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兵 金艾彤 鄭錦繡 謝東秀



摘要:農旅產業融合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路徑之一。以汕頭市南澳縣后花園村為案例,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結合產業融合理論,分析當地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通過調查發現,后花園村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獨特的旅游資源,發展以“宋茶”為主的特色農業及旅游業,可以走農旅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但是后花園村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產業銷售困難、形式單一、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完善、勞動力不足、茶葉加工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為做好茶產業及旅游業融合發展,要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特色產業;充分利用當地茶文化資源;推動基礎設施多元化發展、吸引青年人才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優質的人力資源、發揮政策支持作用。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旅游業;產業融合理論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3.02.009
一、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旅產業融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生產是農民的傳統收入來源,而隨著近些年鄉村旅游的興起,農民的收入結構有了顯著變化;鄉村旅游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良好結合,是改變鄉村經濟結構的重要途徑;旅游業則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強勁的產業之一。后花園村位于南澳島中部主峰果老山北側,茶葉種植與制作是后花園村的支柱產業,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加上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種茶制茶產業的發展壯大,逐漸讓“宋茶”成為后花園村獨具特色的名片,吸引游客前往茶葉種植原產地參觀旅游,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實現旅游業與當地特色產業共同促進。牢固的“農業—旅游”產業鏈,積極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憑借優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南澳縣后花園村實施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南澳縣的產業融合發展關系到鄉村振興,產業轉型等重大問題,本文以南澳縣后花園村的農旅融合為研究對象,探討新農村建設和產業發展建設新道路,為構建美麗鄉村,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論參考。
二、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一)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學者針對鄉村振興與農旅產業融合的相關研究,主要圍繞集群發展與政府支持、農旅融合的發展過程中自身規劃開發的重要性、經營者需因地制宜等方面展開。在集群發展與政府支持助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方面,基本的研究觀點包括政府主導下建立的產業集群對廣大群眾的利益關注遠遠超過對資本獲利的關注,其直接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地方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對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性的規劃和扶持作用(屈學書,2020),[1]桂林市堅持“農業穩市、旅游興市”戰略的明確指導,重視制定有關觀光農業旅游體系的政策、規劃(伍婷,2014),[2]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制定實施“3+1”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著力做大做強四大特色主導產業,經濟水平得到較快的增長(陳宗寧,2017)。[3]在農村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自身開發規劃方面,學者們的研究提出廣東省休閑農業旅游存在整體規劃布局不完善,旅游整合欠佳,旅游模式創新性不強的問題(劉秀珍,2016),[4]廣州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包括部分旅游項目規劃小、層次低;旅游項目同質化程度高,缺乏地方特色和創新(高星星,2016)等。[5]為了推動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旅產業融合,學者們認為發展農業旅游不應僅以田園風光、農業活動等作為吸引物,而須發掘鄉村文化的豐富內涵(練紅宇,2003),[6]農業旅游的發展要通過挖掘產品內涵,滿足人性需求,具體的途徑一靠打造特色品牌,二靠豐富產品結構(王斐宏,2020)。[7]
當前的研究已經關注到集群發展與政府扶持對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鄉村及經營者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但是在對充分利用當地特色產業文化資源、更大發揮當地產業優勢方面的研究方面還存在某些問題,其主要集中考察產業融合對鄉村振興這一宏觀層面的作用體現較多,較少有從微觀的視角考察,落實對某一鄉村的實際促進作用,缺少研究其如何發揮聯動功能來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的聯合發展,形成造血功能。因此,本文通過參觀、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并結合產業融合理論進行思考和研究,以期能夠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旅游業發展,同時促進農村鄉村振興建設再上新臺階,為拉動經濟增長,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做出更大貢獻。
