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宇輝
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偉大倡議。近年來,美國先后牽頭推出“藍點網絡”“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印太經濟框架、全球基礎設施伙伴關系等國際經濟倡議,稱有關計劃系對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選項”。通過比較中美國際經濟倡議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原則理念、內容、成效等可以發現,共建“一帶一路”是合作、開放、發展的倡議,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應堅定共建“一帶一路”信心,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智慧回答世界之問。
一、正本溯源,從理論和實踐基礎看中美國際經濟倡議差異
(一)中美國際經濟倡議有著不同的理論源泉
1、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厚歷史傳承和豐富時代內涵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傳承弘揚絲路精神,借鑒并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傳承了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基因,弘揚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同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吸收借鑒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市場、社會交往、地域分工、生產力發展等方面的理論,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高度出發,為解答時代之問、世界之問提供了中國方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開放理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系統闡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人民至上,以“惠民生”為目標,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為人類減貧作出重大貢獻;堅持自信自立,以中國式現代化支持共建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持守正創新,將創新作為根本動力,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化創新合作、共建“創新絲綢之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點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各方聯動,統籌推進各領域合作;堅持胸懷天下,積極回應各國人民關切,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
2、美國系列倡議以西式價值觀為基礎
“美國利益優先”是其經濟理論基礎。美國在與其他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合作時強調“美國優先”。如“藍點網絡”計劃的重要執行機構美國國際金融發展公司(DFC),將服務美國國家利益作為其運行的三大原則之一。美國力圖將其新自由主義理念強加于東道國,推崇以美國認知為基礎的私有化、市場化,既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實際,也加劇了全球發展不平等。西式民主理念是其政治基礎。美國系列倡議有著強烈的價值觀導向,把價值觀因素視為開展合作的前提條件。如,美國稱B3W計劃是“由主要民主國家主導的基于價值觀驅動、高標準和透明原則的基礎設施伙伴關系”,將所謂“民主”“人權”等議題強加于項目所在國,隱含美西方干預其他國家內部事務的意圖。此外,由于美國實行兩黨制度,其各屆政府存在思想不統一、政策不連續的問題,其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往往“半途而廢”。
(二)中美國際經濟倡議有著不同的實踐基礎
1、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植根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對擺脫貧窮落后面貌、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不懈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共建國家分享在消除貧困、高鐵建設、產業園區等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經驗,打造了雅萬高鐵、中白工業園等示范性項目,為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選擇,為人類實現現代化開拓了新境界,體現了“達則兼濟天下”的大國擔當。
2、美國系列倡議基于西式現代化實踐
回望歷史,西方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在發展中國家強推其“西式現代化”模式和民主政治體制,不僅沒有使有關國家實現現代化,反而使其失去了發展自主性,進而落入經濟發展停滯、政治局勢動蕩、社會矛盾叢生的怪圈。美國系列倡議是對其“西式現代化”模式的再次推銷,一味在環境、財務、勞動保障等方面強推所謂“高標準”,未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和差異化需求,面臨“水土不服”問題。
二、較短絜長,在對比中彰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優勢
(一)從原則和理念看,共建“一帶一路”是合作的倡議,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
1、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摒棄零和博弈思維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充分考慮各國國情及需求,積極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通過對話協商推動共同發展;建立雙多邊、第三方市場等機制,使各方平等參與、建設、貢獻,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兼顧合作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實現互利共贏。美國系列倡議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開展地緣博弈實現自身利益,其視我國為“最嚴峻競爭對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不斷推出所謂“替代方案”企圖遏制打壓共建“一帶一路”,并炮制“債務陷阱”等言論抹黑共建“一帶一路”項目,體現了其對抗而非合作的零和博弈思維。美國系列倡議表面上看是開展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實則通過利用霸權主義謀求勢力范圍、促進自身發展,如全球基礎設施伙伴關系倡議聲稱旨在“為美國工人和企業創造新的機會、維護國家安全”。
