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中熙 安蓓 嚴賦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將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讓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基本經濟制度。從理論上說,是一次重要理論創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從實踐上說,是推動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變革、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探索。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是一個重大政治經濟和理論實踐問題,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關系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必須深化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各類資本及其作用的認識,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一、充分認識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重大意義
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對資本特性與行為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不僅有助于資本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揮更大、更好、更有效的作用,同時也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必然要求。
資本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排斥、摒棄到承認、運用再到發展和規范并重的辯證認識和發展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認為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工具、發展經濟的方式和手段,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利用各類資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提出并堅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我們對資本性質的理解逐步深化,對資本作用的認識更趨全面——作為重要生產要素,資本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工具,是發展經濟的方式和手段,并無優劣之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離不開資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化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各類資本及其作用的認識,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
因此,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進一步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并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必須準確理解“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
所謂生產要素,是指社會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或條件。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信息、數據等。與其他生產要素相比,資本還具有將各種生產要素組合起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特殊功能,市場經濟就是通過資本用貨幣購買生產資料、勞動力和技術等建立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同樣具有這一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發揮資本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因此,承認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發揮資本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堅持依法行政,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當前,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都來自于民營經濟。全國90%以上的企業是民營企業。特別是在穩就業保民生方面,必須更好發揮民營經濟作用、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二、當前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科學分析了資本作為一種生產關系,以及資本的無序擴張給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各種影響,也揭示了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運動的規律。資本作為追求剩余價值的價值,只有在不斷運動中才能實現增值。因此,資本總是想方設法突破一切障礙、力求超越一切空間界限進行擴張以獲取更多價值增值和更高利潤率,這會導致資本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無序擴張的現象。資本的無序擴張會誘發壟斷、破壞競爭秩序、阻礙創新、擴大貧富差距,并影響金融穩定、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
馬克思充分論述了資本這一天然屬性。我國雖然資本發展的時間不長、不充分,但也同樣暴露出資本無序發展的一系列現象和問題。
一是資本的壟斷現象加劇。近年來,平臺經濟逆勢高速增長,在給人們提供更多便利,起到穩經濟、保就業作用的同時,一些超大平臺也逐漸有走向壟斷的趨勢。如出現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強制進行“二選一”、惡意并購等現象。
二是資本“脫實向虛”傾向加重經濟泡沫化。資本的逐利性、投機性如果不加以規范,必然導致其無序發展。如在金融部門,大量資金在體系內部自我循環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形成資金空轉,各種影子銀行不斷擴大,同業業務不斷增加,有的還通過套利、投機活動等獲取利益。在生產部門,有些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一些實體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多來源于金融領域的投資收益而不是正常的生產性活動,甚至出現靠“賣北京兩套房”實現企業利潤。資本“脫實向虛”不僅不創造價值,還扭曲了資源有效配置,影響實體經濟發展,也易產生經濟泡沫,增加金融風險。
三是資本無序擴張導致一些重要基礎民生行業出現過度商品化、資本化。資本追逐利潤會在社會各個領域進行滲透。特別是一些重要基礎民生領域,如教育、醫療、文化領域內都出現了資本的影子。如近些年校外培訓機構的過度發展,破壞了教育公平性造成過度“內卷”,一些醫療機構、特別是疫情期間暴露出來的個別“核酸亂象”,以及文化領域過度商品化、資本化導致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等。
四是資本無序發展降低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述資本無序發展以及向各個領域滲透所暴露出的問題已經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還有如資本壟斷平臺的大數據侵犯個人隱私、外賣員“困”在系統中的數字勞動權益保護、交易平臺不合理的抽成比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諸如市場競爭失序、消費者權益遭受侵害、財富分配不公等突出問題。
三、從我國實踐看規范和引導資本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在總體原則上,必須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堅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以此為統領,在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行為規律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優化市場環境、規范資本行為與提升治理效能,規范金融市場和虛擬資本,在法治框架下進行資本治理,防止和約束資本野蠻生長、無序擴張,正確處理資本和利益分配問題,有效抑制資本在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擴張及其深層次影響,鍛造資本治理的強大力量。
一是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對資本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有機結合,在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規律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更好地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資本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手段和工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以資本為中心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市場經濟。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也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作用的根本立場。
二是逐步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市場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持續優化市場環境,創造資本發揮積極作用的發展空間,充分釋放資本積極動能。無論什么形態的資本,只要能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和人民利益,能夠合法經營,就應該獲得發展機會和空間。
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只有在市場體系范圍內才能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機制要發揮作用,基礎是構建高標準社會主義市場體系。要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準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為資本發展營造更加公平、更加高效、更加規范的市場環境,促進各類資本公平競爭、競相發展。
三是堅持法治化原則,將資本發展納入法制體系,堅持用法律、規則來規范資本行為、引導資本發展,通過設立“紅綠燈”、強化反壟斷等措施,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防范風險,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其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黨中央根據進入新發展階段資本要素在市場運行中出現的新特征、發揮的新作用以及暴露的新問題所提出的,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題中之義,也是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資本具有逐利性和擴張性,如果不加以規范和引導,資本權力勢必會走偏,將觸角伸向任何可能的領域,并將其形塑為斂財造勢的權力結構。而相關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市場生產運營活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和制度化的規范,不僅把資本權力關在籠子里,也讓資本運行在陽光下。必須加強完善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以強有力的法律手段維護社會發展秩序。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為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設立“紅綠燈”,要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要開放“綠燈”,允許合規資本充分涌流。也要設置“紅燈”,針對越線資本加以限制。目前,資本無序擴張的部分領域屬于新興業態,往往存在法律空白。即便已有相關法律,但日益萌生的創新行為也給已有法律法規的適用性帶來挑戰。為此,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的要盡快完善。
四是著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克服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重點解決不良資產風險、泡沫風險等。
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過去20多年資本的快速擴張,創造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樣也對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產生了擠出效應。必須著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克服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重點解決不良資產風險、泡沫風險。
一方面加快壟斷行業市場開放步伐,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壟斷環節的特許權競爭,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金融信貸政策,以實體企業客觀需求為導向,加強匹配性,適當增加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融資產品,增強滿足實體經濟各期限資金需求的能力。
(作者單位:新華社國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