(二)理論基礎
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發展通過相互滲透影響,最終交叉融合為一個整體并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過程。[8]產業融合是一種經濟現象,本質上是指產業創新。產業融合可以帶動新的產業形態的出現,從而有效增加產業及創新潛力,提高產業競爭力,拓展產業鏈,多層次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本文基于產業融合理論,研究汕頭市南澳縣后花園村茶業與旅游業相融合的路徑,通過產業間的深度融合可以進一步延長和拓展產業鏈,使當地農業與旅游業互相滲透。后花園村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因地制宜種植茶葉,塑造茶文化品牌促進旅游經濟發展,使茶園景區化,開發研學旅游產品,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茶市場的開拓,發展旅游業促進茶葉經濟發展,實現農業與旅游業共同促進。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等方法。其中,文獻研究法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文庫163網等網站,查閱相關學術論文、期刊,再將所查內容歸納總結。問卷調查法通過向后花園村茶農發放紙質問卷與網絡問卷,再對數據進行詳細比對分析。訪談調查法則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訪談提綱,有針對性地與后花園村的村委會主任、茶農、茶商、茶葉加工商等主體進行訪談,獲取所需信息。
(二)研究思路
(三)抽樣方法
本項研究的樣本是根據隨機抽樣的原則從后花園村茶農入手,進行調查并通過收集有效信息得到后花園村茶業發展現狀。具體而言,我們以南澳后花園村作為主要調查區域,針對茶農主體做調查工作。在不記名的情況下,共計回收有效游客問卷180份,隨機抽取后花園村現有71戶茶農中的20戶作為一個樣本,實際印發的20份茶農問卷中共回收有效問卷20份,回收率100%。
四、后花園村農旅融合發展概況及經驗
(一)后花園村產業發展概況
1.總體概況
后花園村位于南澳島果老山北側,該村主要有兩大產業:茶業和旅游業。后花園村發展茶業優勢明顯,通過以茶富民,實現脫貧摘帽,村民依靠“宋茶”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開拓外部市場,茶葉產業鏈逐漸完整,茶文化資源不斷推動產業發展,旅游產業的興起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茶旅融合日趨成熟,朝縱深化發展。目前,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可達25萬元,人均純收入11350元。據統計,在2021年每人獲得約4000元分紅①。在村民們的勤奮努力下,后花園村成為南澳遠近聞名的致富示范村。
2.茶產業發展優勢
后花園村的茶產業已經較為成熟。在產品方面,作為南澳縣海拔最高的村莊,后花園村種植茶葉具有地理優勢,茶葉品質好,茶種豐富;在人員方面,茶農茶商眾多,村民即茶農的現象普遍存在,為發展茶業提供了人員基礎;在設備方面,制茶加工基礎設施完備,保證整套制茶加工流程進行;在技術方面,后花園村茶農掌握了茶葉加工技術,同時定期邀請茶業技術人員進村培訓,傳授經驗,保證了茶農制茶技術跟進。在茶葉銷售方面,后花園村的茶產業已經做到打通內外部市場,通過線上線下并舉的銷售方式,大力推廣宋茶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具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在茶文化方面,后花園村的宋茶文化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為品牌奠定了文化基礎,促進產品營銷。
3.旅游業發展優勢
南澳縣后花園村海拔全島最高,植被覆蓋率廣,生態資源優勢突出,具備旅游資源開發的前提條件。南澳大橋建成通車后,進島交通問題得到解決,促進了游客數量的增加。目前,后花園村旅游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旅游宣傳取得不錯成效,知名度顯著提高,已成為南澳旅游的“網紅打卡點”,被多家旅行社納入南澳游首選線路。先后獲得“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廣東省文明村”“廣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等多項榮譽②,還入選首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
4.產業發展態勢的模型預測
運用基于灰度預測模型GM(1,1)、bp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SVR進行未來十年內茶葉生產量的預測,結果如表1。
(二)茶旅融合發展經驗
1.塑造茶文化品牌,促進旅游經濟發展
隨著茶產業的迅速發展,打響后花園村“宋茶”品牌;隨著茶文化的不斷傳播,提高后花園村旅游知名度,吸引客源,推動后花園村旅游業發展。茶產業的發展帶動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利用茶業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不斷深化茶業旅游一體化發展,有效促進茶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壯大,促進地方經濟增長。
2.推進茶園景區化
一個個茶園就是天然的旅游景點,后花園村圍繞“宋茶”品牌的打造,建造茶舍和茶園觀海亭等景點。將采茶與觀光相結合,因地制宜,以茶葉資源和土地資源共享的模式,大大減少旅游資源規劃和開發的成本,實現旅游經濟效益最大化。
3.利用茶學科普,推動開展研學旅游
目前,后花園村已成為首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后花園村茶文化底蘊深厚,利用茶園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茶文化知識,開發研學旅游產品,促進村莊旅游業多元化發展。
4.吸引四方游客,促進茶市場開拓
