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慧竹
(濰坊學院 音樂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在過去的三年,新冠突襲,居家學習成為大中小學校教學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各類校外舞蹈培訓機構在停工停課狀態下所遇到的挑戰異常嚴峻。舞蹈培訓機構區別于大中小學校重要的一點是線上課程建設、平臺建設方面缺乏政府部門的主導和關注,其招生、考級、實踐演出等活動在疫情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校外舞蹈培訓機構在面對高昂的房租等一系列生存成本難以支付的窘境下不得不被迫關門停業。由此,舞蹈培訓機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對于預防今后各種突發狀況也是一項長久之計。
招生難、學生續費難、匯報演出難,三“難”是疫情期間舞蹈培訓機構面臨的生存現狀。通過了解發現,舞蹈培訓機構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舞蹈老師會將教學內容進行備課,課堂上講解并示范,學生會進行模仿學習。但是,這種傳統的線下教學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管是從教學方式、課程設計或先導思想上舞蹈培訓機構的前期準備工作都存在一定缺陷。疫情前期,培訓機構的教學大都處在一種停滯靜默狀態,等待政府的復學復工命令。后期疫情成為常態化,教學開始轉變為線上教學。然而,對于線上教學,大部分舞蹈培訓機構的老師沒有經驗,部分老師選擇釘釘直播、騰訊直播等即時直播軟件進行線上授課,也有部分老師選擇提前錄制教學視頻發送至微信群由學生下載后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錄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反饋。這種教學形式,雖是線上教學,但實質上依舊采取線下傳統教學模式,更像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線上化”。
舞蹈培訓機構混合式教學信息技術需要升級。舞蹈課程不同其他理論課程,它是肢體語言的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實時的觀察到彼此之間動作語言的變化,前者是為了監督反饋引導,后者是學習觀察模仿。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需要雙向的實時視頻。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全國范圍內的學習者、使用者眾多,網絡平臺的兼容性和穩定性十分影響學習效果。眾多的使用者同一時間使用會造成平臺的卡頓乃至系統的崩潰,所以線上平臺的服務器、網絡會影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最直觀的感受,課堂節奏會被屢次打亂,影響教學效果。
舞蹈機構混合式教學要求培訓機構教師擁有更高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線上教學時,師生的時空產生分離,舞蹈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體現在舞蹈動作展示、課程講授、教學管理、教學檢測、教學評價等多個維度,線上管理、監測、評價等多項信息技術舞蹈老師都應熟練掌握。而教授舞蹈劇目、舞蹈技巧、舞臺調度時,教師需要使用信息技術對舞蹈劇目視頻、舞蹈技巧視頻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重組、標注、速度加減,這對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技術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大了難度,是舞蹈培訓機構在混合式教學時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現代化教學的進程中,不論是線上課程的構建、教學平臺的維護、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還是智能設備的購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智能設備的處理器難以兼容同時期多名學生共同開啟直播需要配置處理器,更加高級的直播教學智能設備等對培訓機構機構來說都是一項資金投入的挑戰。單憑舞蹈培訓機構自己的力量,難以深入推進混合式教學的智能化和現代化,需要多個領域的共同支持。
混合式教學課程重構任務量大,舞蹈教師網絡建課熱情不夠。混合式教學改革對于舞蹈機構的課程要求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舞蹈種類不同,教學實施情況不同,需要重構舞蹈教學過程,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無形之中加大了舞蹈教師的工作任務量。
教學是教育者同受教育者建立基本關系的主要策略手段,在2020 年之前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學中基本都是依靠舞蹈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言傳身教進行溝通交流,完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理論知識和肢體語言的建構。伴隨著疫情的到來,多種教學模式開始并行深化演進,翻轉課堂、幕課等教學模式開始進入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息化教學改革中,從物質課堂開始向信息化網格化課堂轉變。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學模式同樣受到這種改革的沖擊,教師們開始探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與途徑,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在這種探索中也得到了鍛煉,這種教學模式的改變使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的順暢,溝通方式也得以豐富。
