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斯瑩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推進,小學階段的各項教學工作也在不斷完善,特別是關注學生心理層面的發展和變化,促進學生的心智不斷走向成熟,引領學生用積極的心態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小學心理健康教師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為此,需要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在明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尋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加強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問題。近年來,社會上頻繁出現因為心理出現問題,而影響小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新聞事件,這些新聞事件也一次次地牽動著人們的心。為了讓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學引導方法,已成為一線心理健康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重點問題。接下來筆者結合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與廣大教育者進行交流與分享,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使學生們擁有一個陽光、積極的童年時光。
當前背景下,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其實還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關注程度仍然不夠。根據筆者的觀察,大多數小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層面的問題。有些學生在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展現出負面的態度,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展現出消極的情緒。這些問題如果持續存在,必然會給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心理健康教師需要關注這些問題。
除此之外,家庭方面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也是不夠的,很多父母覺得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為學生創建優質的學習環境,就算是完成了教學引導的任務。有些父母平時工作特別忙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以至于我們的學生在成長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威脅。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本就脆弱敏感,一旦發生問題,都是會給學生造成童年陰影的大問題,所以教師需要站在專業引導者的角度上,指引家長重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小狀況。運用防微杜漸的理念,把一些心理健康隱患扼殺在搖籃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新課改背景下,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需要積極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有趣的游戲活動,將快樂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之中等。接下來,就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分享幾個有效的教學對策。
注重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視挫折 孩子成長道路上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有些學生可以用積極的心態應對挫折,但有些學生只要遇到一點點小問題就會退縮,這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當今時代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和壓力也會很大,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狀況,教師需要從宏觀層面入手,開展挫折教育,讓學生們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引導學生直面挫折,這是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教學手段。
例如: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積極組織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比如讓學生們處理一些有難度的益智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醒學生每組同學有30分鐘的時間答題,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找出問題的答案,那么整組同學都要受罰。教師會故意準備一些很有難度,需要學生合作才能夠完成的題目,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作答,觀察學生的答題表現,有些學生在答題過程中表現得比較鎮定,這說明學生在面對高難度問題的時候可以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具備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但是有些學生剛開始還能夠鎮定答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教師規定的答題時間越來越近,學生還沒有找到答案的時候,很多小組內部就開始出現了矛盾。比如有些學生開始抱怨同伴,沒有找對答題方向,有些學生開始懊惱喪氣,甚至直接放棄答題,這說明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還不是特別好。
答題環節結束之后,教師會讓學生復盤剛剛的答題過程,提醒學生反思自己在答題時候的表現,提醒學生,有些同學雖然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在整個答題過程中表現得都非常鎮定,這說明這部分同學的心態很好。而有些同學表現特別急躁,到后面開始自暴自棄,這說明學生的心態還是沒有調整好,需要反思。告訴學生,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面臨很多像今天這樣憑借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助,也可能需要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無論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是第一位的。讓學生們懂得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多么重要,可以提醒學生注意調整個人的思維,未來遇到挫折的時候,也能夠積極勇敢地面對。
加強快樂教育,激發學生積極情緒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小學階段的教師們都在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減輕學生們的學習壓力,為學生創建快樂有趣的學習空間。尤其是處于“雙減”背景之下,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更是一線教師應落實的教學任務,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此也有明確認知。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加強快樂教育。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適當地快樂活動可以讓學生表現出活躍的思考能力,不僅能夠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加亮眼的表現。
例如:平時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度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目的就是給學生們制造快樂,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壓力,比如教師可以轉換教學場景,把學生帶到室外,帶領大家做游戲。一些輕松的體育游戲可以幫助學生舒緩心理壓力,增加大腦多巴胺的分泌量,制造積極情緒,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有趣的講故事活動,給學生們分享一些生活中發生的趣事,讓學生們也主動站出來和大家講一講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趣事,這種教學方法非常適合在教學階段的課堂上運用,既不會浪費太多課堂引導的時間,又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
