楊曉鋒 李晶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類也隨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網絡上豐富的信息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另一方面,不良信息和網絡游戲對學生的成長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那么,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開展好家庭教育工作呢?通過兩年的實踐研究,我們總結出了以下五條有效路徑。
一、借助網絡更新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互聯網+”時代,家長如果想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就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掌握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這樣才能做到“遇物則誨,相機而教”。一直以來,由于大多數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或者重視卻不懂得怎樣教育,所以直接把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套用到孩子的教育上。以前網絡不發達,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只能用傳統的教育方法教育下一代。如今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各種教育平臺層出不窮,家庭教育類網絡直播應有盡有。因而,需要新時代的廣大家長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運用網絡學習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參加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試點后,學校開始應用家校共育數字平臺,平臺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平臺不但推送家庭教育類文章、發布社會實踐活動,還邀請專家和專業人士每周作專題講座,針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進行指導。只要家長堅持學習、靈活運用,就能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
當手機和電腦成為人們的必需品時,家長的網絡素養對孩子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沉迷于網絡而焦慮和抑郁,然而,又有多少家長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明白身教重于言傳的真正含義呢?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不控制自己使用手機,卻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碰手機。這種教育方式能讓孩子信服嗎?如果家長能以身作則、以身示范,合理使用網絡,適時放下手機,多給孩子以關愛和陪伴,那么,孩子又怎么會在虛擬的世界里尋找存在感?很多事物都有利有弊,網絡也不例外,但只要家長和孩子能樹立正確的網絡意識,科學使用網絡,那么利自然會遠遠大于弊。
三、利用網絡促進親子溝通
關系先于教育,關系大于教育。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關系日益疏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嚴重的親子矛盾,所以,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尊重、理解和關愛孩子,出現分歧時,可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例如,一位睿智的爸爸為了緩解親子關系,不但學會了孩子最喜歡玩的網絡游戲,而且還陪孩子一起玩,并利用網絡與孩子溝通,一起研究怎么闖關。最后,這位爸爸不但找到了孩子迷戀游戲的緣由,而且因勢利導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后來,父子倆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孩子也不再叛逆和迷戀游戲,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因為他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發明一款更好玩的游戲,再和爸爸一起闖關。網絡溝通,這種特殊的溝通方式和教育方法,與傳統的家教方式相比,更具藝術性,它不但可以緩解親子矛盾,而且還會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通過網絡實踐活動增進親子感情
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而一起參與實踐活動則是家長陪伴孩子最好的方法和途徑。家庭教育開展得好與不好,其最大的區別在于家長是否對孩子有足夠的陪伴。節假日,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會放棄與朋友聚會的時間,專門陪伴孩子去親近大自然、看電影、打球,忽視家庭教育的家長卻會以各種理由拒絕陪伴,父親缺位的問題在家庭教育開展不好的群體中尤為突出。
為彌補家長無法陪伴孩子的缺失,筆者學校結合家校共育數字平臺每周發布的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家長與孩子一起動手完成實踐活動并上傳照片,同時要求各班班主任督促檢查活動的完成情況。另外,學校每周開展優秀作品、實踐小達人、模范家庭、模范班級評選活動,并進行宣傳展示和給予相應的獎勵。家長在陪伴和實踐中不斷與孩子溝通交流,這不但增進了親子感情,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營造出了和諧幸福、充滿活力的家庭教育氛圍。
五、依托互聯網推進家校共育
為了讓家長和教師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提升他們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筆者學校借助網絡以年級為單位建立了6個“智慧家長共育課堂群”,心理教師每天早上都會在群里分享心理健康小常識和家庭教育方法,讓家長和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另外,各班每月都會開展一次家校共育研討會,學校每月會舉辦一次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同時也會邀請家長代表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交流,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觀念有了巨大轉變。現在,家長們不但積極主動地上交心得體會,還會在群里和平臺上互相探討教育方法,并通過家委會和學校共同研究有效的共育方法。QQ、微信、家校共育數字平臺的應用,讓家校聯系更緊密、溝通更便捷,拉近了家長、教師和學校三者之間的距離,推動了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家庭教育不同的內涵,家長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深切地體會到家庭教育的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是一個新起點,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作為新時代的學校和家長,只有不斷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深入推進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才能在網絡時代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教育學重點課題“家校合作的國際經驗與本土化實踐研究”子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AHA180015-20338)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