后花園村的旅游業發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旅游、觀光,這給當地的茶商帶來了大量的客源,利用游客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茶商可以通過游客來介紹當地的茶葉,并且可以通過五湖四海的游客宣傳茶葉,擴大茶葉知名度。
5.發展旅游業,促進茶葉的經濟效益
利用旅游創造游客市場,促進茶葉消費,茶葉經濟收益不再僅僅源于茶葉本身的生產銷售,還有一大部分旅游收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長此以往,茶產業的經濟效益會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不斷增加。
6.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進茶旅融合發展
黨建引領指明了后花園村發展方向,對村子發展起到了統籌全局的作用,具有重大意義。如聘請專家實地考察,因地制宜;引進茶產業人才,推進茶產業不斷發展;整合優質茶產業和生態文化資源,促進茶旅產業融合;嚴守生態紅線,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保證可持續發展等。
五、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茶產業銷售困難
通過了解該村家庭式茶產業中是否擁有茶葉銷售策劃團隊頻數分析結果顯示(圖1):沒有相對應的茶葉銷售策劃團隊的家庭為18戶,所占百分比為90%;具有相對應的茶葉銷售策劃團隊的家庭有2戶,所占百分比為10%。
通過調查在茶葉銷售上較為注重且講究的某一方面的分析結果(圖2)顯示:認為茶葉的包裝對茶葉的銷售影響較大,所占百分比為50%;認為茶葉的質量和安全保障影響茶葉銷售的戶數為5戶,所占百分比為25%;認為茶葉的品牌以及知名度是影響茶葉銷售重要因素的戶數為5戶,所占百分比為25%。
在與茶商余先生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后花園村盛產的單樅茶是六大茶葉中最為小眾的,受眾程度最低的,知名度相較于西湖的龍井或武夷山的大紅袍來說會小很多,人們對后花園村宋茶的了解程度較少,而且受到疫情的影響,茶葉銷量也下降不小。
本次調查中,關于對茶農的銷售渠道問題進行的多重響應頻率分析(表2)顯示,分析項的卡方擬合優度檢驗的顯著性P值為0.000***,P值≤0.05,α=0.05時水平上呈現顯著性,意味著各項的選擇比例呈現顯著性差異,分布不均勻。
綜上,我們發現在銷售茶葉方面,其銷售渠道多種多樣,無較為集中的銷售渠道;品牌價值塑造上存在缺陷,其一原因是缺乏專業的銷售團隊進行指導,在茶葉的包裝、品牌、知名度上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指導,其產品價值形象塑造有待提高,其二是在宣傳上沒有充分利用當地茶葉的文化價值進行品牌塑造,缺少相關文化內涵支撐。由此可見,通過提高加工技術,通過專業團隊升級包裝等打造品牌價值,并賦予品牌價相關文化內涵,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并融合其他產業相互推動、共同發展,是解決其銷售困難的一大亮點。
(二)旅游形式單一,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完善
在游客問卷中調查游客在此地停留天數的分析結果(圖3)顯示:有48.78%的游客選擇了停留1―2天;有29.268%的游客停留的時間為不到1天;有21.951%的游客選擇了停留3天以上。從數據分析上看,大部分游客來到此地并不會停留較多時間,從原因上來看,一是南澳島作為一個海島,它的面積并不大,二是該地的旅游觀光景點有限,缺少持續性消費的產業集群,游客不需花費較多時間在觀光游玩上。
在調查問卷中,我們對該村需要進行改進的方面進行了信息收集。從結果上看(圖4),多數人認為,該村的旅游景點建設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強,衛生環境建設有待提高。
首先,我們在進行實地調研的時候了解到,后花園目前旅游業的發展雖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經濟發展,但游客停留的時間較短,消費次數較少,獲得的經濟效益較少,“留不住客人”成為限制其旅游業經濟持續發展的原因。在對后花園村村委會主任進行采訪時,他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關鍵性的解決方案。該村村委會主任提到“旅游局對我們的定位說,其實發展南澳很簡單,就是把項目落地,做大做強,提高知名度,留住人,解決項目單一的問題。我們打算建立一個商業集群,包括親子項目、采摘、娛樂設施等,讓游客愿意花錢來這里消費,停留一到兩天的時間,不是簡單地住一個晚上、吃一頓飯,而是要拓展更多的項目,留住游客”。
其次,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也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訪談過程中,提到了雖然村子已經修了水泥路和路燈,但仍然沒有公交車通行。中年人出行可以通過摩托車,但是小孩子和老人包括一些游客出行還是不方便。缺乏公共交通,交通問題也導致村子缺乏醫療和教育等資源。
最后,整治衛生環境是打造南澳生態旅游度假區這一名牌的重要體現。在我們團隊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在度假村游客中心接待區的附近,有許多流動攤販在路邊擺攤經營,這些商販在為該度假區增添經濟效益的同時,并沒有注意到在經營時產生的垃圾需要及時地處理,南澳島的地理位置決定其所在地區經常受來自海面上的風影響,散落在地面的垃圾就會隨揚塵而起,這不僅對來往的游客產生消極的體驗感,更不利于南澳生態風景區綠色生態建設口碑的打造。因此,衛生環境的改善,對促進其旅游業的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三)勞動力不足
從茶農問卷中了解茶農的年齡構成中的數據(圖5)可以分析得出,在后花園村種植茶葉的茶農年齡為50歲以上的12人,所占百分比為60%;30~39歲的人數為8人,所占百分比為40%,無其他年齡段的茶農。
從問卷中了解分析被調查茶農的家庭種植畝數分析結果(圖6)顯示:5~10畝頻數為7,所占百分比為35%;15畝以上頻數為6,所占百分比為30%。
從問卷中了解由勞動力人口頻數分析結果(圖7)顯示:3人以下頻數為11,所占百分比為55%;3~5人頻數為5,所占百分比為25%。
在與村主任的訪談中詳細了解到,目前后花園村人口大約為三百人,但實際常住人口只有一百多人,出現了大量的人口外流現象。人口的外流,導致在茶葉采摘季,茶農們只能雇傭外來勞動力,因此增加了生產成本,導致最后利潤的減少。在與年齡較大的茶農對話中,我們得知他們目前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家中的年輕勞動力能夠回到村內,回到家中幫忙進行農務耕作。
