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毓敏
摘 要:本文通過了解企業風險管理和動態能力的相關概念,將動態能力與企業風險管理結合起來,設計動態能力與風險管理框架體系,將風險管理按風險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分為三個階段:事前、事中、事后,在此基礎上分析動態能力感知變化、抓住機會或規避風險三個維度對風險管理活動的積極作用,幫助企業有效實施風險管理,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效能,為我國企業實現長遠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動態能力;風險管理;整合框架
一、引言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及數字經濟的推動等,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愈發復雜多變,將面臨越來越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風險更是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企業作為宏觀經濟環境下的經濟個體,外部環境變化可能會導致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如資源、能力等喪失競爭優勢,甚至可能成為阻礙企業進一步成長的因素。雖然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遭受損失乃至破產,但同時也可能給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因此,在日益復雜的經營環境下,企業如何有效實施風險管理,從而穩定地應對或規避風險,為企業獲取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甚至是可持續發展,是現有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企業需要具備強大的隨機應變能力,能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應對各種風險,防止風險對企業造成不良影響,或是能夠及時抓住風險所帶來的機遇。動態能力作為一種企業主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行為,能夠使企業利用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適應發生改變的外部條件,同時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動態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企業感知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資源進行重構,進而達到抓住機會或規避威脅的目的,而這種能力能夠實現企業風險管理從靜態模式到動態模式的轉變。處于動態環境中,企業所有的組成部分都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靜態模式的風險管理已經不能滿足動態環境的要求,以動態視角為企業提出風險管理建議更具有價值意義。
鑒于此,本文將動態能力相關的概念引入到風險管理機制中,對動態能力與風險管理進行整合,設計出基于動態能力的風險管理整合分析框架,利用動態能力對風險管理的組成要素的調整和改進,能夠為我國企業風險管理相關理論研究及實踐提供一些參考。
二、文獻綜述
風險管理是對各種風險進行控制和應對的一種管理活動,包括建立良好的風險管理環境,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應對、交流與咨詢、監督與反饋等,應用一系列管理手段對組織資源和活動進行管理,使企業能夠以可承受的成本來減少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但是風險具有的兩面性,這意味著企業既需要具備對風險的管理能力,同時還具有從風險中抓住機遇的能力。由于風險是由企業運營過程中所做出的各種行為決策而產生的,因此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每個過程中,且由全員參與并實施風險管理流程來預防潛在事項對企業價值造成影響。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夠提升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規避風險和應對不良事件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企業能力,使其在動態環境下具有持續發展的優勢。風險管理經歷了傳統風險管理、現代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三個階段,關于風險管理的研究更加系統化、專門化。由于全面風險管理考慮所有企業部門之間的關聯性,強調以整體化視角對企業的風險進行管理,在結合風險組合理論的同時,整合多種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控制,在很多研究中它被認定為風險管理研究的未來趨勢。現有的國內外的研究從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等企業內部微觀因素方面來考慮,并從貨幣政策、匯率沖擊等宏觀角度對風險管理進行研究,為風險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論發展環境。挖掘提升企業風險管理效能的路徑,可為企業穩定存續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目標提供方案。
