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前,喜愛和追捧二次元的用戶規模日益增加,本文針對當下新興的虛擬偶像這一新時代產物,從虛擬偶像2.0時代至3.0時代中的洛天依、初音未來、柳夜熙、貂蟬等國內外經典案例切入,從設計思維方法、媒介時代及大眾審美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探討虛擬偶像和社會的關系,嘗試厘清在人工智能技術與設計方法賦能的條件下,不同虛擬形象所呈現的既真實又虛幻的視覺新思維和新概念偶像形象的設計現狀。
關鍵詞:虛擬偶像;設計思維;設計審美;精神寄托;社會關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人們日新月異的物質精神需求,動漫行業產值連年攀升,內容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娛樂消費市場占據了相當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年輕一代逐漸占據了市場的消費板塊,全球化的背景下多重文化的相互影響與結合、發展與沖擊形成了當下更加包容開放的多元化審美趨勢,這一時代的人們推崇和喜愛的對象開始變為明星、歌星等,也有不少人因為動漫、游戲等的影響瘋狂追捧二元化的動漫人物和虛擬的人物形象,因此衍生出許多虛擬偶像的形象。
什么是虛擬偶像?虛擬偶像是人工智能引領下的新思維方法呈現的人形消費符號,是將人類大腦的所思所想通過規范化的科學技術把不存在于三維世界中的虛擬人物形象具象化,具體手段為動畫、繪畫、CG等。他們在互聯網等虛擬場景或者在晚會舞臺等現實場景進行歌唱或線下的宣傳活動,但其本身并不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動漫中的角色、虛擬歌手、各種游戲人物等都可以被劃分至虛擬偶像的范疇之內。
根據《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中可知,截止2018年,中國有超過30個的虛擬偶像或組合,截至2019年為止中國有4.9億人對ACG(漫畫、動畫和游戲)感興趣,全國有3.9億人關注或準備關注虛擬偶像。在一系列的營銷與關注下,虛擬偶像逐漸展現出了比真人偶像和動漫擬人形象更強的消費號召力和影響力。虛擬偶像在視覺方面的辨識度相對于真人偶像來說更具優勢,并在真人偶像不斷“塌房”的對比下,其形象品質相對穩定,更加符合人們心中完美偶像的形象和人物設定。虛擬偶像的傳播與宣傳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其適用的邊界也在不斷地擴大,現如今虛擬偶像逐漸成為科技與商業、文化完美結合的一種新興時代產物。
一、形象思維中客觀形象的繪畫與色彩
從虛擬偶像的形象來看,虛擬偶像的設計形象是對現實世界中所真實存在的形象的再創造,其形象融合了三次元的客觀形象與人類思維主觀感受和想象,繼而進行虛擬化的創造。其創造基于算法,因此在人工智能與計算機的輔助下虛擬偶像可以完美地融入人的主觀思維精神,在不同的使用場景和使用功能下,創造出不同的、具有獨立個性的虛擬形象。在當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虛擬偶像的數量成井噴式增長,各自有著不同的人物設定甚至是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想法,但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大眾對其形象的認可。
首先以虛擬偶像2.0時代中2012年中國推出的虛擬歌姬洛天依為例:首先從人物客觀形象中的繪畫形象上來看,洛天依形象原型雅音宮羽(如圖1),由畫師MOTH繪制,是VOCALOID CHINA PROJECT征集人物形象活動大賞評選出的作品之一。虛擬偶像的形象設計運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從審美判斷上將對中國文化元素的客觀認識轉換成人物身上的中國風元素,畫師為洛天依設定的路線是江南人文的風格。在形象設計方面,畫師將其發尾染成白色,使其能蘸水上墨后直接書寫繪畫,其服飾的式樣與中國元素息息相關,因其喜吃山楂,所以在腰帶上掛了一串當裝飾物,并借此表達自己的每一場演出都順利的希望,畫師希望通過這些中國風的元素進行形象思維上的創造。
