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馨

圖/視覺中國
2023年5月初,甘肅慶陽寧縣人民醫院公告,預算4280萬元采購一批醫療設備。這是位于甘肅東南的一個縣城,2020年才實現整縣脫貧,縣醫院床位僅400張。
一年前,寧縣人民醫院被納入“千縣工程”。“千縣工程和縣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給我們帶來一些商機。”一位醫學影像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由政策帶動的需求變化,比過去想象得還要大。
“千縣工程”由國家衛健委主導,希望能在2025年實現至少新增5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水平,全國1233家醫院入選。僅2022年下達的一項中央財政預算,就給予相關縣200萬元或400萬元補助。
專做基層市場的醫學影像企業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
“我們大部分就是做基層醫院,性價比比它們(知名品牌)高。”在5月14日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一位銷售人員賣力推薦新的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CT),“您可以看看我們”。
拿下一個縣、鄉醫院的新訂單,已經成為很多銷售人員的目標。
一個月前,賽諾威盛披露了科創板上市招股書,自身定位就是“服務于國家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該公司2022年前九個月主營業務收入2億多元,90%是賣CT賺的。
“目前我國CT市場中32排及以下的設備銷量占比最大,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將成為該級別CT設備快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賽諾威盛在招股書中說。該公司主力產品為60排及以下基礎型CT,貢獻CT產線80%以上收入。
2017年起,湖南、廣東等省陸續允許符合條件的鄉鎮衛生院配置CT等設備,其后新冠疫情暴發初期,CT檢查結果一度成為新冠肺炎診斷的“金標準”,對這類設備的需求快速增長。
國家發改委在2020年中央預算內,安排了456.6億元,專用于“提升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特別是縣級醫院的服務能力。
1700多個縣,都要重點改善一所縣級醫院(含縣中醫院)的基礎設施條件。東、中、西部醫院可獲最高補助額,分別為600萬元、900萬元、1100萬元,不超過總投資的30%、60%和80%,余資需要地方配付。
一年前,又來了新的利好——“千縣工程”。財政部、國家衛健委等三部委下達2022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預算。
縣域醫療衛生機構分類項目補助資金總計24.12億元。按要求,各縣70%的補助資金用于縣級公立醫院,每縣支持一家縣級公立醫院,各縣30%的補助資金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廣東、云南等多地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在公開場合表示,“千縣工程,影像先行。”2023年5月,一位業內人士對《財經》透露,上海的社區醫院幾乎都已配備了CT,總量上百臺。就算以100萬元/臺的業界最低價格估算,銷售額也達10億元。
基層市場購買的產品,多數是62排以下的基礎型CT。原本,通用電器(GE)、西門子、飛利浦等跨國公司占據主導地位,現在,銷量排名前二的已是聯影醫療、東軟醫療兩家國產廠商,深圳安科、賽諾威盛分別排名第六、第八。
“我們機器質量并不比進口差那么多。像我們在社區醫院裝的,大概一天四五十個病人,用了三四年都沒報修過。一般一天150個病人沒問題。”前述銷售人員稱。
現在的國產廠商,能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務。“我們做出了很多承諾,提供管家式售后服務,不像原先你找維修還得打400電話,都是24小時在線實時互動。”前述銷售人員稱。
基層醫院的需求和“大三甲”醫院不同,不需要影像設備“連軸轉”,因此,高性價比產品更有吸引力。新冠疫情三年,賽諾威盛主營業務收入由1.31億元翻了一番,2022年達2.63億元。
賽諾威盛招股書稱,“該類醫療機構對產品的價格敏感度和性價比要求較高,公司的基礎型CT能較好地滿足此類市場的需求,從而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
重重政策利好之下,把CT賣給基層醫院不是難事。僅2020年-2021年,賽諾威盛賣了346臺,深圳安科賣了518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能順利上市。
2023年4月,賽諾威盛首次謀求IPO(首次公開募股)。3月30日,深圳安科第三次謀求上市,2022年,該公司兩次遞交招股書,均未成功IPO。這次能成嗎?