20世紀末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使得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變得日漸復雜和動態化,而資源基礎觀等戰略管理理論難以解決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問題。作為應對這種困境的動態能力理論,Teece等認為動態能力是一種通過環境感知對企業內外部的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或者重置,從而快速適應不確定性環境,并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綜合能力。“動態”即為了響應動態外部環境,企業所具有的保持或重構自身現有資源或能力的能力;“能力”則強調了在認識、整合和重構企業內外部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動態能力被定義為“是一系列嵌入在企業內以適應市場變化、相互依存的戰略流程或慣例”、“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等。動態能力是企業為應對動態性環境所具有的能力集合,它依據于企業舊有的慣例經驗,對慣例進行變革從而促進能力演進,因此它會受到組織內部各因素的影響。企業通過提高對動態能力的影響因素的了解,利用這些微觀因子實現動態能力的培育。由于將動態能力劃分為感知變化、抓住機會或規避威脅、資源重構三個維度符合環境的動態特征,能夠更好地貼合實際,因此本文將按此維度劃分進行研究。
三、動態能力與企業風險管理整合的可行性
1.目標一致性
風險管理是企業為了應對不確定所產生的各種風險而提出的一種企業管理手段,能夠對各項風險的來源如企業資源、組織結構等進行調整,從而實現企業風險管理。企業既能通過規避不確定性因素保住企業已有資本,同時還能通過資源調整對策等獲得競爭優勢實現資本擴展,因此合理實施風險管理對企業長遠穩定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而動態能力是在動蕩環境下孕育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同時也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企業運用動態能力可以對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整合或重構,實現企業與外部環境相匹配,改善企業資源配置、提升企業整體能力,為企業提供競爭優勢。風險管理和動態能力都能夠提高企業對外部不確定性環境的應對能力,同時它們都是為了保障企業未來發展,最終指向的目標都是使企業在未來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
2.全過程特征
企業從開始運營時為經營活動所做出的一切行動和決策都會引起風險的產生,而風險管理就是為了對各種風險進行管理控制而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企業的各個內部流程都會實施風險管理,因此它具有全過程屬性。而動態能力是企業在面對內外環境變化時對企業的各流程及慣例進行改進、調整的一列能力的集合,它嵌入在各流程中,因此它也被稱為一系列企業的慣例。因此它們都具備全過程特征。
3.戰略導向性
在風險管理實施之前,企業需要制定風險管理的整體框架,而風險管理的全部過程在圍繞以戰略目標為統領目標的基礎上開展,防范和管控戰略風險,保障企業戰略的實行。戰略被視為企業適應環境的動態工具和過程,而動態能力是企業適應動態環境變化、對企業內外部的資源進行識別、整合、重構的一種動態性綜合能力,它表現在企業整個戰略管理活動的各個層面中,能將企業資源和能力與企業的戰略相匹配,在推動企業的戰略實施過程中提高面臨不確定性環境時的隨機應對能力且降低潛在的戰略風險,促進有效執行企業戰略。因此,風險管理和動態能力都具有戰略導向性,為企業戰略的實施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風險管理和動態能力都以企業戰略為落腳點,存在于企業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將它們進行整合,能夠讓它們相輔相成地致力于企業創造價值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一定的整合效果。
四、動態能力與企業風險管理的整合
風險管理和動態能力都具有全過程特性,存在于企業各個流程中,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始終及企業的各個部門,進而動態能力也可以嵌入于風險管理的各個流程中。根據風險管理把控風險的管理工作三個時段來對動態能力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如下圖所示。
1.事前階段
企業在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時候,首先要識別現在面臨的風險,了解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各個風險因子,并對風險點定位,對其發生的可能性和會造成的各種影響進行預判和估算。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全流程中的關鍵,若企業在風險發生的前期沒有有效地感知到,那么企業將可能遭受無法預計的后果。同時不同的主體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對風險進行識別的能力不同,則其識別風險的效率也會不同,最終產生的風險效果就會具有很大的差異。而動態能力所具有的感知變化能力,能夠及時察覺到潛在風險,提升企業的風險識別能力,幫助企業識別出企業所面臨的潛在機會或威脅,有利于企業為預防這些潛在事件的發生做準備。但是企業不可能對每一個小概率大影響事件都能做到事前處理,因為在無法預料這些事件是否會發生的情況下,對他們都進行風險預防投資這無疑是極其不經濟且在實際中也較難操作的。風險存在于企業的每個資源、決策、活動過程中,動態能力能夠使得企業有目的地重新組合、創造和修正現有的資源,從風險的來源減少企業一些內部潛在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能提高企業風險的應對能力。面對不同類型的風險,企業可以通過動態能力判斷處理風險的優先次序,進而能夠有序地對風險進行控制,幫助企業迅速定位,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
2.事中階段
在企業經過風險管理事前準備后,企業對各項風險都具有相關的了解,但是由于風險的不確定性,企業還需要對風險進行實時監測和管控,以致于企業能夠在風險真正發生時及時察覺到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動態能力作為能夠與環境變化相匹配的一種綜合能力,在企業實施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中,企業既可以基于動態能力快速、實時感知環境進而對影響企業的各種風險因子進行監測和管控。同時,基于這種動態的綜合能力,企業還可以清晰地了解并辨析風險所帶來的機會或威脅,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或是接受風險等,并通過組合、重構企業現有的資源進行相關運營方案和管理流程優化,為企業進行有效控制和降低風險提供保障。
