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飛
摘 要 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下,營林生產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推動鄉村綠色資源科學發展與現代文明建設新模式的時代重任。林業建設的發展水平代表了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獨特內涵,結合當地生態實際選擇最有效益的營林造林生產方式是鄉村綠化開展的重要目的。為給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的林業造林方法,分析福建省福清市開展“村植千樹”綠化工作的綜合效益,通過對樹種選擇和對應植株生長狀況的分析,探討不同造林方法對種植效果的差異性影響。
關鍵詞 營林生產;林業生態;造林方法;福建省福清市
中圖分類號:S73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45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地理位置優越,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其三面環海,海洋性氣候突出,冬短夏長、雨水充沛,適宜植物生長。根據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可供選擇的樹種十分多樣。福清市大力開展 “村植千樹”項目,不僅能夠全面提升村莊綠化水平、推動鄉村振興,還能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目的。
1 “村植千樹”主要樹種選擇
“村植千樹”的主要內容包括7個方面:充分利用坡耕地、拋荒地(非基本農田)進行綠化;推進水系綠化;開展“拆墻透綠、依墻建綠”項目,增加可視綠化量;充分利用邊角地見縫插綠,提高綠化量;結合農房整治,統籌綠化建設,結合成片老舊村和“空心村”改造,合理配套村莊綠地,改善居住環境;分發綠化苗木,提高群眾綠化的積極性,提高庭院綠化水平;繼續完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
在樹種選擇上,根據實施的田間地塊的立地條件、交通狀況、當地的習俗等因素,本著適地適樹原則,科學選擇植樹綠化苗木。樹種以經濟林果樹和鄉土樹種為主,突出地方特色,其中:胸徑≥8 cm的大苗(土球苗),應占種植總數10%以上;胸徑5~8 cm
的中苗(土球苗或袋裝苗),應占種植總數30%以上;胸徑3~5 cm的小苗(袋裝苗),應占種植總數60%。此外,果樹應占種植總數30%以上,“千樹”中種植果樹達不到30%要求的,另增種500株小規格果樹(苗木高度80 cm以上、地徑0.8 cm以上的容器苗或土球苗),果樹品種必須適宜當地氣候、
易種易活。
對于特殊立地氣候環境的地域應靈活調整樹種,如龍高半島因氣候和立地條件的限制應選擇抗風、耐鹽堿、耐瘠薄的品種,如小葉榕、高山榕、秋楓、天竺桂、黃槿、海南蒲桃、紅千層、刺桐、烏桕、臺灣欒樹、小葉欖仁等。適宜種植的果樹有杧果、龍眼、荔枝、芭樂、桑樹等。非規劃林地種植木麻黃林帶或片林(面積667 m2以上),造林密度220株/667 m2以上,采用高度100.0 cm以上、地徑0.6 cm以上的一級容器苗。主要造林樹種及規格要求見表1。
2 種植管護技術與管理措施
2.1 種植管護技術
各鎮嚴格遵循“權隨地走、樹地同權、權責一致”的原則,出色地完成了新植樹木的登記工作,完善了后期管養工作,嚴把澆水、除草施肥、修剪、除蟲防病、看護等環節,做到了建設與管養并舉、并重。鼓勵采取黨員(黨小組)、群眾、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認種認養和承包等方式,在認種認養期間,認種認養人未按協議要求履行出資或投工投勞的,或者毀壞林木,擅自增加建筑物、構筑物、標識、標牌,或開展其他經營活動的,福清市綠化委員會有權終止其認種認養協議中的相關權利,提高了后期管理與養護工作的質量[1]。具體而言,相關的種植管護技術如下。
2.1.1 苗木培育技術
在當前“村植千樹”營林造林管理養護過程中,要不斷優化苗木培育的技術手段,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實現規模化、集約化苗木生產培育基地的建設,保障苗木育苗階段培育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進而提高苗木栽培種植過程中的存活率。在培育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要確保容器育苗技術的有效應用,優秀的樹種是營林造林工作的基礎和重點,鄉村綠化的開展要建立在對苗木的合理管理之上,對苗木的結構和質量進行監管控制管理,保證所植樹種社會經濟效益的實現[2]。特別是在對福清市的拋荒地進行綠化建設的過程中,選擇秋楓、四季桂、杧果和芭樂等樹種的容器苗進行栽種,能夠減少栽植過程中對幼苗的損傷,有效保護新栽苗木的生長。
2.1.2 苗木撫育技術
苗木的生長狀況不僅受到自身質量的制約,還受到撫育手段的影響,在各鎮苗木栽植完成后,需要將幼林撫育管理的工作落實到責任人,以確保幼苗的成活率。如邊角地的綠化,多選擇榕樹、紅千層、天竺桂、杧果、無花果和紅心柚等,其中紅千層喜歡充足的光照,不耐陰,喜肥沃、潮濕的酸性土壤,也能耐瘠薄、干旱的土壤。紅千層生長緩慢,萌芽力強,耐修剪。福清市各鎮紅千層栽植時樹穴規格以80 cm×80 cm為宜,以土雜肥施于栽植穴底部作基肥,覆蓋5 cm凈土壓實,避免根系與肥料接觸而灼傷;拆去土球包裝物,將植株置于穴中,土球面與地面持平,然后分層填土夯實,使底部不存空隙,種后立即灌透水。后期養護每天澆水1~2次澆透土層。
在幼林撫育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接受撫育措施的專業培訓,充分了解不同種苗木的生長習性,做到精準養護。同時,在幼林生長過程中,要及時調整營林用地的整體環境,定期進行間苗定株、修剪枝葉等管理,保障“村植千樹”的綠化成果。
2.1.3 苗木防災技術
對于營林生產建設來說,災害是制約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發揮的重要因素。無論是“空心村”的綠化改造,還是“拆墻透綠”等城市街道綠化區建設,在苗木種植過程中都要加強苗木的防災建設,保障栽種苗木的存活率和村鎮的綠化效果。影響苗木栽種效果的災害類型多種多樣,其中波及范圍最廣泛的是樹木病蟲害和森林火災,這些因素對植樹造林成果的打擊是毀滅性的[3]。營林養護管理人員需要根據不同樹種的病蟲害暴發期做好預防工作,從根源上摧毀病蟲害生存發展的條件,如夏季和秋季是福清市天竺桂葉斑病的高發期,可用20%硅唑·咪鮮胺復配制劑
800倍液+有機硅農藥增效劑,每7 d噴灑1次進行防治。同時,也要安排專員做好定期的巡護工作,設置林木防火帶,建立健全火災監控系統,避免惡劣災難的發生。
2.1.4 沿海防護林管護技術
