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
靜靜的阿拉蘇還在沉睡中的時候,沙那提就開車往鄉政府去了。他要親自去找領導核實一下牲口草料的事。預付款都已經給了,東西還運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他得心中有數才好。
前天在電話里說好的五十噸飼草直到今天都還沒有運過來,養殖小區里的五千多頭牛羊已經連續幾天就一天只喂一頓草了,再這樣下去是要出大問題的。
這幾天沙那提心里著急,嘴里已經上火起了幾個大泡,吃東西疼得要命。
“沒事,會解決的,肯定是哪個地方出現問題了,放心吧。”老婆阿依古麗天天給他寬心,怕急性子的他一著急又不知道會惹出啥事來,說事情總會解決的。
“解決個屁!不親自上手,問題就像一泡牛糞,沒人去鏟,永遠都會放在那里,說不定甚至會演變出更大的問題。”沙那提在心里這樣對老婆說道。他不敢真的說出來,怕他的話讓老婆傷心。她一傷心就哭鼻子,這是沙那提萬萬都不愿意面對的。女人的眼淚永遠要比利劍更厲害,至少在他這里是這樣的。這些年,老婆跟著他為了生活沒少遭罪,卻從無怨言,一直陪著他渡過了生活中的各種難關。他從心里感激她,感激她對他默默的支持和理解,甚至是寬容。
以前,牧民總是隨著季節的變換,趕著牲畜們逐水草而居。牲畜們走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現在,社會高度發展,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邊疆地區牧民早就結束了過去那種傳統游牧的生活方式。這些年,隨著牧民定居、興邊富民、脫貧攻堅等一大批惠農助農政策的大力實施,如今像阿拉蘇這樣布局整齊、功能完善、產業興旺、安居樂業的新興牧民定居點,在邊疆各地如雨后春筍到處都是。
沙那提作為牧民定居的直接受益者,這些年來,受黨和政府好政策的扶持,再加上自己的聰明好學,經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特別是近年來,一大批駐村工作隊的黨員干部在村里入駐以來,給往日沉寂的鄉村帶來了新鮮血液和生機活力。牧民們有什么困難、疑惑,都可以通過他們得到滿意的解決。工作隊隊員和廣大老百姓打成一片、親如一家,正如總書記說的那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如今,像沙那提這樣有上進心又有頭腦、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牧民,正趕上了在廣袤的農村大有作為的大好時光。
作為阿拉蘇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沙那提承擔了現代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發展的重任。全村現有存欄的五千多只牲畜的管理、經營,就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頭等大事。
沙那提早早守候在鄉政府的大門口,他要趕在干部們上班的第一時間見到鄉長葉爾江。這次付款的這批飼草就是通過他訂購的,他要和他再次確認一下購貨方的詳細情況,看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抬腕看了看表,離上班時間還有將近一個小時。沙那提一看時間還早,心里不免越發著急起來。手放在方向盤上抓也不是,放也不是,便索性下車,準備點根煙消磨時間。盡管他從不吸煙,口袋里的香煙都是為了和人打交道而準備的。這是他長期與人相處,特別是與陌生人相處的過程中掌握的一條為人處世的經驗,非常靈驗。
煙剛點著,只一口,就嗆得直咳嗽,眼淚都嗆出來了。沙那提正準備罵人。“沙那提,這么早你咋會在這里?出什么事了嗎?”沙那提轉身一看,正是葉爾江鄉長。
“鄉長同志,我就是專門來找你的。”沙那提顯得有些煩躁地對葉爾江說道。
“喲,一聽這口氣,就肯定是遇到什么事了。走,到我辦公室坐下慢慢說。”葉爾江邊說邊攬了沙那提的肩膀走進政府大院。
“我的鄉長同志,上次你給我聯系的那批飼草,錢都已經付了,說好前天就送貨過來的,可直到現在,草還是沒有看見蹤影。這到底是咋回事嘛!該不會是遇到騙子了吧?”沙那提隨葉爾江邊走邊說,心情越發郁悶起來。