該人物形象經過畫師IDEOLO重新編繪后官方定名為“洛天依”(如圖2)。其客觀形象相對原型更能表現出現代化和未來主義的風格,并且修改和創造后的圖像更加符合AI技術的科學化,其膚色、身形比例與穿著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其發型為古代的飛仙髻,始見于漢代,其式綰發于頂,呈飛動狀,在其腰間墜了一個中國結,這兩個元素突出了該形象的中國化特征。而在形象思維的色彩元素中,畫師為其選擇的顏色的代碼為#66ccff,并借助大眾對其色彩和昵稱的印象進一步地通過發散性思維進行創作,賦予了該色“天依藍”的名稱,并推出了以“天依藍”顏色代碼66CCFF所命名的PV單曲《66CCFF》并在嗶哩嗶哩上進行發布。該人物代表了這一時期的虛擬偶像的形象,在形象思維下通過繪畫與色彩的設計出的客觀形象展現了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達到了科技與藝術、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也突出了該人物的形象風格特點和大眾對他的喜愛。
二、發散性思維與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中的巔峰代表——日本的初音未來(如圖3),其形象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開發販售的語音合成軟件的聲源之一及其擬人化形象。初音未來這一虛擬人物形象如此成功的原因是其除了身高性別年齡外,沒有其他的固定的設定,讓大眾自由地發揮自己對于虛擬偶像的想象,因此她給大眾展現出的內在形象就有了豐富多彩的變化,大眾賦予了她不同的風格,豐富的形象讓她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并且無限接近于真人偶像。巨大的想象空間給這一虛擬偶像帶來了更為豐富的藝術形象特征,因此在PIXVI、嗶哩嗶哩等網站上也出現眾多關于初音未來這一虛擬人物形象的插畫、翻唱、舞蹈等作品。
在此之前日本也推出過許多虛擬歌手軟件,但卻沒有掀起水花,在此之后“初音未來”徹底與提供音源的現實歌手分離,建立了屬于自己的藝術形象,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審美和資源庫,創作者更是為其建立了個人專屬網站,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也讓粉絲和消費者們一同加入其形象的設計,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此形象在奠定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之后,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也有了不同的藝術特色。
發散性思維是指在思維構想的過程中將固有的思維模式分解與重構,讓思維方式更加廣闊,呈現出多維發散狀,例如:“一題多解”“一物多用”等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結合形象思維的具體性、細節性、直觀性、可感性的特點,將上述虛擬偶像形象思維方式由技術介入后逐漸具象化的虛擬偶像人物的展示,通過大眾的發散性思維聯想,讓虛擬偶像成為一種工具,一種跳板文化。
三、設計審美與精神寄托
虛擬偶像2.0時期的形象相比于最新的3.0時期的3D虛擬偶像來說,還是較為平面化,但二次元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喜愛動漫人物形象人群的審美特點。隨著其需求的不斷提高和技術的革新,偶像受眾人群更想讓自身喜愛的二次元動漫人物、平面創作的人物形象通過技術的革新漸漸走向三次元的現實世界。