在對沿海防護林進行養護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福清市不同鄉鎮的實際情況進行定期澆灌,保證樹木生長所需要的水分。沿海地區具有特殊的季風性氣候,對其綠化林進行灌溉時要尤為注意頻率問題,以能夠支撐樹木的正常生長為基本澆灌原則,根據樹穴的大小合理控制不同樹種的灌水量。對于福清市沿海地區而言,所植樹種多為黃槿、小葉榕、刺桐等喬木及龍眼、荔枝、杧果等經濟果樹,并建設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包括水源、渠道和用于漫灌的林帶、林床等設施。沿海地區土壤類型多為鹽堿地,對成長期幼苗進行施肥的過程中,多選擇有機肥、酸性肥或磷肥來改善幼苗的營養狀況。
2.2 種植管理措施
2.2.1 規范林業生產標準
我國營林生產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林業生產標準的差異性,大部分地區在造林過程中依靠所植地造林面積進行生產標準的制定,這種單一的生產評價標準不能真正體現造林管理的質量和價值,容易導致生產效益的數據失真,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林業生產標準才能實現造林工程的規范應用。規范的營林生產標準能夠從生產量和生存率的相關數據中體現造林實況,有助于優化植樹管理過程中的資源配置,避免資源浪費。
2.2.2 樹立現代科學林業發展觀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指導下,林業發展理念逐漸向科學化轉變,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追求營林生產的可持續性,堅持對林木資源進行科學經營管理,做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共存。樹立正確的現代林業發展觀念,要保證在福清市營林面積增加、造林質量提升、林木資源功能完備的前提下開展營林生產活動,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導地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高效轉化[4]。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林業經營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轉變單一經營理念的前提下,實現營林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模式的多元進化,建立健全林業產業體系,促進林業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以期滿足綠化活動的
發展需要。
2.2.3 提高營林造林生產人員素質與技術水平
“村植千樹”生產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是保證營林生產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福清市林木資源的科學開發需要對營林造林生產人員的專業素質及管護技術進行深入優化,充分發揮專業人才的生產經營優勢[5]。落實造林管理工作,積極推廣苗木養護技術,為現代林業生產輸送高素質人才,進而實現植樹造林生產工作的科學發展。相關單位可以通過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來增強林木養護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苗木選種栽植的質量,確保生產養護的工作效率[6]。
3 種植生長效果調查分析
2022年5月對龍高半島種植的主要樹種的生長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每個鄉鎮每個樹種調查50株以上,調查指標主要有樹高、胸徑(地徑)、冠幅等,調查結果見表2。
根據龍高半島各樹種生長情況一覽表可知,當地“村植千樹”造林工作的完成質量極高。通過對樹木樹高、胸徑(地徑)、冠幅和保存率等數據的分析,了解到苗木總體生長快、種植質量高,且在樹種選擇上經濟果樹與生態綠樹交錯種植,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資源合理配置,能夠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最大限度發揮林木資源的經濟效益,在特色綠化城市的建設中具有積極影響和借鑒價值。
4 結語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新氣象,但對林業種植來說,植樹造林技術還沒有與新型科技充分融合。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綠色動力,如何在促進林木資源健康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經濟進行持續賦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在對“村植千樹”樹種選擇和植林效果的調查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還需要改進調研模式,引進先進的信息數據技術,優化復雜數據的分析能力,同時也要轉變調查理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調查結果,及時糾正調查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賈靖宇,呂雪.森林資源科學發展中營林造林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J].農業與技術,2021,
41(14):74-76.
[2] 蔡紹剛,劉蕾,孟凡剛.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J].農家參謀,2021(22):157-158.
[3] 劉琴.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2(5):90-92.
[4] 王淑梅.林業造林方法在實際造林營林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低碳世界,2022,12(3):178-180.
[5] 趙曉亮.林業造林常用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有效途徑[J].新農業,2022(9):61-62.
[6] 李金成,霍炳南,李廈.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農家參謀,2022(11):162-16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