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谷陽
摘 要:溫室栽培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種植方式,在植物收集、科研科普、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方面作用日益受到關注。經過對郴州市南嶺植物園科研溫室內植物生長環境進行人為控制干預及栽植培育、病蟲害防治等生產管理方面研究與探索,得到溫室植物在密閉有限的生存空間內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及其解決的方式方法,希望能為廣大同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研溫室;環境調控;病蟲害防治
郴州市南嶺植物園植物科研溫室是以打造真實的“壺中天地及優美的自然畫卷”為設計理念,將溫室獨具匠心的設計為4個不同的分區。分別為門廳時令花卉區、熱帶植物區、多肉類砂生植物區和空中棧道及觀景平臺。規劃總用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1440平方米,集中綠化面積約占1200平方米,門廳道路觀景臺占地約200平方米。
在這其中熱帶雨林植物收集區面積600平方米及熱帶水果區300平方米,由峽谷蘭香、奇趣雨林、懸境奇觀及空中棧道組成,收集種植了我國獨有的單種屬珍稀植物蘇鐵蕨、古老的中生代侏羅紀留下的唯一幸存木本蕨類植物--桫欏及常見的熱帶雨林植物如:美麗異木棉、高山榕、盆架樹、獨木成林(細葉榕)、中國無憂花、猴面包樹、食蟲植物、蘭花、鳳梨、香蕉、芭蕉、芒果、荔枝和龍眼等155種,共計5918株;球蘭類69種,如卷葉球蘭、金邊球蘭、心葉球蘭、大葉球蘭等,共1076株;假樹附生植物8種,如蝴蝶蘭、文心蘭、各類石斛、空氣鳳梨等共470株。
1 溫室內植物生長環境的調控
科研溫室內小氣候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溫室設備如:遮陽系統、噴霧系統、開窗系統、室內外風機及水簾降溫通風系統及鍋爐升溫系統等綜合利用起來,從而達到控制溫室內溫度、濕度及光照的舒適度,以求滿足溫室內植物的生長需求。
1.1 光照控制
玻璃溫室內透光率通常能達到80%左右,如果玻璃表面覆蓋有灰塵、青苔等不潔之物,透光率就會造成嚴重不足,植物采光不足,光合作用受限,影響正常生長[1]。由于郴州市南嶺植物園植物科研溫室坐落的位置為坐東朝西,南面、東面有喬木遮擋,室內采光有呈西面優于東面,北面強于南面,上強下弱的變化趨勢,故需依據不同植物對光照度的需求而進行合理搭配種植。
高溫季節季可通過開關頂部的遮蔭系統來控制改變光照強弱;在溫度相對清涼的其它季節為了增加其透光率應及時清洗頂部及四周的玻璃或打開遮陽網,若還有光線不足的地方則可采用加裝白熾燈等措施增加其光照強度[2]。
1.2 溫、濕度調節
郴州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進入打霜期。當室外氣溫低于5℃或者天氣預報預測有霜降時,需及時進行升溫;當溫度升至10℃及以上時可停止升溫。夏、秋季科研溫室內的最高溫度應控制在32℃以下,高于此溫度時,可根據溫度高低分組打開降溫系統--水簾風機進行溫度調節。夏季當室外氣溫超過28℃或室內濕度低于60%時打開降溫噴霧系統(沙生植物區無需噴霧)。以防此高溫下頂層植物因高溫葉片灼傷,影響其觀賞效果。
夏秋季白天因開了水簾降溫系統,故需關閉溫室窗戶(陰雨大風天氣情況除外),晚上需打開全部窗戶。冬季一般情況下窗戶可全天開啟,如溫度低于10℃,關閉北面、西面及東面的窗戶,當溫度低于5℃以下時,則需關閉所有窗戶。
1.3 通風環境的調節