虛擬偶像的身份從歌手擴展到網紅甚至是帶貨的美妝博主,他們的形象在不斷地改變下越來越“像個人”。2021年10月31日,被定義為會捉妖的美妝達人“柳夜熙”(如圖4)這一虛擬人物形象在其抖音賬號上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在視頻中設置了虛擬人物與現實中的小孩交互對話的場景,從當下的新設計審美概念出發,在虛擬與現實的世界中拉開了賽博朋克風格、百鬼夜行的奇幻景象?!傲刮酢边@一虛擬人物形象融入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時尚概念,其高精致度和超寫實的風格的視頻,更是將虛擬偶像的熱度又拉上了一個新的巔峰。在這個短短2分鐘的視頻中,懸疑的劇情加上美妝虛擬偶像的定位與高超的后期特效技術,視頻收獲了300多萬個贊,“柳夜熙”短短的兩天內漲粉兩百萬。
在審美造型上,其視覺風格更加迎合年輕化的審美取向,唐代流行的花鈿加上借鑒了唐代的流行的蝴蝶唇妝,在偏向中國的傳統審美之中融入了當下的大眾審美,將國風元素與前衛的科技感元素融合在一起,讓她有著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記憶點。韋艷麗提出,在新媒體藝術審美認知過程中,藝術環境、身體、腦神經、知覺模式等共同構建了動態的認知過程,審美認知并非是線性、簡單的邏輯推理認知,而是動態的連續發展的智能化認知情境。因此,不論是2D還是3D的虛擬偶像們往往都是為了迎合當下大眾對外在的美的需求、內在的精神內涵和精神寄托被創造的,讓其受眾的群體融入到虛擬偶像所存在的虛擬世界之中,通過他們傳遞的信息成為更為深刻的情感寄托。
在這一充滿極致幻想的新概念中,審美體現出越來越濃烈的欲望化特征。為將虛擬的人物變為現實,粉絲們紛紛在虛擬偶像為其所構建的世界之中花費時間應援、二創音樂、影視作品、制作文創產品,通過購買其線下代言的產品或是購買其衍生商品的行為中獲取一定程度上與虛擬偶像的鏈接以獲得精神寄托和滿足感。反之虛擬偶像則是在其演唱會中演繹粉絲為其創作的歌曲、舞蹈等,在個人的社交賬號上發布一些日常生活、故事,甚至其代言的產品的內容也與粉絲們維持著在情感上的“雙向奔赴”。
2021年12月4日,迎來了四周年的乙女游戲戀與制作人與婚紗品牌We-couture合作,推出了五位男主角的高價聯名婚紗(如圖5),以及手腕花、設計手稿、限定掛畫等周邊產品。將婚紗訴說為一份赤誠心意,由那個虛擬的“他”親口講述設計靈感,將情意化作精致柔美的剪裁,凝結成婚紗上最璀璨的點綴,將粉絲內心的想法與感受轉化為現實的物品,雖然價格不菲,但依然有大量粉絲購買,據不完全統計,疊紙官方旗艦店的周年慶衍生品預售額超過263萬。在此之后,粉絲紛紛在網絡上曬出自己與各自喜愛的虛擬偶像的婚紗照,這一系列產品的推出,帶給粉絲的真實感猶如二維的角色突破了次元壁來迎娶自己三次元的新娘,給予了喜愛這一虛擬偶像的粉絲們精神、心靈上的愉悅和感動,更是讓粉絲的精神寄托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
但是這一消費行為究其根本上還是大眾對“物”的消費,由互聯網等系統通過虛擬偶像這一虛擬介質的影像性消費。在這種虛擬的物質消費中,受眾群體是消費的主力軍,在對虛擬偶像的消費之中得到了精神、物質上的滿足,但消費的受眾群體則是處于虛擬影像所給予的主體幻覺之中,當下的文化生活之中大多數人們的審美和精神依附于發達的數字化網絡媒介。
四、虛擬偶像與社會的關系
近年來虛擬偶像的數量呈現出蓬勃的上升趨勢,首要原因是社會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5G技術等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快速進入虛擬新世界的引擎,越來越多的技術得以應用和發展,虛擬現實市場也為虛擬偶像們提供了十分優渥的生長土壤和環境。3D全息投影技術、靈敏的動作捕捉技術加上3D虛擬成像技術使得虛擬偶像們與粉絲用戶們的互動零時差,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互動,在一定意義上打破了虛擬偶像與現實世界的次元壁,更多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大數據的算法為我們帶來了更加個性化的體驗。
