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婷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隨著我國建設的不斷推進與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國有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其中現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重要的發展內容,能夠直接影響到國有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本文將針對現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相應的探究,從而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現代國有企業 文化建設 思想政治 管理方式 生產經營
隨著現代國有企業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已經成為了現代國有企業未來的實際發展趨勢,國有企業必須在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二者之間內在聯系的基礎之上,針對所存在的問題及固有聯系進行相應的努力與探究,從而采取措施去促進現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進行。
一、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在聯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的經濟體制發生了轉變,其國有企業也在迅速發展壯大,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注重國有企業文化屬性的進一步轉變。所以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又有了新的要求,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之間具有相應的聯系,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能夠為企業文化建設奠定基礎,企業文化建設能夠反過來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進行。
思想政治工作其屬性偏向于政治,所包含的內容基本上屬于黨和國家所下達的總路線與總方針,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于個人來說不僅僅能夠促進廉政,同時也能夠塑造企業與員工正直的工作面貌。另外落實好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為了確保國有企業能夠明確黨的發展目標,積極配合黨的發展路線,為國計民生而進行奮斗,從而實現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而企業的文化建設則是文化屬性與經濟屬性成分較多,是企業自身的發展行為,每個企業都會有自身的企業文化,都會進行有企業特色的文化建設,這種文化建設更加有利于企業去進行綜合性的管理與控制,才能夠提升企業的軟實力,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與綜合水平。所以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之間是互幫互助并且相輔相成的,不僅僅能夠促進企業整體思想上的統一,同時也能夠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思想進步帶動企業經濟文化的整體進步與發展。
二、如何落實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并且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一)建立企業職員檔案庫,豐富培訓活動
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不是僅僅設立出規章制度就可以完成的,要落實到每一個企業領導以及企業職員的身上,所以需要建立相應的企業職員檔案庫。這樣就可以以建立企業職員檔案庫的方式了解企業職員的實時動態,分析思想行為,從而針對員工的整體及個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實施的手段就是豐富職員們相應的培訓活動。對于企業員工要實現再教育,因為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時候會根據社會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工作內容的相應改進,所以及時進行思想培訓與思想教育都能夠較好與黨及國家的發展方針相接軌。
(二)完善企業文化建設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體系
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之中,需要不斷完善理論,使其能夠較好地指導相關工作,因此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借鑒國外的企業文化建設模式,同時也要注重在地域化區別上的相應改進,在引進新的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時,需加強企業文化理論體系的本土化進程,在理論體系中不僅僅要體現我國國有企業的實際特點,同時也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轉變。除了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外,也要明確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目標,從而實現企業文化建設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體系的完善。
(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之間的融合
我們不應該將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脫節來看,而是要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融合方式,促進對于二者關系認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其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之間的發展。這不僅僅是企業與黨之間的重要的建設項目,也是企業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路徑。
三、結語
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其發展過程的重中之重,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要在把握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背景下,落實好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的同時,利用加強對企業職員的教育培訓、完善企業文化及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等多種方式,促進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二者關系的把握,從而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琳.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關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
[2] 陳肖帆.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融合[D].湖北工業大學,2014.
[3] 張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載體研究——基于企業文化建設的視角[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4] 李默.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