2、致力于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不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發展鴻溝日益突出,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地區動蕩持續,現有全球治理體系亟須找到新的破題之策。共建“一帶一路”創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國際機制,構建了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臺,與聯合國、APEC、上合組織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開展廣泛合作,滿足了新興市場國家變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現實要求,提振了國際社會參與全球治理的信心,成為新時代我國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案。而印太經濟框架等美國系列倡議看似加強全球經濟合作,實則回避貿易自由化等關鍵內容,并不能對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產生推動作用。近年來美國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其揮舞關稅大棒、升級經貿摩擦,導致全球經貿秩序紊亂;通過投資限制、技術封鎖、金融壓制等,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二)從合作對象和內容看,共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倡議,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
1、面向各國開放,不以意識形態劃界
共建“一帶一路”以亞歐大陸為重點,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放,不排除、也不針對任何一方。截至2023年3月底,中國已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涵蓋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實現了“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的統一,如中國企業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與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取得了“1+1+1>3”的效果。美國系列倡議的本質是一種“中心—邊緣”的排他性制度設計,其聯合盟友發起、推動倡議,并試圖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關起門來搞“小圈子”、造“后花園”,對參與方設置政治前提,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和強烈政治控制意圖。
2、面向多領域開放,不構筑“小院高墻”
共建“一帶一路”是多元包容的,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重點,并穩步拓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旨在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美國系列倡議大多采取“菜單式合作”的方式,僅在有限領域開放。一方面避開傳統基建弱項,企圖在新基建領域對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差異化”優勢;另一方面推行“小院高墻”戰略,通過加大經濟安全審查、對關鍵技術出口加緊管制、對國外企業進行制裁等形式,對部分領域筑牢封鎖壁壘,維護其領先優勢。
(三)從合作目標和成效看,共建“一帶一路”是發展的倡議,不做凌駕于人的強買強賣
1、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開辟新空間,不做“絆腳石”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國際貿易投資增長低迷,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通過高質量推進中歐班列建設、加強國際抗疫合作等,助力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據世界銀行評估,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使全球貿易增長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美國為實現其自身利益采取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外溢效應。如美聯儲以高通脹為由采取激進加息政策,2022年3月以來已累計加息475個基點,迫使非美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大量資本外流、本幣大幅貶值,另一方面不得不跟隨加息,這種多米諾效應的“加息潮”增加了世界經濟特別是新興經濟的衰退風險。
2、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新貢獻,不開“空頭支票”
共建“一帶一路”助力東道國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為推動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哈薩克斯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借助中歐班列開辟了出海口,將小麥等優勢產品經中國發往東南亞市場。中老鐵路幫助老撾實現由“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為鐵路沿線200多萬民眾就業創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蒙內鐵路設置大型野生動物通道14個、橋梁79座,在降低物流成本、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國在一兩年內密集提出多個類似的經濟合作倡議,但多數調門高、落地難,有的面臨資金掣肘、不愿拿出真金白銀,有的朝令夕改、半途而廢,對發展中國家“口惠而實不至”。
三、繼往開來,以中國智慧回答世界之問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首次發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世界之問”。展望未來,應繼續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解決世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一是保持定力,堅定共建“一帶一路”信心。面對美西方的抹黑遏制打壓,應保持戰略定力、不隨風起舞。不隨西式理念起舞,將新發展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理念原則形成具有國際認同感的基礎設施合作理念,以“務實的高質量發展原則”來應對美西方所謂的“民主價值觀導向”;不隨西式標準起舞,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實踐和東道國實際情況,與共建國家探討制定符合發展中國家實際需求的基礎設施規則標準,以標準“軟聯通”打造合作“硬機制”,堅定不移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二是深耕厚植,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深度挖掘共建“一帶一路”典型案例,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國際語言生動展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保護東道國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中國貢獻”,及時有力有據駁斥美西方不實言論,讓合作共贏的力量直抵人心,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三是胸懷天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和最高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寬廣胸懷。應繼續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智慧回答世界之問。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助理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