其次,近年來游戲產業的蓬勃發展更是將許多游戲中的人氣角色漸漸地轉化成為了虛擬偶像,從開啟游戲本身加虛擬偶像的組合營銷模式,例如王者榮耀中的“舞姬”公孫離(如圖6)與貂蟬(如圖7)的形象人氣居高不下,在游戲地三周年音樂會上,AR形象的人氣英雄“貂蟬”榮獲“峽谷第一舞姬”的稱號,受到粉絲們的熱烈追捧。在這一環境下游戲通過虛擬的游戲人物的熱門話題占據了虛擬偶像的一席之地,或許游戲制作方還希望游戲角色的虛擬偶像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游戲本身的熱度、留住或吸引受眾群體增加其生命周期,通過消費者對虛擬游戲人物的熱愛提升該款游戲的時間占有率,通過游戲人物的虛擬偶像進行與化妝品、快消品等品牌的聯名帶貨增加曝光度,撬動粉絲經濟以獲得收益,從而建立新的商業鏈條。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虛擬偶像也正是因為她或他的“人設”不會崩塌,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做出更迅速、精準的反應,且虛擬偶像能更好地適應當代年輕人的需求,更容易滿足人們的對于“物”的消費心理,他們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擁有不同形象,通過一系列豐富的創作讓他們的具有極為旺盛的生命力。
擁有著大數據和AI智能分析創造出來的有著無懈可擊的完美臉蛋、肌膚與身材的虛擬偶像紛至沓來,完完全全填滿了大眾的視線,無可挑剔的完美人設、過于理想化的人物每天縈繞在大眾的眼前,甚至是深深地刻在心里,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否會潛移默化地給大眾帶來一種更為苛刻、格式化的視覺評判標準?這是否會給普通人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和價值迷失?
目前來看虛擬偶像中女性角色相對于男性角色來說更多,而男性的角色在陽剛屬性的基礎上也添加了些許女性審美性向的“陰柔”屬性,這一現象讓我們不由得發問,這是否是當代社會越來越趨于女性化的緣故?是否因為女性消費者在這一消費板塊下相對于男性更加具有購買力?近年來的全民選秀節目的受眾群體大部分還是女性觀眾,因此不論男男女女的秀人們都為了迎合當下的審美趨勢進行自我包裝,男性真人偶像們的妝容、動作為了迎合女性觀眾的審美變得越來越女性化,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現在男性的發展趨勢是女性的需求所決定的。當今社會,有些人更看重物質基礎,越是有錢越是被崇拜。社會的導向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女性的著眼點是什么,也就決定了女性的努力目標是什么?,F在的男人越來越“娘”化,或許也是為了適合女性消費市場的審美變化。
中國女性向游戲行業市場規模正在逐年遞增,女性市場消費力占據越來越大的位置,疊紙的《戀與制作人》、騰訊的《光與夜之戀》都緊緊抓住青年女性受眾群體的心理,針對女性玩家的心理推出滿足女性對戀愛的所有美好幻想的游戲,女性用戶占比94.2%?!堕W耀暖暖》這一換裝游戲不僅僅俘獲女性消費者的心理,男性也是其俘獲的對象,但女性玩家的消費能力依然遠遠高于男性玩家的消費能力。
五、結語
虛擬偶像從平面形象漸漸變換成3D的形象,從1.0時代慢慢發展到3.0時代,在互聯網AI等技術賦能下實現的非三維、物質化、虛擬的超現實形象,建構起了以虛擬偶像為市場的非物質化的“物”的消費。虛擬偶像背后的資本團隊和其創造出的虛擬偶像們與其粉絲群體一起構建了一場介于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對于審美的極致幻想。但是這種非真實的美好幻象在一定程度上遠離了現實中的文化、歷史和社會關系,如果虛擬偶像并沒有為背后的資本帶來經濟效益,這一現象又能維持多久?是否資本和社會對這一市場的美好幻象也會消失殆盡?藝術與科技、過去與未來、真實與虛擬,這緊密又虛幻的關聯性,在一次次科技變革的背景下為人類帶來了震撼的審美體驗、甚至是精神寄托的轉變。
參考文獻:
[1]葉大揚.虛擬偶像:超真實、符號化與審美的幻象[J].中國文藝評論,2021(10):79-85.
作者簡介:黃玲雅,蘭州財經大學設計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