“你要知道,這對于我們阿拉蘇來說,可是大事,全村人的心血都在那呢,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我可怎么向村里的父老鄉親們交代啊!”沙那提越說越覺得心里煩躁起來。
“先不要著急,我想不會出現你所說的這種情況的。肯定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又沒有及時溝通而已。我打電話問問情況就知道了。”葉爾江聽沙那提這樣說,心頭也是一怔。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領導干部,起碼的素質還是有的。他先給沙那提寬著心,別讓他著急。當然,他也清楚這件事的嚴重性。如果真的如沙那提所說,對方是一個騙子,那由此造成的后果將是極其嚴重的。那樣給阿拉蘇八百多口鄉親們帶來的損失也將是不可估量的。
讓沙那提坐下后,葉爾江馬上撥通副鄉長道來提的電話:“你在哪里?你馬上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放下電話,葉爾江又詢問了近期現代畜牧養殖小區的一些情況。
幾分鐘后,道來提便趕到辦公室。“上次讓你落實的那批飼草,現在情況有變,貨還沒有送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葉爾江不等道來提站穩腳跟就問道。
“不會吧。都是說好的呀!”道來提見鄉長這么著急,又見沙那提也在辦公室,立馬明白了。“我馬上落實下情況。”說完,道來提走出辦公室,去外面打電話了解情況。
“先別急,問明白就清楚了。”葉爾江見道來提去打電話,便過來給沙那提倒了一杯水。“喝口水,馬上就清楚了。”
幾分鐘之后,道來提又敲門進入。“鄉長,是霍斯闊拉那邊的勞動力大多都出去打工,打包裝車的人手緊缺,昨天下午才裝好,他們正準備今天早上就送過來的。”
“那就好,那就好!”沙那提見道來提進來,趕緊放下手中的水杯,關切地望著他。現在聽他這么一說,那顆多日來懸著的心一下子安安穩穩地放到了肚子里。
“好,你再跟進下。要不,你去,迎上去看看。帶著車直接送到養殖小區,叫上鄉村兩級干部和工作隊的同志們,給大家幫忙卸下車。然后再幫沙那提把飼草都盡快發到牧民手中,牲口們也餓肚子好幾天了。”葉爾江馬上非常有條理地就這件事給道來提做了安排。
道來提走后,葉爾江笑著對沙那提說:“我的帶頭人兄弟,事情解決了,想必你還沒有吃早飯吧,我也是剛從河壩沿趕過來,走,我請你去政府食堂對付一口。”
“不了,不了。飼草有了著落,我就放心了。你那么忙,就不打擾你了。我也該回去了,養殖小區還有很多事呢。再說,我得把這個消息趕緊告訴鄉親們,免得大家又著急,再不要因此生出其他的事端來。”沙那提忙對葉爾江說道。
“好吧,那我就不留你了。我把道來提電話發給你,你隨時和他聯系。下午我再過去看看小區的情況。有什么其他事,我們下午在現場說吧。”兩人邊說邊走到大院里,彼此告別。
往政府大院走的時候,沙那提抬頭望了一眼院子中間高高矗立的國旗桿。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正在徐徐的微風中舒展地飄揚著。一群鴿子在國旗邊上盤旋飛舞,火紅的太陽已經蓬勃而出。沙那提輕快地向大門走去,今天真的讓他感覺從未有過的舒心。
回到村里,沙那提先趕緊對村委會就飼草料的事給村里領導和工作隊的干部做了匯報。村支書安排用高音喇叭向大家通知了具體分配飼草料的時間等事宜。
“沙那提,當初,我們提議選你當這個帶頭人真是沒有選錯啊。事實證明,大家對你的能力和為人還是十分相信和認可的啊。”工作隊隊長莎吾麗對沙那提這幾年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可以說,阿拉蘇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除了黨的政策好,干部做了好的引導,更多的是靠像沙那提這樣的帶頭人的示范帶動作用。正應了那句哈薩克族諺語“羊群往哪里走,全靠頭羊的帶領”。
“是啊,這幾年沙那提帶領著鄉親們在發展現代畜牧養殖產業上做了很多工作,鄉親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對沙那提的工作也是很滿意的。”村支書楊玉忠面帶笑容,由衷地說道。