勞動力與人才是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的基礎支撐,關于后花園村的勞動力人口結構上,該村的茶農平均為中年人群,缺少青年勞動力。且該村有一半種植茶葉的農戶畝數為5―10畝以及15畝以上,種植規模較大,可推斷大部分農戶以種植茶葉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但通過勞動力人口頻數分析可得知,其家庭擁有的勞動力為3人以下的情況占半數,其勞動力資源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茶葉種植,即反映了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可見,后花園村目前缺乏年輕勞動力進行耕作,人口外流現象嚴重,最終導致生產成本提高,收入減少。
(四)茶葉的產業化水平低
從問卷中“目前家中茶葉的主要加工情況”的分析(圖8)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有35%的農戶是屬于自辦企業,有40%的農戶是通過加工廠收購,有25%的農戶選擇其茶葉加工為“自己作坊,自己喝”。
在與茶商余先生的交談中得知,目前后花園村存在較多自主經營、分散式經營現象,缺乏統一供銷企業,導致市場基礎薄弱,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并且,越來越多農戶家中都有自己的加工工具,導致生產標準不一,產品質量存在一定差距。
從上述收集的情況我們可以得知,后花園村茶葉產業仍然是自給自足的分散式經營,即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都是由自己完成,規模較小,成本高,缺乏優勢,經濟效益較低。并且自辦企業品牌意識薄弱,缺乏對產品的銷售宣傳,導致市場競爭力較小,后花園村茶葉交易規模較小,商品優勢不突出,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導致茶葉產業化水平較低,經濟效益較低。
六、農旅產業實現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多渠道宣傳,提高知名度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下,我國產業融合之路正向網絡化、服務化、協同化、智能化的“四化”趨勢發展③。對當地茶產業與旅游產業進行融合發展,豐富旅游業態,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擴大客源市場。在線上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第三方平臺進行大力宣傳,制作具有當地特色的宣傳視頻、海報并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投放等方式吸引大眾眼球;在線下可以邀請知名旅游博主前往當地進行旅游測評,發布高質量短視頻來提高知名度,從而提高客流量。通過線上線下等途徑,展示后花園村旅游風貌,可以提高茶旅茶品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關注并前來體驗。
(二)充分利用當地茶文化資源
后花園村宋茶品種屬于單樅類,制作工序繁雜,包括篩青、殺青、揉捻、發酵、焙干等。后花園村茶農講究制作工序與煮茶藝術,塑造出“宋茶”之雅。該村茶文化的精神內涵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的方式,形成與嶺南文化相結合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文化現象。宋茶的生產制造工藝源遠流長,悠久的飲用歷史,造就了獨特的宋茶文化,打造“宋茶”品牌,開辟以宋茶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游建設,使宋茶文化更具影響力,成為文旅項目開發的核心動力。將茶文化與旅游項目融合起來,發展茶文化旅游,可以切實將資源文化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在促進宋茶文化傳播的同時,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文化品牌的塑造,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
(三)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多元化發展
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短板,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旅游資源,推出多種特色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抓住鄉村旅游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本地自然風光、優越的海島地理環境、特色人文等優勢培育本地旅游品牌,在茶產業園中融入具有當地特色的創新元素,并注重文化與創新的融合,挖掘當地文化,突出南澳特色。同時,根據游客的消費特點,充分考慮游客受眾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建設有特色的農家樂、生態農莊,推出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項目,打造當地特色民宿,讓游客在旅游中感受到品牌特色,推進旅游業與農業的融合,突出自身特色。打造商業集群,增加親子項目、娛樂設施等來增加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消費次數,提高經濟效益。
(四)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缺少大量高素質、高水平、高學歷的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是鄉村振興目前存在的一大瓶頸。[9]充分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努力增強服務創新發展能力,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創業的良好舞臺,讓他們在農村獲得有利于個人長遠發展的成長空間。我們需要落實新農村建設中的項目,以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青年技術人才為重點,讓年輕人看到旅游業的“賺錢效應”,從而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年輕人回流將會減輕村子老齡化問題,也會為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勞動力和新的創意。同時,為當地的茶農配套上適當的獎勵補助和政策傾斜,充分發揮其“領頭雁”的積極帶頭作用。不斷壯大愛農村、懂技術、善創新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破解鄉村振興人才瓶頸注入源頭活水,為鄉村振興拓寬引才之路。
