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是企業發展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本文以近年來中國滬深 A 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了高管薪酬激勵與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并探究了二者之間的相關作用機制。本文認為:對我國上市公司而言,采取高管薪酬激勵能夠對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促進作用,其中企業創新發揮了中介作用。該結論拓展了管理層貨幣激勵的經濟后果研究,并且對于上市公司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管薪酬激勵;全要素生產率;技術創新
引言: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關注重點逐漸轉變為結構合理與高質量均衡發展。經濟發展需要微觀企業的累積,個體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最終會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質量。因此,本文認為,探究“何種因素會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影響”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完善相關領域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實務界經濟發展質量形成理論基礎。與此同時,在學術界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也得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如何提高微觀企業乃至整體宏觀經濟中的全要素生產率成為學術界與實務界共同重點關注的話題。
兩權分離的背景下,股東與管理層之間存在沖突,由于雙方的利益驅動不一致,會導致企業治理成本加大,不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各類公司治理方法得以被提出,其中高管薪酬激勵能夠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高管薪酬制度將個人與企業的利益一致化,即將高管的薪酬與企業業績聯系起來,這一制度能夠大大激發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利于高管做出對企業有利的決策、提高企業經營決策效率。薪酬契約理論也認為企業通過制定與績效相關聯的薪酬制度,能夠提高薪酬對高管人員的吸引力,使其更加勤勉盡責地工作,同時也能夠有效提高管理層的自我約束力,從而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有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企業主要的經營決策者,高管對于企業發展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認為研究上述二者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進行如下研究:首先,探討薪酬激勵是否能影響、并將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其次,深入研究技術創新是否能夠作為中介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產生作用,其具體作用效應如何實現。本文的理論貢獻在于從企業創新這一視角為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方面提供了解釋途徑與理論支持。
一、文獻綜述
現階段學術界對于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為廣泛,已經從金融發展水平、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宏觀因素角度進行了研究,也從機構投資者持股、融資約束、技術創新、投資效率等微觀視角進行研究,發現上述因素均能影響全要素生產率。文獻梳理結果表明,現階段關于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高管薪酬激勵的經濟后果主要集中在企業價值、技術創新、盈余治理等方面,如張晶等(2022)發現高管薪酬激勵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創新質量,獨立董事作為一項企業內部監督機制,能夠有效加強二者之間的正向關系。除此之外,冉冰(2022)也發現了類似的作用機制,并且認為機構投資者的外部監督能夠有效地約束管理層行為,從而提高二者之間的正向影響。然而,目前較少有文獻對高管薪酬激勵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進行探究。僅盛明泉和蔣世戰(2019)研究發現企業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之間存在倒U型的非線性關系。因此,本文認為對于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探討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并且在實務界中,隨著資源稀缺現象的增加,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企業的戰略性資源,而高管薪酬激勵作為一種吸引人力資源的重要手段,能否起到推動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助力的作用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在現代公司經營活動中,高管是企業制定經營決策的領導人,是公司關鍵人力資源之一,其對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與否起重要影響。當今時代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企業代理沖突產生,在此背景下管理層出于自利心理可能會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而高管薪酬激勵作為一項公司治理機制,將高管個人薪酬水平與企業價值相關聯,能夠有效緩解代理沖突、提高管理層工作積極性,使其更高效地進行價值創造活動,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價值。同時根據利益趨同理論,高管薪酬激勵制度通過將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捆綁,能夠促使高管從雙方共同的利益出發,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決策質量,有利于提升企業績效。高管薪酬激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管理層的需求,進而提高其積極工作的意愿,使其能夠為企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提高其生產率。
研究表明,高管作為高級人才能夠憑借自身專業能力明確企業生產經營戰略與計劃,積極開發潛在市場,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助力。當高管薪酬水平較低時,高管往往不會傾向于開展高風險的技術創新活動,因為創新活動一旦失敗會極大地影響高管的個人聲譽,不利于高管職業生涯的發展。即使技術創新若能夠成功,也不會對高管產生過多的利益回報。而高管薪酬激勵卻可以通過提高高管進行創新活動后獲得的高額報酬而提高高管的創新意愿與創新意識(盛明泉和蔣世戰,2019),從而有利于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故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一定時,高管薪酬激勵越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越高。
