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春


江蘇省興化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堅持對標對表“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緊密結合轄區特點和社會治安實際,著力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公安所隊基層基礎工作,積極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不斷提升了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準確把握“紅”與“藍”的關系,深化黨建引領,打造隊伍建設新模式
新城派出所以“楓橋經驗”為指引,探索“紅色支部+藍色警格”警務模式,形成黨的建設與隊伍建設同向發力、同頻共振、良性循環。
培育“紅色忠誠基因”。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派出所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兵為全所黨員帶來了紅色故事,以此激發全所黨員民警輔警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夯實“紅色黨建陣地”。派出所策劃打造“紅色文化墻”,開辟黨建文化宣傳新陣地,完善黨員活動室,時刻提醒著黨員民警輔警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黨建氛圍,讓大家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黨性修養,激勵自身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
深化“藍色網格警務”。派出所始終將黨務與警務牢牢聯系,在網格警務中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派出所支部為核心、黨員民警為中堅,整合社區警務室等治安陣地和網格員、志愿者等綜治力量,形成1個紅色支部+5個藍色警格+N個藍色警哨組成的“1+5+N”公安服務體系,構建如臂使指的治安指揮和警情反饋架構,形成大黨建引領大綜治格局。
準確把握“快”與“慢”的關系,創新處置手段,打造維護穩定新機制
派出所注重破案的快速反應和精細專業的處置手段,同時也練好矛盾糾紛化解的“慢功夫”。
立足快偵快破,建立指揮調度新體系。派出所著力提升快速處置能力,嚴格落實“135”快反機制,促進破案快、準、狠。2022年9月15日晚,轄區北大街一名85歲老人被人搶走一枚金戒指。接警后,派出所街面就近巡防力量迅速趕到現場,通過現場走訪,循線追蹤,迅速鎖定并追蹤到了犯罪嫌疑人,僅用90分鐘時間便成功在城區一黃金回收店將正在銷贓的犯罪嫌疑人當場抓獲。
立足快速反應,構建全面巡防新模式。派出所堅持以防案件、防事故、防滋事、防事端“四防”為主業,強化社會面巡邏,按照快速反應的原則,持續加大技防投入,目前已實現技防全覆蓋、無盲區。同時,招募平安志愿者300余人、平安義工2000余人,采取“專群結合”的辦法,在重點區域和案件易發地段,組織針對性巡邏伏擊,有效防范了案件發生。
立足“慢功”調解,打造矛盾化解新模式。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是關鍵,特別要在矛盾糾紛調解上下好“慢功夫”。派出所結合轄區位于城鄉接合部,社會治安環境復雜,矛盾糾紛警情高發,占警情量近三分之一的實際情況,成立以經驗豐富的退休民警王玉太命名的“阿太調解工作室”并創建興化首家“三官一律”駐所調解室,成功化解了以李某、解某15年“世仇”為代表的一大批糾紛矛盾。針對矛盾糾紛錯綜復雜的實際,調解工作秉持從實從細從穩原則,領悟“慢”的真諦,耐心調解、循序漸進,致力于變“小調解”為“大和諧”。
準確把握“新”與“古”的關系,聚焦群眾期盼,打造民生警務新格局
派出所注重將現代性與傳統性有機融合,發揮轄區內歷史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民生與傳統文化交織,致力于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傳承“枝葉關情”民本思想,樹立民生警務新理念。派出所名為新城,轄區實為“老城”,轄區內“金東門”、“銀北門”“狀元坊”“板橋故居”承載著興化歷史文脈。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清朝廉吏鄭板橋杰出的民本思想廣為后人稱道。近年來,派出所汲取鄭板橋民本思想的精華,著眼轄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厚植民生情懷,堅持樹立民生警務,做鄭板橋民本思想的傳承者、實踐者。
聚焦“一老一小”重點群體,打造改善民生新樣板。結合轄區內有7所中小學幼兒園、37個老小區、39戶獨居老人的實際情況,緊貼“一老一小”開展服務,派出所聯合學校成立了35人的專職護學力量,組建了7支“1警+4輔”的護校隊伍,認真開展“護學崗”工作。社區民警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經常性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成長”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創新服務模式,開創智慧關愛老人服務項目,為需要特殊關愛的15戶獨居老人安裝了愛心門磁,避免獨居老人發生意外而無人知曉。
聚焦法治建設重點領域,構建精準治理新模式。實施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展現基層治理新風尚。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派出所緊盯“黃娼賭毒”社會毒瘤,以“一周一清查”的常態化整治貫穿全年,擠壓違法犯罪空間。據了解,2022年以來,轄區內場所行業涉“黃娼賭毒”案件下降了63%。聯合4個行業協會開展自治,激勵引導全民參與自治,讓守法經營成為習慣, “崇尚文明為榮、倡導見義勇為”的社會新風尚正悄然生成。(朱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