(五)發揮政府多元支持作用
政府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對當地產業融合的支持。首先,政府牽頭建立有關旅游業發展工作小組,建立健全當地旅游管理制度,實現體系化管理;其次,政府要推進農旅產業與當地其他相關產業的聯合發展,結合優勢資源與科教文衛協同促進發展。政府要重視當地農戶的發展經營需求,加強對各個加工廠的科學管理和引導,統一茶葉生產標準,提高產業化水平,打造更大、更強的品牌價值。
說明:本文系2022年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公共行政類課程教研室”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珠??萍紝W院《社會研究方法》課程調研成果。
注釋:
①該數據由南澳縣后花園村村委會提供。
②南澳概況,南澳縣人民政府,2022-03。
③我國新形勢背景下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中國指數研究院。
參考文獻:
屈學書,矯麗會.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升級路徑研究[J].經濟問題,2020(12):108-113.
伍婷.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型及實證研究——以桂林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陳宗寧.基于全域旅游視角下松溪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7.
劉秀珍.基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旅游問題與對策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10):101-105.
高星星.廣州都市型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6.
練紅宇.關于中國農業旅游的幾個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45-49.
王斐宏.文登區休閑農業旅游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20.
厲無畏,王慧敏.國際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分析[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2):53-60.
李亞麗.后疫情時期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因素和對策措施[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5(1):25-30.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ei Bing, Jin Aitong, Zheng Jinxiu, Xie Dongxiu
(Zhuha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41,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akes the backyard garden Village, Nanao County, Shantou City as a case, and analyzes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through the form of field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backyard Village has rich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s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mainly based on "Song Tea", which can take the road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backyard Village also has some development problems, such as industrial sales difficulties, single form,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ing to be perfected, insufficient labor force, and uneven tea processing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brand publicity, let more people be aware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make full use of local tea culture resources;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attract young talent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and start businesses; provide su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la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suppor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will be used to inject new impetus into local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ory
責任編輯:許?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