一個問題是,這兩家產品的單價和毛利都不高。
深圳安科承認,2019年,公司CT產品結構以低端CT為主,產品型號相對較少,銷售數量有限。其招股書顯示,這一年,16層CT占據其CT銷售額半壁江山還多,整個產線毛利率為28.14%。
反觀行業龍頭聯影醫療,上市前的三年,CT業務毛利率一度超過50%,最低也達46.54%。
而且,基礎型CT越賣越便宜。賽諾威盛此類產品,從2019年單價124.09萬元,2021年降到了110.43萬元,降了10多萬元。
“千縣工程”確實讓不少醫院有錢買單了,但單靠賣低端CT賺不到太多錢。何況,醫院的需求也在改變。
“我們最近發現很多縣級醫院都買高端CT了,江蘇、廣東這種經濟比較發達地區,鄉鎮醫院都開始要買磁共振(MR)。”前述醫學影像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因為基層醫院對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甚至縣醫院也要做冠脈造影,這種檢查,64排以下的經濟型CT難以實現。
在寧縣人民醫院的采購清單中,不但出現了單價幾百萬元的64排CT,還有市場價格上千萬元的1.5T磁共振。這樣的高端設備,3月國家衛健委才剛下文取消“限購”,不再需要省級及以上衛健部門審批同意。
2022年末,在醫療設備貼息貸款推出后,東南沿海一家縣醫院的院長上報了幾臺高端影像設備采購需求,單價多以百萬元計。他坦言,“一是為了提升醫療水平,另外我們也有科研需求。”
僅降價,已不能打動基層醫院。要IPO,國產影像設備的“小弟”們還得想想辦法。
咨詢機構沙利文的觀點是,“64 層及以上的臨床應用型、科學研究型CT是近年及未來CT市場的主要增長點。”在上述展會現場,數位銷售人員都在主推64排CT。
然而,64排跟32排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就好比車子從10來萬元的一下子跳到20多萬元,一下升級了。這也是國產CT銷售的一個鴻溝。
在上述博覽會現場,賽諾威盛的銷售人員報出了頗具吸引力的價格——一臺64排CT,400多萬元。一般這種CT的公立醫院中標價,在600萬元-800萬元。
然而,賽諾威盛、深圳安科在這一類產品中銷量占比都低于1%。聯影醫療一家占據了62排-64排CT市場的21.14%,東軟醫療有7.69%的銷量。
隨著縣域市場火了,聯影醫療、東軟醫療也將目光瞄準縣醫院。
東軟醫療提出,“調結構、高增長”,全力以赴搶占高端醫療機構的市場份額。4月初,該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運營官韓東龍在一場發布會上表示,將為區域醫療中心、千縣工程等建設,提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急救中心等整體解決方案。
聯影醫療管理層表示,會整合影像、放療、介入、數智化技術融合等,打造多場景解決方案,助力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對醫院來說,這帶來的好處是,不用再一臺臺買設備安裝,一次就能搞定一個“中心”,省心省力。
“這是我們具有全線產品的一個優勢,CT、MR一個產品線就有十來種產品,能滿足很多不同醫院不同情況下的需求。”聯影醫療首席財務官蔡濤說。
這是專注CT的賽諾威盛沒有的,深圳安科倒是同時還有超聲和MR產品線。但離賣給醫院一個“中心”還有差距。
因此,同樣想上市的兩家公司,為自己選了兩條不同的未來發展路徑。
深圳安科本次IPO計劃募資7億多元,用于建設智能制造工廠、升級研發中心等,目的除了提升產能,還有完善產品線布局;賽諾威盛的發展規劃則包括,提升產品性能、優化成本結構,持續提高現有產品競爭力。該公司相關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未來將“聚焦CT領域,致力于CT影像技術的創新和突破”。
一個完善產線尋求規模效應,一個聚焦CT尋求突破,基層醫學影像市場的兩個方向,未來哪個能成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