所謂快樂教育,就是用一切能夠給學生帶來快樂情緒的教學辦法,組織教學工作。所以,除了建構游戲活動,還可以安排更多有意思的教學環節,心理健康教師還可以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融入更多學生喜愛的元素,比如說小學生們普遍喜歡刷短視頻,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短視頻,讓學生們一邊觀看一邊懂得正確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性,既可以落實快樂教育,又能夠加強心理德育。
做好生理教育,直視成長過程變化 心理健康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心理上的變化,也要注意從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始,一直到進入中高年級,學生會經歷生理上的巨大變化。比如進入高年級階段以后,一些小學生就已經提早進入青春期,面對身體上的變化,學生的心理也會隨之發生轉變。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要給予重視的一個教育引導內容,小學生生理變化期間,會表現出不知措施、不知道和誰說或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等心理表現,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出現膽怯和內向等性格。所以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完善教育教學的目標,從心理和生理雙方面做好教育引導,幫助學生直視成長過程中自身發生的諸多變化。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教學討論會,讓學生們談一談自己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問題,教師需要特別強調的就是生理問題,教師讓學生們回想:自己有沒有因為生理上的變化而產生低落的情緒或者負面的情緒的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已經有了進入青春期的征兆,學生偶爾會覺得隱私部位微微疼痛,而這種情況會讓學生感到十分尷尬。心理健康教師可以用比較合理的方法消除學生的心理陰影,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動畫片,讓學生們通過動畫微課看一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哪些身體上的變化,讓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這些變化,學生就可以直面生理的成長與變化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免去了生理教育中很多不必要的尷尬瞬間,有利于取得比較出色的教學效果。總體來講,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注家庭教育,建立家校教育同盟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能只考慮學校心理教育的引導,也需要將家庭教育因素融合進來。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家庭成長環境、父母長輩語言和行為習慣等,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響更為突出,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學生的家庭教育。由此可見,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需要和家長建立緊密的關聯,從家長口中了解孩子們的成長情況,特別是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低落情緒時,教師應該第一時間和家長聯系。這樣可以讓家長和教師同時意識到孩子最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雙管齊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和家長們建立起相對密切的聯系,平時可以在家校聯系群里分享一些心理健康引導的方法,提醒家長平時運用這些方法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另外,教師也應該關注孩子在學校里的成長表現,比如有些學生上課的時候愛做小動作,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從生理層面來看,這可能和學生的大腦發育遲緩有關系,從心理層面來看,這種狀況其實也會給學生個人帶來一些煩惱。心理教師了解了這種情況之后,就可以第一時間和家長溝通,討論有沒有必要將孩子帶到醫院檢查一下。這樣的教學方法總是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反饋,家長會懂得如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干預學生心理方面的潛在問題。
當然,教師也要提醒家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任何狀況,都可以第一時間聯系教師,心理健康教師肯定會給出相對專業的判斷,幫助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比如有些學生回家以后就變得特別懶散,在學習方面不愿意投入精力,學生的學習熱情有限,學習積極性也十分薄弱,教師就可以給家長支招,告訴家長采用怎樣的引導方式,可以有效緩解這種問題。高質量的家校合作,也能讓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起更加友好的親子關系,用開放的家庭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注重性格教育,削弱學生性格缺陷 長期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組織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入手,除了關注學生平時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表現,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性格變化,小學階段的時間跨度較大,很多學生的性格特點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鮮明。比如有些學生天生性格靦腆,在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特別扭捏,不愿意主動開口與他人交往,以至于學生的性格越來越孤僻,也有些學生性格天生張揚,和他人相處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太考慮他人的感受。這些性格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隨著學生進入青春期,未來慢慢都會發展成心理問題。比如性格靦腆的孩子會因為性格孤僻而感到孤單,進入青春期以后,學生很可能會因為孤僻而產生抑郁的情緒。而那些性格過分開朗的孩子可能不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緒,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有可能做出很多傷害他人的事情,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會給學生自己帶來極大的損傷。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要,在小學階段,教師就需要加強性格教育,適度削弱學生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把很多潛在的問題扼殺在搖籃里。
例如:有些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了特別自我的情緒,其實這種棱角鮮明的性格在很多小學生身上都有體現。一方面,今天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又比較溺愛孩子,所以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在今天這個倡導個性發展的時代,教師也需要考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削弱學生過分自我的缺點,在保留學生個性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適應社會化生活等等。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談話的方式,發掘學生的性格特點,然后采用合理的引導辦法,幫助學生走出過分自我的困境。我們可以嘗試扮演配角,不要總是在群體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這樣或許能讓游戲變得更加快樂,轉移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更愿意投入游戲過程,而不是過分關注自己在群體中的支配地位。長期堅持,幫助學生獲得多元化的游戲情感體驗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全發展,將很多潛在的問題扼殺在搖籃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種種不良的信息使得許多小學生心理出現了問題。當下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所以一些有心理隱患的小學生不能及時得到心理輔導。因此,我們需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重視,采用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以促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