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秀明
摘 要 近年來,馬尾松純林面臨種苗來源不清晰、造林管護粗放等問題,導致林木出現生長緩慢、病蟲害發生嚴重等現象,造成市場供需不平衡、林木質量下降。因此,采用優質種源造林、科學經營管理等措施對營建馬尾松大面積人工林具有重要意義。為提高馬尾松林經濟效益,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在總結近40年馬尾松種植經驗和創新方式的基礎上,通過選取優質樹種進行造林,合理確定林地清山、挖坎及造林密度、定植和補植等營林措施,做好松土除草、按需施肥、整形修枝、及時間伐、病蟲害防治等撫育措施,以及合理采脂等高效栽培技術,培育出了高質量、高碳匯、長周期的脂材兩用商品經濟林。
關鍵詞 馬尾松;栽培技術;廣西國有高峰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1.24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35
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針葉類造林的先鋒樹種[1]。馬尾松具有速生、豐產、適生性強、材質好、用途廣、經濟價值高等優良特性,是我國主要的用材樹種之一,種植區域遍布我國南方1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在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近20年來,由于人類干擾活動頻繁,馬尾松部分林區改種其他樹種或疏于管理,導致林木長勢差、病蟲害嚴重、保存率低等,森林生態系統日益衰退,對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威脅[3]。為恢復馬尾松人工林功能、結構,必須及時采用林分密度控制及科學管護等人為管理措施[4]。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在馬尾松種植管理過程中,采取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良種造林、優化種植密度、及時間伐、按需施肥、合理采脂時間等精細化撫育管理措施培育出以優質、高抗、高效、高產和高碳匯為特點的脂材兩用商品經濟林。
1 馬尾松種植區概況
馬尾松種植區位于廣西國有高峰林場長客分場,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少無雪,夏長冬短,水熱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21.6 ℃,雨季一般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1 340 mm,年日照時間1 780.9 h。種植區為低丘地貌,大部分土壤由砂頁巖發育而成,屬磚紅壤性紅壤,部分土層夾有不同程度的鐵錳結核和鵝卵石,pH值在4.5~6.5。
2 馬尾松種苗來源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林木良種對速生豐產林起著重要作用,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木材安全,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5]。種苗來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派陽山林場國家馬尾松良種基地,擁有生長速度快、干形通直、松脂產量高和樹皮薄等優良特性,也稱“桐棉松”[6]。上山造林苗木規格:苗齡0.5—0、地徑≥0.26 cm、苗高≥14.00 cm,苗木生長健壯、針葉濃密、莖直、頂端優勢明顯、頂芽飽滿、根系發達、無病蟲害、適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容器播種苗。
3 營林管理
3.1 林地清山
造林地原樹種采伐完成后清山不煉山,清山時地徑2 cm以下的雜灌、藤本、雜草,特別是五節芒要全部清除;砍除地徑2 cm以上的雜灌、藤本、雜木等,留樁高度低于15 cm。
3.2 挖坎及造林密度
通常在造林前30 d沿山體等高線方向挖坎整地,規格為50 cm×50 cm×35 cm,挖坎時表土、心土、樹枝、樹根等分開堆放,每坎放0.5 kg有機-無機復混基肥[總養分≥20%,m(N)∶m(P2O5)∶m(K2O)=7∶10∶3,有機質≥20%],回填表土至坎內,回填土要超過坎面2~3 cm,回土時團粒直徑一般在2 cm以下。馬尾松造林密度為每667 m2栽植166株,株行距為2 m×2 m。
3.3 定植和補植
植苗造林具有適用性廣、成活率高、幼林郁閉早、經濟性高等優點,因此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多采取植苗造林法[7]。林場造林地全部采用容器苗造林,通常在當年11月至翌年3月,選擇即將下雨或雨后的有利天氣進行種植。馬尾松種植前使用多菌靈800~1 000倍