舞蹈是動態身體語言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上具有靈活性、互動性等特征,混合式教學的運用將會使得這些特性更加凸顯和強化。在舞蹈培訓機構學習舞蹈的學生基本處在4-12 周歲,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的黃金年齡,通過教師在線上的的引導與支持,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線上教學中,文化理論的確可以得到彌補,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建構其舞蹈審美觀點,形成自主的審美意識,最終形成知識自主建構的終極學習能力。這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實踐過程中不謀而合,正是其教師不是以課堂主導的身份來進行教學,而是以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來完成課堂活動的建構原則。
舞蹈培訓機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偏重于直觀的身體演示,舞蹈教師以自己的身體為核心,結合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不同來組織符合該年齡階段的教學語言,整個教學被局限于舞蹈教室這一獨立的空間之內,所有的探討都在這個空間內完成。而線上教學可以將不同空間的學生集中在線上所營造的虛擬空間,教學方法必須要相應的進行跟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得到釋放。
傳統的教學內容一般集中在基本功-考級組合,而線上的混合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極致的拓展,線下線上課堂的舞蹈視頻可以隨時展示回放,多種線上舞蹈影視資源可以隨時調用,讓學生可以參考、分析、分享,教學空間可以得到轉換,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而且可以豐富學生學識,拓展知識面,使學習效果得到優化。
現今是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仿真教學系統、可穿戴教學設備為舞蹈的教學帶了新的轉機,結合現今網絡信息技術更新舞蹈課程的教學方式,使得舞蹈機構的線上舞蹈課程具有智能化、實時性等特征,學習過程更有現實感,數據監測更加的科學快速。例如在基本功訓練過程中利用學習數據分析技術、智能助教技術,使得基本功訓練更加科學快捷,能夠快速分析學生肢體的最大成熟限度,使得教師的在線反饋更加的快捷有效。通過現今先進的AI 技術,能夠快速分析教師教學的肢體語言舞蹈表演情緒,使得教學效果得以優化。
舞蹈培訓機構混合式教學的難點在于對學生線上學習實時監控,需要開發智能監控系統。目前大多數舞蹈培訓機構的學員都是4—12 周歲的適齡兒童,這個階段的兒童通常自制力和自律性還在養成階段,需要教師的實時監督。
舞蹈培訓機構以及所有的大中小學的舞蹈教育在疫情期間的線上上課平臺基本都是通過騰訊會議、釘釘會議等。這種網絡平臺主要是會議平臺,由于不是專業的教學網絡平臺,對于課程資源的構建、教學的實時過程沒有幫助。超星學習通平臺擁有大量的教學資源,但是其專項是輔助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對于舞蹈這類實踐性強的學科教育同樣幫助有限,目前的超星學習通平臺支持網絡直播,只能實現視頻的單向輸出,而做不到教學雙方的實時交互。
舞蹈培訓機構應結合大中小學的實踐性強的學科,共同搭建適合實踐性強的綜合平臺,如與體育學科等方便肢體運用的教育結合,共同開發教學平臺。例如中國舞蹈家協會可以牽頭開發舞蹈教學平臺,整合優勢資源,建立線下線上教學完整健全的資源庫。
我國教育部門曾經提出要在教育教學實踐和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宏觀背景下優化培訓模式,梳理各式各樣的線上教學手段,以適應教師在不同階段、不同場景的教學發展需求。因此,舞蹈培訓機構教師的培訓需要順應時代浪潮的涌動,緊跟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混合式教學舞蹈教師的教學操作技術要求更強,線上教學對舞蹈教師的信息化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十分有必要對舞蹈教師系統的培訓線上教學實施方案,使舞蹈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得到提升。
混合式教學不是一時的權益之際,而是舞蹈教學乃至整個教育屆長期的發展目標,而且信息化更迭十分迅速,對教師的培訓同樣也要緊跟科學技術的發展。各舞蹈培訓機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并積極向高校的舞蹈混合式教育取經,通過交流與探索,實現混合式教學的突破。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舞蹈培訓機構的開展,符合新時代素質教育對舞蹈美育的教學改革要求,符合當下的教育理念。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教學過程、教學實施策略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舞蹈混合式教學的改革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未來舞蹈培訓機構舞蹈教學的發展趨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知識體系的建構、學習思維的轉變都具有明顯的提升作用。舞蹈混合式教育在與時代科學信息技術接軌的道路上任重道遠,需要舞蹈工作者在這項改革中砥礪前行、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變革,開發出符合舞蹈教育參與者真切需要的教學模式,牢固學員的舞蹈興趣,培養更多的舞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