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放性公園與人的生活愈加融合,對公園養護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為切入點,切實分析解決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存在問題及有效措施。本文介紹開放性公園重要性,分析開放性公園綠化管理現狀,探究提升開放性公園養護管理有效措施。旨在為從業人員提供借鑒,優化及改進綠化養護管理策略,促進開放性公園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策略;探究
引言:開放性公園能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空間,美化城市環境,促進當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開放性公園項目建設期間,往往根據現場地形、功能需求、當地人文等情況制定設計方案,但對未來市民游客游園形式的趨勢難以精準把握。新冠疫情管控期間,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選擇以本地游、市內游的形式度過閑暇時光,到市內開放性公園露營成了新的休閑趨勢。露營的火爆也為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帶來了諸多難題。
1 開放性公園重要性
市民游客到公園游玩,是享受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紅利的具體形式之一,隨著城市公園開放普及,開放性公園中的游憩活動成了城市生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能更加方便地走進公園,走進綠地,越來越多的公園成為全開放場所,公園綠地則承載了大多的游憩活動。早些年間,體量較大的公園中,營造開闊的陽光草坪,滿足市民游客在公園中享受綠色,舒展身心的需求,往往能成為一座公園規劃設計的點睛之筆。
開放性公園兼具舒適性、藝術性、多樣性及美觀性,有助優化和改進城市生態環境,豐富植物種類,為許多野生動物提供生存空間,具備較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改善當地環境,減少城市污染問題。開放性公園對所有人免費開放,人們充分感受自然氣息,休閑之余在公園內散步或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多種體育活動,緩解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也可在開放性公園中開展書畫、歌舞等文藝活動,促進基層文化藝術發展[1]。
2 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現狀
當前情況下,開放性公園空間仍相對有限,許多老公園內游客活動區域相對較小,并且游客聚集空間的配置可能已無法滿足當下需求。隨著入園游客數量顯著增加,游客游憩行為對公園植物、設施的損壞也難以避免。其次,在許多開放性公園建設時,植物配置多注重景觀和視覺上的搭配,許多開放型公園現有植物在長勢、耐修剪度、抗病性等方面,以及現有的常規綠化養護管理策略,隨著市民游客的增多,尤其在少雨季節,已難以應對如節假日游客量劇增等高強度游憩行為對開放型公園綠地植物生長造成的影響。此外,開放性公園在設計建設階段,對周邊交通路線、游客行為等分析的不準確,導致公園出入口位置不適宜,數量不足,園路路網簡單,路網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增加了開放性公園綠地被踩踏破壞的風險。
3 提升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有效措施
3.1 養護管理
在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中,應從施肥、淋水以及整形修剪等三方面切入[2]。
施肥:為促進植物健康生長,應適時進行施肥養護管理,從而為植物生長提供肥沃的土壤環境,有助于植物能在土壤中快速生長。根據所在區域季節和天氣變化,保證基本的施肥次數,在春季、秋季兩個季節施加尿素和復合肥,對草坪、地被等易踩踏區域,應視受損程度,及時追肥。
澆水:綠化養護需關注天氣變化,尤其在淋水方面,要做到見干見濕,保證水分的供應,才能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對于不同季節不同降水量,及時調整澆水量,還要基于不同地形,不同植物種植布局,不同植物品種特性,各自不同的生長季節,不同區域的土壤狀態等因素,可利用自動噴灌,或人工淋水等方式,靈活調整不同區域的澆水量。
修剪:科學合理的修剪能控制植物的形態,穩定其在植物景觀中的層次與比例。每年對上層喬木做疏枝修剪,及時清理過低枝、病殘枝、干枯枝,適當疏枝以保證中下層植物所需的空間與光照。灌木修剪應根據其特定的造型和圖案進行多次修剪,特別是孤植、造型、綠籬、模紋等種植形式的灌木,每年則宜開展不少于8次整形修剪。草坪等地被植物則要在保證長勢的情況下,勤修剪,注重將地被邊線修剪清晰,保證地被面上圖案的穩定。