3.事后階段
風險管理中的事后時段一般是指在發生風險事件后,企業需要處理風險事件產生的結果,有效地對企業相關項目進行整改,使企業所受影響最小。動態能力可以幫助企業鑒別和認識現有自身的資源配置,調整那些不再適應企業的資源配置,同時可以對資源配置進行重構以滿足企業現有需求,使企業適應于外部環境。同時,感知變化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對自身的經營狀況進行實時了解,在有效的應變能力下盡快地回歸到企業之前的經營狀況。動態能力應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所產生的經驗知識,能夠為企業以后的風險管理提供引導,使企業能夠及時找到風險源頭并進行處理從而避免相似事件的發生。
五、結論
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環境下,風險管理關系著企業未來的存續與發展。外部政治環境變化、新政策出臺、企業管理者變動、技術變動、競爭者進入等都是風險的來源,面對風險的層出不窮,企業應注重對具有動態能力的流程和慣例的投資,進而提升風險管理的實施效果。雖然企業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風險管理工具來應對風險,但是新時代環境下風險的快速變化及復雜化使得這些技術和工具已經不具備良好的處理能力,企業通過發展應對不確定環境的動態能力,能夠使得企業在動態環境下具有競爭優勢且更好地防范風險。從動態能力的視角,通過風險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階段來搭建風險管理與動態能力的融合框架,將動態能力的感知變化、抓住機會或規避威脅、資源重構三個維度運用于風險管理全過程,能夠優化企業風險管理的全過程,為企業開展風險管理活動提供相關的提升路徑和管理方法。如能夠及時感知風險點、辨析風險特征、采取應對措施、實施監控、事后調整企業資源結構來恢復企業經營,能夠促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盡管目前風險管理相關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大多研究都是基于COSO框架進行延伸和擴展、對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相關的概念進行闡述和說明、基于風險管理的某個環節進行風險管理流程設計等。同時我國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比之國外還相對較為落后。針對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較少。本文所構建的風險管理分析框架是將風險管理和動態能力相關理論研究進行融合,具有一定理論邏輯但還未進行實證檢驗。因此,后續有關的研究可以通過相關實踐性研究方式等,對分析框架中的相對路徑進行檢驗,探索提升風險管理的實現路徑,改善和拓展本文的研究框架。同時未來的研究還可以基于動態能力的影響因素如組織學習、管理者認知等來研究它們對動態能力的影響作用,進而提升風險管理效能,進一步豐富動態能力視角下風險管理研究,使得企業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工作,為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落實提供指引。
參考文獻:
[1]秦嵩.全面企業風險管理與風險容量決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2]R L Kimbrough,P J Compon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2009,21(2).
[3]劉紅.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期貨公司風險管理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4.
[4]石林.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企業績效[J].商業會計,2018(19):50-53.
[5]林朝穎,黃志剛,石德金.貨幣政策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影響研究[J].財經論叢,2014(06):38-45.
[6]邵麗麗,孫錚.風險對沖手段、匯率沖擊程度與風險管理效果——來自上市公司出口業務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7(07):41-47+96.
[7]David J Teece,Gary Pisano,Amy 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8]Kathleen M Eisenhardt,Jeffrey A.Martin.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1105-1121.
[9]Lee J,Slater J.Dynamic capabilities,entrepreneurial rent-seeking and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The case of Samsu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7,13(3):241-257.
[10]Maurizio Zollo,Sidney G.Winter.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
[11]Teece D 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sustainable)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28(13): 1319-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