液均勻噴灑或浸根,種植時在坎內中心開穴,壓實穴底,去除營養杯苗的塑料袋后放入穴中,回填表土,分層沿苗木四周踩實壓緊,并覆蓋松泥于坎面,高度需超過苗木根莖2~3 cm。在定植20~60 d后進行補苗,每隔3~5 d檢查苗木的成活及生長情況,發現缺苗、死苗、被動物咬傷、咬斷的幼苗應及時補植,保證保存率在90%以上。
4 幼林撫育
幼林撫育是促進林木生長、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馬尾松定植后通常需連續撫育3年,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整形修枝、間伐、病蟲害防治等。
4.1 松土除草
林地雜灌生長較快,短時間內會覆蓋造林地。馬尾松造林初期根系不穩固,因此造林當年只除草,不松土,以避免苗木因根系松動而出現倒伏現象。每年除草2~3次,第1次于馬尾松生長旺盛期前的
5—6月,第2次于雜草尚未結籽的8—9月,造林地內雜草生長迅速的地方可適當增加1次除草,直至林分郁閉。松土工作在定植后的第2年進行,通常在
5—6月和8—9月,結合除草作業同步進行,每年松土2~3次。造林后的2年內,馬尾松根系分布在土壤約10 cm深處,松土深度不宜超過10 cm;隨著根系的生長,其深入地下10~30 cm處,松土深度可保持在10~15 cm、最深不超過30 cm,這樣既可保持土壤疏松,又能避免傷及苗木根系。
4.2 按需施肥
造林后,結合除草松土撫育工作及時施肥。馬尾松定植2年后根系逐漸穩固,苗木長勢逐漸增強,此時種植坑內的基肥養分已無法滿足馬尾松的生長需求,需及時做好追肥工作。具體的施肥種類及數量要根據實際的立地情況及苗木大小而定。1)第1年施肥主要施氮磷鉀復混肥[總養分≥45%,m(N)∶m(P2O5)∶m(K2O)=
15∶15∶15],每株施200 g,以促進幼樹抽梢長葉、壯枝生根、增強樹勢,提高抗逆性,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2)后續每年的施肥量及施肥種類要根據立地條件和樹勢情況而定,以避免出現“肥傷”[8]。結合廣西國有高峰林場長客分場造林地磚紅壤缺磷、缺鉀、總養分含量低等土壤特性及馬尾松幼林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選施氮磷鉀復混肥[總養分≥35%,
m(N)∶m(P2O5)∶m(K2O)=15∶8∶12,有機質≥7%]
200~300 g·株-1,或生物有機肥(總養分≥5%、有機質≥40%、有效活菌數2 000萬·g-1)500~1 000 g·株-1,
兩種肥料交替施用。3)追肥采用坑施法,即在距離馬尾松樹苗30 cm處挖20 cm×30 cm×15 cm的施肥坑,施肥后及時覆土,肥料外露時間不宜超過2 h,避免氮元素揮發影響肥效。連年施肥時應在樹苗的上、左、右方輪流挖施肥坑,嚴禁連續多次使用同一位置作為施肥坑,以避免土壤局部出現高磷、高鉀等現象;嚴禁采用地表撒施肥料的方式,避免污染環境。
4.3 整形修枝
馬尾松屬速生樹種,生長快,樹冠大且樹枝密,當郁閉度≥0.5時需對馬尾松進行整形修枝,去除徒長枝、病枝、弱枝、直立枝、寄生枝及過密枝等無用枝,以避免過度消耗樹體營養導致整體長勢衰弱,提高樹干飽滿度,改善樹形,提高林間通風透氣性,改善光照條件,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整形修枝時,多采用手鋸、長柄鋸等修枝工具由上至下修剪樹體的無用活枝及枯枝,切口需平滑順直,不留長樁、不帶皮,避免撕裂樹皮出現死結等不利于樹體傷口愈合等現象,確保枝條疏密適度,以促豐產。
4.4 及時間伐
馬尾松種植成活后,枝繁葉茂,當郁閉度≥0.8時
可進行間伐,適當調整林間密度。間伐應選擇在秋末冬初樹木休眠期,此時間伐對林木生長影響較小。通常每隔2年間伐1次,持續2~3次。間伐應遵循砍密留疏、砍劣留優、砍小留大的原則,使保留的樹木枝葉能得到合理的生長空間,減少樹體之間對土壤養分、水分、光照、生存空間的競爭,以培育材質均衡的林木。根據馬尾松喜光性強等生物學特性及培育脂材兩用林的營林目標,確定每667 m2造林地保留產脂量高的林木約60株[9]。
4.5 病蟲害防治
4.5.1 病害防治
影響較大的馬尾松病害主要為立枯病、松針褐斑病、松赤枯病等[10]。1)立枯病多發生在5—9月,染病初期樹體針葉前端出現黃色小斑點,隨病情發展針葉顏色逐漸加深,從針尖向針葉基部蔓延直至整片針葉變為深褐色后枯萎。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1∶1∶100波爾多液或百菌清500~1 000倍液噴灑處理,每隔15 d噴灑1次,直至病情不再繼續蔓延。2)松針褐斑病多發生在4—6月,樹體染病后從樹冠基部開始顯癥,通常表現為3段式,即上部褐色枯死、中部褐綠相間、下部綠色。防治方式主要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及阿維菌素500~800倍混合液噴灑處理。3)松赤枯病主要發生在5—7月,受害林分發生淡黃色、淺褐色、淺灰色或橘紅色的顏色變化,且病葉多呈卷曲狀。防治方式主要為在林木間伐后撒施9∶1的石灰粉和草木灰混合粉劑。
4.5.2 蟲害防治