H2:技術創新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2010年-2020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A股數據展開分析,并剔除ST、*ST類的公司、剔除金融及保險類行業樣本,同時為了消除極端值對分析結果的干擾,按1%和 99%分位對連續變量進行縮尾處理。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
2.變量設計及定義
(1) 被解釋變量。參考魯曉東和連玉君的研究,進行全要素生產率的計量。本文考慮到LP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樣本選擇偏差和內生性問題,且相比OP法能夠保留較多有效樣本,故本文采用LP半參數法衡量企業全要素生產率(TFP)。
(2) 解釋變量。借鑒大多數學者的研究,以前三名高管貨幣薪酬總額的絕對值取自然對數來衡量高管薪酬激勵(Pay)。
(3) 中介變量:借鑒孟慶璽等的研究,本文采用企業專利申請數量加一取自然對數來衡量企業技術創新(Rd)。
(4) 控制變量。本文借鑒前人研究,控制了董事會規模(Board)、資產收益率(ROA)、經營現金流量(Cashflow)、資產負債率(Lev)、公司規模(Size)、股權集中度(Top1),具體變量定義如下。
3.模型設計
根據上文的理論分析,借鑒前人研究,建立模型(1) 以驗證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建立模型(2) 、模型(3) 檢驗企業技術創新在其中發揮的中介效應。
四、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
根據表2得知,在全部25465個有效樣本數據中,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平均數相差不大,均在9.0左右,其標準差為1.106,表明在總體范圍中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差距較大。高管薪酬激勵(Pay)數值均較高,表明在整體范圍中企業的薪酬激勵水平較高。
2.回歸分析
表3第(1) 列為模型(1) 的回歸結果,由表可知,在控制了相關控制變量后,模型的R2值為0.754,證明模型效果較好。高管薪酬激勵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回歸系數為0.141,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高管薪酬激勵能夠促進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驗證了假設1。
表3的第(2) 列與第(3) 列為模型(2) 和(3) 的回歸結果。由表可知,模型的R方值仍然較高,證明相關模型效果也較好。高管薪酬激勵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回歸結果顯示二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在1%的水平上顯著;同時表3第(3) 列的回歸結果表明加入技術創新這一中介變量后,高管薪酬激勵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回歸系數為0.133,技術創新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回歸系數為0.0326,仍然保持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第(3) 列中回歸系數小于第(1) 列中回歸系數,表明技術創新在高管薪酬激勵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這一實證結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勵能夠通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而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假設2得以驗證。
通過以上內容分析,本文認為高管薪酬激勵作為企業內部治理的一項重要手段,能夠起到緩解企業內部代理問題的作用,通過提高高管工作積極性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中,高管薪酬激勵能夠提高管理層進行技術創新的意愿與動機,加大創新產出、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3.穩健性檢驗
本文通過替換各重要變量的衡量方法、改變樣本區間等方式重新對上述模型進行回歸以檢驗結果的穩健性,回歸結果表明上述結論仍然成立,證明高管薪酬激勵能夠促進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且技術創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五、研究啟示與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對于企業而言,人力資源的作用極其重要。如何有效利用高管的專業能力,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并推動企業發展質量提升是值得企業探討的問題。本文的研究表明,想要發揮高管的正面作用以助力企業發展,需要對高管進行有效激勵,貨幣薪酬的增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激勵效用,高管得到激勵后,往往會更加有動力提高經營決策效率、創新水平等,從而提高企業經營效果。
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進行適當的薪酬激勵。對于企業而言,完善薪酬激勵制度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層對企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提高決策質量與經營效率。但企業應當注意相關激勵制度的實際效果,應當在綜合各方面考慮因素之后實施恰當的激勵。第二,注重發揮高管的專業作用,提高企業創新水平,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企業創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整體發展質量的高低,因此企業應當注重通過實施高管薪酬激勵引導管理層加大創新活動的有效進行。除此之外,各地區政府也應當注意加強對人才的吸引力度。近年來各地的人才引進工作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應注意,引進人才并不意味著能夠留住人才,也不意味著能夠讓人才發揮其應有作用為宏觀經濟建設出力。因此,地區政府應加大對專業高等人才的激勵強度。
參考文獻:
[1]魯曉東,連玉君.中國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估計:1999—2007[J].經濟學(季刊),2012,11(02):541-558.
[2]孟慶璽,白俊,施文.客戶集中度與企業技術創新:助力抑或阻礙——基于客戶個體特征的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8,21(04):62-73.
[3]冉冰.CEO薪酬、機構投資者與企業創新[J].財會通訊,2022(10):97-101.
[4]盛明泉,車鑫.管理層權力、高管薪酬與公司績效[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05):97-104.
[5]盛明泉,蔣世戰.高管貨幣薪酬激勵、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制造業企業的實證分析[J].會計之友,2019(09):5-11.
[6]張晶,陸承俊,納夏.高管激勵、獨立董事與企業創新質量[J].云南社會科學,2022(03):74-83.
作者簡介:任春敏(1998.05- ),女,漢族,山西省汾陽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