科研溫室內的空間相對狹小封閉,植物種植密度大白天光合作用豐富,所以二氧化碳濃度一般白天低于室外,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會受到影響,而夜間二氧化碳含量又高于室外,這樣植物的正常呼吸作用又會受到抑制。所以通風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風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自然通風法,另一種是強制通風法。自然通風法就是通過打開窗戶進行空氣自然流通,當室外溫度在10℃及28℃時可以長時間打開窗戶。
強制通風法:溫室內打開環流風機,視溫度變化情況關閉相應的窗戶并開啟風機進行強制通風。具體操作如下:當室內氣溫達到10℃以下5℃以上時,開啟室內環流風機,每天最低開機3~5小時進行室內空氣交流換氣。5℃以下時關閉所有窗戶,室內環流風機常開,可適當開窗通風,時間一般陰天選擇在12∶00~15∶00打開窗戶進行通風,但不可開迎風口方位窗戶;晴天白天上午9∶00~15∶00開啟南面的窗戶,通風時間根據當時的具體溫度而定。
強制通風一般適用于高溫時段開啟室內環流風機及水簾風機,同時必須打開一定的窗戶保持內外氣壓平衡。
2 栽培管理技術
2.1 水肥管理
對科研溫室內的植物應根據不同種類的生活特性、氣候溫度情況和土壤的干濕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的澆水,保證土壤中的水分能滿足溫室植物的生長需要。喬灌木的澆水要依照苗木的不同習性做到一樹一情,區別對待[3]。夏季澆水宜上午9∶00~10∶00點鐘之前或下午4∶00點鐘之后進行(砂生植物建議盡量上午澆灌,以防高溫高濕引起腐爛病變),冬季澆灌應盡量在10∶00~14∶00點鐘進行。澆水要遵循“見干見濕、澆則澆透”的原則[4]。
對水分和空氣溫度要求較高的種類,如桫欏、石斛、蝴蝶蘭、空氣鳳梨類、以及各種蕨類植物等。一般濕度低于60%時需對其葉面進行噴水噴霧。若由于表面土壤嚴重板結可采用插埋開孔pvc管的方式加以改善。春、夏季是雨水較多的季節,特別是3~7月份是郴州降雨量一年里最多的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37.3%。由于植物科研溫室處于山腳低洼處,容易造成積水,應注意觀察并及時排出。
春季溫室內溫濕度變化較大還應注意觀察溫室頂部,特別是沙生植物區,要仔細觀察是否有凝結滴水現象,因沙生植物種植稀疏,陽光照射充裕,有滴水現象容易形成高溫高濕環境引起植物爛根。如遇爛根,需要及時刨開四周的泥土清除腐爛部位,涂抹多菌靈粉劑后置于陰涼干燥處自然晾干1~2天,待傷口處的汁液不再流出后再移栽入種植池中。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時間應選在樹木休眠之后或者植物種植之前為佳;基肥為主后期追肥為輔[5]。在樹木生長期施肥時,其用肥的選擇應根據植物的生活特性、不同的生長時間、樹勢及土壤情況等進行綜合考量[6]。喬木和灌木可采用環狀施肥法,在其外徑與樹冠相等位置先挖好一條環狀施肥溝,深度和寬高均為15~30厘米,然后施入肥料并蓋好土。或采用穴狀施肥,這種方法可使肥料一經溶解就直達整個植物根系分布區域。方法是在施肥區每隔一定距離挖一個30~50厘米深的穴,將事先計算好的用肥量均勻的施入各個穴中,然后回填覆蓋好。
對需肥量大尤其觀葉植物可選用磷酸二氫鉀作為葉面追肥,濃度為0.1%~0.3%,一般每7~10天施1次。時間久后為防止溫室植物營養元素不足或微量元素缺失,需不定時觀察植物葉面、頂梢狀態的各種變化,如顏色是否發黃、葉面是否卷曲變形等。出現問題的要根據實際問題采取相應措施。溫室常年環境相對閉塞,陽光相對露天環境已大打折扣,植物光合作用相對不足長勢變弱,加之溫室內的種植土長期不動,溫度、濕度偏高,為了防止土壤病菌的傳播,同時為保持室內整潔,達到市民觀光游覽植物的要求,需及時將枯枝落葉清理干凈。
2.2 土壤管理
與露天相比溫室內的溫濕度高,澆水次數頻繁土壤更易于發生板結的現象,表土上的有機化合物也更易發生霉變。
冬季也會由于缺少陽光的照射導致土壤溫度過低。為了防止以上情況在溫室內出現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良:
①夏季澆灌時應選擇在早晚氣溫相對涼快時澆水,澆水后必須做到開窗通風或者風機通風,以避免造成午間太陽直射后高溫高濕的環境;冬季盡量選在晴天的上午,水盡量使用收集的雨水或自來水。
②松土不但可達到疏松土壤、通氣、保濕,還能起到調節土壤溫度作用,同時有利于土壤中的有機物的分解溶解,有助于苗木根系的生長發育。松土時應盡量選在土壤含水量適當時進行,翻挖深度應根據其深淺不同的植物根系特征而定,其原則是不傷根或盡量少傷根,以不影響根系的生長為準。
③在肥料選擇上盡量以有機肥為主,雖然其見效慢,但腐熟的有機肥不易引起土壤板結,還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起到疏松透氣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過堆漚成熟,否則容易引起傷苗事件。
④根據植物生活習性對局部土壤的改良可選粗河沙、草木炭、腐爛的碎樹皮(枝)、椰糠、腐殖土或菜園土等進行配置。
2.3 苗木修剪
苗木經過修整不但可以起到修整樹體形態,調節苗木長勢,還能保證苗木間的通透采光率及水肥的合理利用分配,通過合理的修枝整形更能起到調整溫室內植物群落之間的層級關系,從而促進苗木健壯成長。修整一般應遵循從上至下,從內至外,留強去弱,去老留新的原則。而一般喬木和灌木的修整雖以自然生長型為主,但由于受到溫室高度、寬度等空間的限制,應通過抹芽、摘心、短截等使個別樹種的高和冠副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內。
由于植物科研溫室它還具有觀賞游覽的功能,修整苗木時還應考慮保留樹形優美,冠幅圓整分枝均衡,合理疏枝層次分明,以此達到優美的樹體形態。在時間上,為了觀賞效果植物科研溫室的修整一般應選在晚秋時節至第2年春天發芽前的休眠期進行;賞花植物應于花后修整;生長期一般不修,個別徒長枝的修剪也應以控制苗木長勢為宜,盡量輕剪。雖然沙生植物區種植密度較為稀疏,但仙人掌、仙人柱同樣也需要修剪造型,以免造成負重過大而壓彎折斷的情況。
植物溫室栽培作為一種高效的植物栽培技術,能夠人為創造模擬適合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條件。在溫室植物管理過程中不但需要做好溫度的把控、植株密度的規劃,更需要控制好水肥、病蟲害等管理工作,對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管理和控制的疏忽都將對溫室內植物的生長和質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作為科研、科普類的植物溫室,更應該發揮溫室的優點,主動承擔起園內植物的引種馴化、植物多樣性、遷地保育及引種植物的繁殖推廣工作,并利用溫室植物的相對集中、多樣性的特點,開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動。寓教于樂,積極引導大家走進自然、熱愛自然。
參考文獻
[1] 羅潔.淺析LED光對溫室植物生長的影響概述[J].福建茶葉,2020(4):12.
[2] 胡永紅,黃衛昌.展覽溫室與觀賞植物[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3] 劉建蘭.園林植物的栽培與養護[J]花卉,2020(2):13-14.
[4] 楊慶華,黃衛昌,胡永紅.上海辰山植物園展覽溫室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園林,2013(9):81-84.
[5] 郭亞男,蘇凡,王瑞江.廣州市濕地公園植物調查與分析[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20,28(06):60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