馬尾松的主要害蟲有松材線蟲、松墨天牛等。松材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引起的危害極大的松樹病害,松樹感染松材線蟲后防治極困難,最快約40 d枯死,最慢約1年枯死。因此,在馬尾松營林過程中,發現感染松材線蟲的植株需直接砍伐燒毀,禁止下山。松墨天牛是松材線蟲的主要寄主,防治松墨天牛是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有效手段。在確定松墨天牛進入羽化期(4—5月陰雨天)后,利用飛機噴灑噻蟲啉粉劑150~200 g·hm-2或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
液;也可采用生物手段,噴灑150億孢子·g-1的球孢白僵菌500~600 g·hm-2,以降低松墨天牛成蟲種群數量。
5 合理采脂
松脂是松類樹種的萜類次生代謝物,主要含有松香、松節油和少量水分,是重要的林產化工原料[11]。采脂對林分生長和木材特性有一定影響,如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研究表明,采脂對接近成熟的林分年生長量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而對幼、中齡林生長影響極大[12]。為兼顧馬尾松木材性質,減少采脂對木材氣干密度、順紋抗壓、抗彎強度和順紋抗剪等木材性能的影響,廣西國有高峰林場長客分場造林地選擇18徑級以上立木的近成熟林進行采脂,初期采脂強度控制在40%以下,通過控制胸徑變小和材性降低帶來的收益損失,提高馬尾松脂材兩用商品林的經濟效益。
6 結語
馬尾松是廣泛應用在我國南方地區的速生林樹種之一,松脂產量高,木材密度適中,在建筑、工業、家具、運輸包裝、造紙等領域均有應用。馬尾松作為脂材兩用樹種,其采伐期可延長至數十年,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可作為森林碳匯林。通過科學合理的經營管理措施,有效提高馬尾松人工林的生長速度,增加經營單位的收益,通過各項撫育措施及控制采脂等工序增加周邊林農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目前,馬尾松人工林的培育方向為大徑材,通過林區的不斷間伐,保留最佳密度,利于培育結構合理、系統穩定、生物多樣、碳匯提高、效益遞增的生態商品林。
參考文獻:
[1] 張柳樺,齊錦秋,李婷婷,等.林分密度對新津文峰山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種多樣性和生物量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9,39(15):5709-5717.
[2] 覃云.馬尾松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要點探究[J].中國林業產業,2022(1):50-52.
[3] 羅應華,孫冬婧,林建勇,等.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對植物自然更新及物種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3,33(19):6154-6162.
[4] 王媚臻,畢浩杰,金鎖,等.林分密度對云頂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種多樣性和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9,39(3):981-988.
[5] 劉紅.關于推進我國林木良種化進程的思考[J].國家林業局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10,9(1):8-12.
[6] 張智,安冰,付軍,等.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國家馬尾松良種基地發展現狀與建議[J].廣西林業科學,2022,51(4):564-568.
[7] 趙駿健.馬尾松造林技術要點及幼林撫育措施[J].鄉村科技,2021,12(28):85-87.
[8] 黃政權.馬尾松種植技術要點及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0,14(33):80-81.
[9] 張標強.馬尾松幼林撫育經營方法及管理技術探究[J].農家科技,2020(1):154.
[10] 凌祥喜.靈山縣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2(13):57-59.
[11] 徐慧蘭,唐生森,韋兵覽,等.早期采脂對馬尾松生長和材性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2,42(10):39-45.
[12] 陳廣財,佘濟云,陸禹,等.高峰林場馬尾松產脂量的影響因子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6,36(6):40-4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