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佳松
摘 要 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易導致安全生產管理問題的出現,因此迫切需要相關單位和人員加強桉樹人工林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為推動桉樹人工林高質量發展,闡述廣西壯族自治區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現狀,深入分析當前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中常見的人員安全問題、經濟安全問題、生態安全問題和社會安全問題等,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人員安全方面,包括完善桉樹生產技術規程、強化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做好員工崗前培訓工作、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水平。經濟安全方面,包括嚴格控制桉樹種植面積、嚴格控制桉樹生產經營范圍、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科學防控桉樹病蟲害。生態安全方面,包括科學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發展;改善經營模式,合理混交造林;抓好經營措施,減輕林地擾動。社會安全方面,包括科學規劃發展桉樹人工林、加大桉樹科普知識的宣傳。
關鍵詞 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管理;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32
桉樹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分重要的用材樹種,深受廣大林農青睞,獲得了較為廣泛的種植,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然而,廣西桉樹人工林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正面臨著人員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及社會安全等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會對桉樹人工林的健康、長遠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中的安全生產管理展開探析,進一步提高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性,最終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的目標。
1 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現狀
2002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我區速生豐產林發展的意見》,鼓勵發展包括桉樹在內的速生豐產林。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廣西桉樹人工林面積在2021年達到303.37萬hm2,超過全國桉樹人工林總面積的50%,占廣西喬木林總面積的27.19%;桉樹活立木蓄積量高達1.86億m3,占廣西喬木林總蓄積量的19.79%。廣西壯族自治區憑借桉樹,用占全國約5%的林地,生產出了全國將近40%的商品木材,穩居全國第一位。此外,廣西建立了一條從組織培養、工廠苗木、專用肥料、造林營林,到采伐運輸、木材加工、制漿造紙,再到板材生產、家具制造等完整的桉樹產業鏈,整個桉樹產業總產值超
3 000億元[1]。
2 常見的安全生產管理問題
2.1 人員安全問題
在廣西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中,所涉及的人員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1)生產經營工序繁雜。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包括育苗、清山、煉山、整地、造林、除草、追肥、砍伐、制材、拉山、集材及運材等眾多工序,各工序對于安全生產技術要求均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給桉樹安全生產知識的普及和培訓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致使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中存在諸多涉及人身安全的隱患及風險。2)野外作業較多,各種風險及意外因素難以預料。桉樹生產經營大部分工作是在野外進行,甚至部分工作人員吃住也在野外,因此很容易發生各種突發事件。例如,在野外作業的工作人員可能遭受各種毒蟲、毒蜂、毒蛇的叮咬;同時,廣西山地較多,容易發生泥石流、山洪、滑坡等自然災害,這也是威脅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潛在風險之一[2-3]。3)營林生產單位安全生產投入不足,作業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為了節約成本,部分營林生產單位把大部分的生產資金投入造林工作中,而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如為野外作業的員工購買意外保險、防護用具、應急藥品等,未將經費全部落實到位,野外作業員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廣西桉樹人工林生產一線員工大多為知識文化水平有限的臨時工,他們的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科學自救常識,這也大大增加了他們在營林生產工作時的
風險。
2.2 經濟安全問題
