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凌燕 李玲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屢屢發生,并且有低齡化的趨勢。有研究表明,在欺凌行為中,不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甚至是旁觀者,其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國家重視校園欺凌問題,也在不斷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國家組織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定義了學生欺凌的相關概念,教育部印發并實施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也明確提出,應引導小學生識別校園欺凌、校園暴力,教會他們求助的方法。
作為長沙市首批心理示范校,湖南湘江新區博才咸嘉小學(下稱博才咸嘉小學)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在日常個體咨詢接待及班主任的反饋中發現,部分學生的不良行為有發展為校園欺凌的傾向。為此,學校組建了專業的團隊,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和觀察訪談等方式剖析學生不良行為的形成原因,得出小學生校園欺凌行為的滋生往往是沖突行為未得到合理解決這一結論。西方的沖突理論認為,社會各部分并不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而平穩運行,他們是相互沖突的。博才咸嘉小學以沖突理論為指導,建立了“通識類培訓”“專題類培訓”“個體干預”三種防控欺凌的培訓體系,創設了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四位一體的防控體系,從而探索出了“3+4”沖突理論視野下的校園欺凌防控體系。這一防控體系既有利于開展普適性的專題教育,又對特定群體進行了積極干預,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地開展了欺凌行為的干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校還申報了“沖突理論視野下小學校園欺凌防控策略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學生的行為特點,找到了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探尋校園欺凌的通識性防控策略
1.賦能班級,營造和諧氛圍
班級是學生在校期間所處時間最長的場所,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氛圍,為班級賦能。博才咸嘉小學通過創設防校園欺凌主題黑板報、防校園欺凌標語、防校園欺凌漫畫等方式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防校園欺凌意識,幫助學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學校德育處經常組織各班開展主題班會,從認識校園欺凌、預防校園欺凌、應對校園欺凌三個維度入手,開展防校園欺凌的主題班會。活動結束后,學校鼓勵各班撰寫微信公眾號推文,借助網絡平臺宣傳防校園欺凌的相關知識。此外,學校還開展了相關主題班隊活動,教會學生正確交友、正確處理同學間的沖突,幫助學生習得人際交往的技巧,提升他們處理沖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
2.賦能團輔,提升應對能力
沖突理論認為,欺凌行為是學生人際適應不良的一種表現,欺凌者以自身的優勢來處理人際矛盾和沖突,而被欺凌者由于自身相對弱小、缺乏解決人際沖突的技巧和方法,使得欺凌行為發生。博才咸嘉小學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篩選出了可能引發校園欺凌的潛在群體,為這一群體開展了解決人際交往沖突的團體心理輔導,幫助這類學生掌握解決人際沖突問題的策略,提高他們的人際適應能力。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校隨機選取部分旁觀者加入其中,使這類學生可以隱藏在團體中,使這個團體成為一個異質性團體,再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輔導結束后,進行效果評估。
3.賦能培訓,拓寬防控體系
(1)對學生進行主題培訓
博才咸嘉小學對學生進行了系列主題培訓,如國旗下的講話、趣味知識心理專欄展板、學生版《防校園欺凌手冊》等。學校還在心理健康周期間開展了系列專題活動,包括防校園欺凌心理劇展播、治愈系心理漫畫大賽、以沖突理論為支持的“人際交往”專題心理活動等,促進學生之間和諧人際關系的生成,減少矛盾沖突。此外,學校采用“互聯網+”的模式,指導學生錄制關于校園欺凌的在線課程,讓學生和家長掃碼觀看,并進行互動交流,增加他們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識及應對能力。
(2)對教師進行分層培訓
對不同的教師,博才咸嘉小學采取了分層培訓的方法。針對全體任課教師,學校通過建設宣傳展板、分發教師版《防校園欺凌手冊》、校本研訓等方式加強了教師對校園欺凌的認識。針對班主任群體,學校定期召開專題培訓活動,進行預防校園欺凌的模擬訓練,提升了德育隊伍應對校園欺凌問題的能力。針對專業的心理教師,學校通過組織各種校內外專業培訓的方式,提升了心理教師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
(3)對家長進行知識科普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且持久的。博才咸嘉小學在家長群體中開展了防校園欺凌知識科普工作,知識科普從宣傳和培訓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學校通過張貼主題海報、發放家長版《防校園欺凌手冊》、利用公眾號宣傳等手段強化了家長對校園欺凌的認識,普及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學校邀請校內外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組織家長觀看線上的家長學校課程,幫助家長掌握親子溝通和家庭矛盾處理的技巧,使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源頭上減少欺凌行為發生的可能。
二、開展反校園欺凌的專題性心理課程
博才咸嘉小學將課堂當作主陣地,從認識欺凌、體驗欺凌、走出欺凌、預防欺凌四個維度出發,構建了防校園欺凌專題心理課程。防校園欺凌系列課程聚焦沖突理論視野,就學生沖突的來源、沖突的對象、沖突的處理三方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情緒調適、自我認識、生命教育等多方面的探索,在課例教學中,教師運用了講授、討論、活動、藝術治療等方式開展教學。這類課程深受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歡迎,校園欺凌相關知識的普及、應對能力的提升也初見成效。
三、實施定向性個體干預防控
針對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博才咸嘉小學進行了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對突出的、典型性的個案,學校教師從導致欺凌的原因、學生的個性傾向、學生的應對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跟蹤和輔導,撰寫了心理輔導案例,依據多維度的評估效果,總結出了有效的干預策略。實施定向的個體干預防控可以切實解決校園欺凌問題,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總而言之,教育工作者應尊重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積極探索校園欺凌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和預防手段,讓學生的校園生活少一分陰霾,多一分陽光,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學會2019年重點課題“沖突理論視野下小學校園欺凌防控策略實踐研究”的論文成果(課題立項號:A-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