病蟲草害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多與季節、天氣和害蟲的生長規律息息相關,只需在日常巡查中細致觀察便可及時發現病蟲害情況。在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中,科學選用安全、廣譜,具有內吸、胃毒或觸殺作用的藥劑,嚴格依照施藥稀釋比例復配,靈活采用噴藥、灌芯、灌根、掛藥包、樹干注射等形式,定期、反復施藥;視害蟲類型結合誘捕、人工捕捉等手段,能做到有效治理。還要注意交替使用農藥,科學混用農藥,減少病蟲害抗藥性的發生,在病蟲害高發季節,針對不同植物易發的病蟲害在初期果斷打藥,控制效果較好。此外,及時開展草坪打孔、土地翻耕等作業,也能促進開放性公園植物茁壯生長。而對于長期難以在植物習性、生長環境匹配度、景觀效果和市民游客游憩行為壓力間取得平衡的植物,應科學論證,充分考慮更換植物品種的可能性,避免因植物長勢差、黃土裸露等情況而得不償失。
3.2 加強宣傳引導,合理分區
如今,開放性公園往往融合廣場、球場、健身器材等場所和設施,適應了周邊市民的娛樂健身的需求,而開開放性公園的綠地也隨之吸引更多的駐足。與廣場、球場、健身器材等硬化的、易修復的設施設備不同,綠化植物是需要適當“軟化”的修整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公園綠地空間有限,應該采取有效措施,視綠地長勢和受損程度,合理調整,在長勢較差、受損明顯的綠地區域,為市民游客設置溫馨提示標語,讓該區域適當輪休,給予水肥養護加持,促使該區域內植物盡快恢復;而對受損程度輕、長勢尚好的綠地區域,也應加強科普教育宣傳,倡導市民游客愛護公園綠地和設施,共同維護美好的公園環境。為確保開開放性公園內整體景觀有效性,應該盡可能地為游人創造充分活動場所,還可加強公園綠道、球場、廣場和周邊各類活動場所的指引和宣傳,引導市民游客嘗試更多的休閑娛樂方式。
3.3 構建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協同機制
提高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水平,除了依照有關規范和技術標準來養護,還要構建綜合全面的養護管理機制,近年來如露營等休閑方式的流行提醒我們,開放性公園的綠化養護管理,需要與衛生保潔、安保、設施設備維護、宣傳引導等多方面發揮協同作用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首先要加強公園秩序維護,及時有效制止破壞公園植物或設施等不文明行為;定期開展應急處置預案演習和隱患排查,并在有火災隱患的地方安裝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明火從事燒烤、烹調等活動,嚴禁燃放煙花爆竹[3]。同時,保證衛生保潔工作,不留衛生死角,便是保護綠化植物的生長環境。再者,加強綠化設施維護,安裝噴管系統,劃定露營區域并做設施提升改造,及時維修受損設施等,都能降低開放型公園綠化養護作業的難度。此外,還需完善相關法規條例,加強開放性公園園內活動策劃和監管,積極開展科普宣傳等工作,不斷引導市民游客參與安全文明的的游憩活動。以上的這些,都需要各開放性公園管理單位結合各自實際,構建適合的、完善的養護管理機制。
綜上所述,在開放性公園設計階段優化設計,在建成后的養護階段推進科學的綠化養護管理進程,不僅能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舒適、愉快的游憩環境,還能進一步提高城市園林景觀效益。
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科學合理地加強綠化養護,加強宣傳引到,合理分區,并構建開放性公園養護管理協同機制,提高養護工作效率,提升游客的生態環保意識,充分發揮開放性公園綠化美化與休憩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靜.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措施探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02):55-57.
[2] 王波.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策略探討[J].南方農業,2022,16(02):67-69.
[3] 李仕科.開放性公園綠化養護管理措施探究[J].花卉,2019(18):98.
作者簡介:
盧宇婷(1992年),女,壯族,廣西南寧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公園、廣場、市政綠化等工程建設和管理養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