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具有極大的經濟風險,其風險來源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1)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地區存在盲目跟風、過度種植的現象,導致市場供應過剩、木材價格下跌、經濟收益降低。2)造林立地選擇不當。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林農盲目向桂北高山地區發展桉樹種植業,桉樹容易遭受雨雪冰凍危害。如2008年、2010年2次雨雪冰凍災害給桂北當地的桉樹種植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隨著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清桉行動”的展開,一些在耕地、水源保護地等“禁桉”土地上違規種植的桉林面臨清退。3)森林火災的發生。森林火災歷來都是影響林業安全生產的重大因素,廣西壯族自治區桉樹人工林也不例外,尤其是桉樹幼林,一旦發生嚴重的森林火災,必定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4)林業病蟲害頻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桉樹產區,也是桉樹病蟲害影響最嚴重的地方,一旦桉樹病蟲害形成規模,會對桉樹的產量與質量造成極大影響,降低桉樹的生產收益。
2.3 生態安全問題
在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中,不合理的營林措施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3方面。1)地力下降。機耕翻犁、全墾整地、短輪伐期經營及木材皆伐利用等生產經營措施,不但改變了土壤的層次結構,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養分過快、過多移除,導致地力嚴重下降。2)環境污染。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學品,如化肥、農藥等,容易造成面源污染,嚴重危及當地生態環境安全。3)生物多樣性減少。大規模單一無性系營造桉樹純林,以及煉山、全墾、短期輪伐、皆伐等經營措施,給林地造成過多的干擾,不僅改變了林地景觀原有的多樣性,造成植物多樣性喪失,還引起食物鏈的缺損和不同物種之間生態關系的斷裂,造成級聯效應而引起生物多樣性的次生滅絕,產生一系列惡果[4]。
2.4 社會安全問題
桉樹生產經營中的社會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2方面。1)桉樹的無序發展,造成不同利益群體之間沖突加劇,矛盾激化。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桉樹面積13年間增長了10倍,其他樹種如松樹、杉木等林地被桉樹所取代,甚至甘蔗、橡膠樹等農作物也被桉樹取代,挑起了行業之間的競爭,使桉樹成為被集中攻擊的對象。2)由于許多人對桉樹發展的認識存在誤解,嚴重影響社會各界對桉樹的客觀評價,給桉樹的生產經營造成多種壓力。例如,桉樹是“抽水機”“抽肥機”“有毒樹”“綠色沙漠”等言論的流傳,導致部分地區在發展桉樹種植業時,一些不了解桉樹的居民反對意見強烈,甚至做出過激行為,嚴重破壞當地社會的安定、和諧。
3 安全生產管理策略
3.1 人員安全
3.1.1 完善桉樹生產技術規程
在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對育苗、清山、煉山、整地、造林、采伐、集材及運材等生產經營環節進行精細化、科學化、準確化的安排,制訂完善的桉樹生產技術規程。而相關的從業人員都要嚴格按照桉樹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經營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桉樹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減少人員安全問題的發生。
3.1.2 強化安全生產責任意識
上至領導,下至基層員工,尤其是從事野外作業的一線員工,都要強化自身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使安全生產牢記于心,做到“不安全、不生產”[5]。例如,可通過拉橫幅、張貼標語、發放安全手冊及組織觀看安全生產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加強安全生產宣傳工作,不斷提高有關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從而將桉樹生產經營中的安全事故發生概率降到最低。
3.1.3 做好員工崗前培訓工作
桉樹生產經營所涉及的相關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工作,以全面提升其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避免在桉樹生產經營工作中犯錯誤。例如,桉樹的生產經營需要用到林地清理機械、整地機械、植樹機械、森保機械、采伐機械、集材機械和運材機械等各種特種機械,其操作人員必須經崗前培訓并確認合格后方能開展實際的生產工作,以有效規避各種機器傷人事件。
3.1.4 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水平
在桉樹安全生產保護工作方面,需要投入充足的資金,為員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及配備安全生產所需的各種防護用具、應急藥品、救援設備等,以確保安全事故發生時迅速響應,做到有備無患,提高工作現場的安全性。
3.2 經濟安全
3.2.1 嚴格控制桉樹種植面積
將廣西桉樹的發展模式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生態效益型升級轉變,把桉樹面積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避免盲目發展。同時,堅持通過科學經營來不斷提高桉樹的單株產量,用較少的林地承擔木材生產,滿足市場的需要。
3.2.2 嚴格控制桉樹生產經營范圍
明確桉樹重點在桂南地區和丘陵地區發展,控制其在桂北地區和坡度25°以上山地的發展,不在氣溫較低和高海拔山區種植桉樹。在耕地、水源保護地等重要生態區域禁止建設桉樹人工商品林。