“哪里,哪里。我什么也沒做,就是給大家搞搞服務,沒什么的。”沙那提見二位領導都對他這么肯定,忙不好意思地說道。
“等會兒,我們全部都去養殖小區,給鄉親們幫忙,盡快把飼草分發下去,很多人都已經等不及了。這草不來,差點等于斷了鄉親們的命根子啊!”村支書說道。
“是的。這也要感謝沙那提,這些天為了這事忙前忙后的,付出了很多啊。”莎吾麗說道。
“我真的沒做什么,二位領導就別再說我了,我都不好意思了。”沙那提忙說道。
從村委會出來,沙那提趕緊回家,他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老婆一聲,好讓她也不必再為自己擔心。這些年下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阿依古麗陪自己一起扛,一起過。風風雨雨,磕磕絆絆,都過來了。這中間,阿依古麗為了這個家流了多少淚、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他從心中深深愛戀著這個跟自己相濡以沫、不分彼此的親密愛人。
“看吧,我說總會解決的,你不必著急的。”得知飼草的下落有了底,阿依古麗從心中也替沙那提高興。她知道,沙那提一直就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做什么都要做好,除非不做。他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他深愛著自己的一家人,更對這個生他養他的村子以及村里的鄉親們情誼深厚。他曾經常說,要帶大家發家致富,再也不去過以前的那些苦日子了。
“好,你是神仙,什么都知道!”沙那提和阿依古麗邊開著玩笑,邊接過她給他沏好的滿是酥油的醇香的奶茶。沙那提美美地喝了一口,心里無比地甜蜜。他順勢在阿依古麗豐潤的屁股上拍了一把,惹得阿依古麗嬌羞得紅了臉,立馬轉身,“去你的,趕緊吃飯,吃過了趕緊去給鄉親們分草,那些牲口都餓死了。”
“我也餓死了,你咋不管!”沙那提還是做出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挑著眼睛顯得色瞇瞇地逗阿依古麗。
“阿達西,正經一點。”阿依古麗在沙那提肩頭拍了一把,“我們的母牛今天也該下小牛犢了,你看著點,別出了意外。”
見阿依古麗正色地對他說著,沙那提也恢復了常態,“不會有事的,村里的獸醫也在,能出什么事。”
吃完飯,沙那提趕緊往小區跑。一路上,等著分草的鄉親們絡繹不絕地趕來。
“小伙子,草哪里的?好不好?”那比老人問沙那提。
“好得很,那比爺爺,草是霍斯闊拉水地上新收割的苜蓿。”沙那提答道。
“哦!那就美得很啊。”
“哦,沙那提,今年我們的牛羊出欄的事怎么樣了?那些羔子們都已長肥了,該是想辦法的時候了。”達吾列提大叔問沙那提。
“放心吧,達吾列提大叔,我們已經和省城的大超市簽訂了供貨協議。以后我們的牛羊肉經過縣里統一屠宰加工后就直接上了大城市人的餐桌了,價格比往年也要漲上好多呢!”
“是嗎?!那就太好了。現在這日子真的太美了。感謝共產黨,感謝總書記啊!”
……
一路上,鄉親們攀扯著沙那提問東問西,人們都是對鄉村發展的事非常關心。因為那畢竟牽扯著一個家庭的興衰榮辱,關系著一個家庭的生活富足。
不管怎樣,這些以前成天騎在馬背上的民族現在不但沒有放下馬鞭,還學會了現代飼養技術,懂得了多胎繁殖,學會了錯時養殖,更學會了運用網絡技術發展生產。這是一個時代的發展,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時代的記憶。
火紅的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送草的車已經到了養殖小區。一群人正在那里有條不紊地干活,牛羊在圈里嚼食著這一季最好的飼草。人們時不時發出一陣一陣爽朗的笑聲。
“哎!金色的太陽照邊疆,共產黨的恩情傳四方……”
從養殖小區里飄出阿拉蘇最好的阿肯葉爾肯別克悠長的歌聲。那歌聲越過小區,跨過樹林,飄過山崗。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緩緩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