3.2.3 加強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是保護桉樹人工林經濟安全的必要措施,桉樹營林生產單位及相關部門應嚴格落實人員分片管理,形成網格化的桉樹林防火體系。同時,要與各毗鄰縣(區)、鄉鎮、村居加強溝通,實行信息共享、優勢互補,構建全域森林火災預防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確保在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及國慶節等森林火災高發關鍵期能夠第一時間啟動聯防聯控機制,共同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墻。
3.2.4 科學防控桉樹病蟲害
桉樹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1)培育和推廣抗性品種,以桉樹自身的抗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2)加強經營管理,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除草、間伐等撫育措施增強桉樹樹勢。3)加強聯防聯治,真正做到聯防連心、聯防互動、聯防互通、聯防互助,形成防控桉樹病蟲害的強大合力。4)推廣先進適用的無公害防治技術,不斷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不僅能減少環境污染,還能有效避免桉樹病蟲害抗藥性問題的產生。
3.3 生態安全
3.3.1 科學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發展
通過調查規劃,科學劃定桉樹的栽種范圍,不在過陡山地經營短輪伐期桉樹,對區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生態主體功能區的縣(市、區),原則上不再擴大桉樹種植面積。在桉樹人工林內部,則應適當保留一定量由本土樹種組成的天然植被,與桉樹人工林形成鑲嵌分布,以降低桉樹人工林集中連片種植所帶來的生態環境風險。此外,大面積連片的桉樹人工林生態環境尤為脆弱,因此在種植桉樹時,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找到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最適規模,一般以100~200 hm2連片種植較為適宜。
3.3.2 改善經營模式,合理混交造林
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將桉樹人工林單一性經營轉變為多目標混合經營。在同一塊林地上,選用不同用途的桉樹優良樹種和無性系,采取帶狀或塊狀混交,一部分為短周期(5~6年)經營,生產紙漿用材,另一部分為長周期(7~10年)經營,培育中、大徑材,不僅能提高林分的經濟穩定性,還能提高林分的生態穩定性。此外,可采用桉樹與優良珍稀鄉土樹種混交模式,如桉樹與格木、降香黃檀、米老排、紅錐等樹種實行混交,能有效減少純桉林的弊端。其中,桉樹通常采取短周期經營,鄉土樹種采取長周期經營。
3.3.3 抓好經營措施,減輕林地擾動
在造林階段,要嚴格控制火燒煉山、全墾整地等造林技術措施,大力推廣免煉山造林技術、部分整地技術(如穴墾整地、帶狀整地)等。在桉林撫育階段,要改全面撫育為擴坎撫育,合理配方施肥,嚴格控制化學品的使用。在桉林采伐階段,要改皆伐為擇伐,根據林木生長勢適當延長輪伐期,讓林地有足夠的休養生息時間。通過以上措施,能減少施工作業對林地的擾動,有利于保護林地水土、地力與生物多樣性,降低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的生態風險。
3.4 社會安全
3.4.1 科學規劃發展桉樹人工林
要充分發揮當地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按照生態、經濟、社會3大效益兼顧的原則合理布局,科學編制桉樹人工林土地利用規劃。同時,要出臺規范桉樹種植的有關指導意見,引導桉樹人工林科學合理發展,有效緩解桉樹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競爭關系,有效保障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
3.4.2 加大桉樹科普知識的宣傳
積極做好桉樹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引導居民客觀、公正地認識桉樹,消除居民對桉樹的誤解,為桉樹種植業有序、健康發展提供輿論支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例如,可從桉樹的引種栽培歷史、生長發育規律、樹種多樣性、用途和生態功能等方面出發,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科普知識搶答競賽、發放科普報刊雜志等活動方式宣傳普及桉樹知識。
4 結語
廣西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正面臨著人員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安全問題的挑戰,需要相關工作者堅持細心、樂觀、穩重及認真的工作精神對待以上問題,克服諸多困難,使桉樹生產經營工作取得較好成果。
參考文獻:
[1] 余錦華.廣西桉樹木材加工利用現狀及發展路徑探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3(4):73-75.
[2] 黃達軍.廣西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發展問題及對策探析[J].農村科學實驗,2021(36):133-135.
[3] 鳳鴻麗.廣西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林副特產,2022(5):92-94.
[4] 黃樹美.桉樹種植現狀、生態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村科學實驗,2023(3):127-129.
[5] 林武,蔣雪剛,胡榮輝,等.廣西桂中桉樹人工林風險防控[J].桉樹科技,2015(2):62-64.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