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澤 方毅飛

自2006年起,美國國家情報主任辦公室每年都發布一版《美國情報界年度威脅評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以下簡稱“《評估》”),對美國在全球面臨的威脅進行總體評估。該《評估》是美國情報界的戰略性情報產品,對美國的戰略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針對最新發布的2023年《評估》的背景、主要內容、特點及其影響進行具體分析,有助于從戰略層面上把握拜登政府治下的美國情報界未來一年的戰略方向與工作重點。
拜登執政后,《評估》的發布重新恢復活力,格局和內容也針對美國當前面臨的重點威脅進行了總體性的調整,體現了美國對威脅重點的把控。當今政治變幻之詭譎,大國競爭之激烈,疫情影響之廣泛正是推動《評估》的發布和調整的三個主要方面。
拜登上臺,情報系統重獲重視。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由于美國情報體系長期發展的組織文化和政治對立,特朗普與美國情報系統嚴重“不和”。特朗普在任期間對美國情報界開展的“轉型倡議”全方位改革計劃引起了較大爭議,遭到了情報界的強力抵制。拜登執政后表示,將實現兩個情報工作優先:一是修復與情報界的關系,二是利用情報實施政府的大戰略。同時,拜登上臺后,任命情報工作經歷豐富的艾薇兒·海恩斯為國家情報總監,并恢復了2020年陷入停滯的《評估》的發布。
大國競爭,中美博弈愈加明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國際局勢深刻變化,中美矛盾日益凸顯。隨著中國國力全方面的提升,美國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近年不僅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而且與中國大打特打“貿易戰”“科技戰”,對中國進行技術、市場封鎖,企圖通過經濟和科技制裁遏制中國發展。美國在中情局內部專門成立“中國任務中心”對中國進行針對性研究。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描述為“惟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又有日益增強的推進這一目標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的競爭者”,同時越來越將中國視為其“頭號軍事挑戰”,并將“領先中國”作為美國在未來全球事務中的優先事項。
疫情肆虐,全球疫情威脅加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全球經濟、科技等發展嚴重受挫。由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交通物流的封鎖和限制影響人員物資的正常流通,廣大中小微企業受到極大沖擊,全球化事項難以順利進行,造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面。2020年3月,美國股市五次觸發熔斷,石油價格降至有史以來最低價,申請失業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經濟受到了極大打擊。新冠疫情的沖擊,讓美國情報界的目光不得不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再次轉移到非傳統安全威脅上。
新版《評估》沿用了拜登執政后美國情報界發布的2021年和2022年《評估》的框架結構,認為美國及其盟國正處于一個復雜而關鍵的國際安全環境,主要面臨著大國競爭和全球問題兩大戰略挑戰。
大國競爭的戰略挑戰美國情報界認為,大國崛起和地區國家的加速發展將與美國爭奪地區話語權和全球秩序的主導地位,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巨大的威脅。《評估》以美國家利益最緊迫威脅為基線,強調了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在全球或地區范圍內對美國國家利益構成的威脅。

2023年《美國情報界年度威脅評估》封面
中國:美國全方位的“競爭對手”。美國情報界認為,中國將致力于成為東亞強國和世界大國,在外交、經濟、軍事、網絡、太空和技術等方面對美國形成威脅。《評估》認為“中國正試圖破壞民主,并擴大其影響力”。《評估》指出,中國將通過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等來擴大全球影響力,替代由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國際規范;在臺灣問題上持續施壓;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確保主權和領土安全;試圖在地區事務中確立主導地位,抵消美國的軍事優勢;努力在太空能力方面追趕美國;努力推動自主創新和自給自足,在關鍵技術和關鍵供應鏈方面保持競爭力。
俄羅斯:美國在關鍵領域難以預測的“挑戰”。《評估》認為在未來十年中,俄羅斯仍將是美國在關鍵領域的一個“強大且不可預測”的挑戰。《評估》指出,雖然俄羅斯在盡量避免與美國和北約部隊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但烏克蘭危機的不斷升級,戰斗擴大到烏克蘭境外的情況仍有可能發生。《評估》認為俄羅斯將繼續使用其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情報、安全、商業和能源等一系列工具來促進自身利益和削弱美國影響力。《評估》中特別強調,隨著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斷投入烏克蘭,俄羅斯將越來越依賴核、網絡和太空的力量,并繼續擴大和發展相關能力。
伊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釘子”。《評估》指出,伊朗將在中東地區削弱美國的影響力,鞏固自身在鄰國的影響力和投送能力,并最大限度降低政權穩定面臨的威脅,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持續威脅。美國情報界認為,伊朗將通過直接攻擊或代理人攻擊的方式,對美國構成威脅,同時伊朗還致力于在美國境內發展勢力。《評估》告誡美國政府必須注意以下三點:伊朗將使用混合戰爭的方式在可預見的未來對美國的中東利益構成威脅;盡管伊朗目前沒有生產核裝置必需的關鍵核武器開發活動,但其仍在持續增加鈾儲備的規模和濃縮水平;伊朗開展網絡活動的專業知識和意愿在日益增長。
朝鮮: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炸彈”。朝鮮正在繼續努力提高本國的核能力和常規打擊能力,試圖通過定期采取侵略性行動,來重塑有利于本國發展的地區安全環境。《評估》視朝鮮政府為“殘酷的獨裁制度”,并認為朝鮮正在東亞地區“建立對韓國和美國軍隊的戰略主導地位”。在軍事能力方面,朝鮮將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遏制外部干預、抵消常規力量的長期不足、推進政治目標,從而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嚴重威脅。在網絡方面,朝鮮的網絡行動對美國構成了嚴峻的網絡間諜、犯罪和攻擊威脅。
全球問題的戰略挑戰隨著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在不斷演變的國際秩序中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一系列全球問題接踵而至,氣候與環境、衛生與健康以及跨國問題都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破壞性的角色。除此之外,地區和局部的沖突及不穩定仍需要美國的關注。
氣候與環境:不斷加劇的全球挑戰。隨著氣溫上升和極端氣候的影響不斷顯現,與淡水、海洋、耕地和極地相關的資源沖突爆發的風險越來越大。氣候與環境變化將加劇或引發以下五個全球問題:一是環境變化可能會引起動物或人類遷徙,從而引發國際政治爭端;二是氣候影響可能導致北極地區有爭議的經濟和軍事活動誤判的風險;三是導致世界各國在氣候融資問題上的緊張關系加劇;四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五是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可能導致環境退化、污染等,加劇世界糧食和水資源負擔。
衛生與健康:需要世界重新審視的重大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奪取了全球數以百萬的生命,造成了世界經濟的動蕩與蕭條,是目前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其影響已遠遠超出衛生與健康領域。《評估》認為,疫情的副作用(包括衛生、經濟與政治)將繼續挑戰全球政府,阻礙人類發展;新冠病毒也將繼續給世界衛生系統帶來壓力,并可能促進其他傳染病在全球蔓延。《評估》強調,國際旅游和貿易將引起病毒或疾病的全球傳播,因此世界各國需要重新審視衛生與健康領域帶來的重大挑戰。

新冠疫情的肆虐使世界經濟發生嚴重衰退
跨國問題:對美國利益構成明顯且直接的威脅。世界各國都面臨著技術快速發展、跨國有組織犯罪、移民、全球恐怖主義等其他跨國問題的威脅。《評估》認為,在技術發展方面,新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擴散,可能導致快速發展的不對稱力量威脅美國的利益;在網絡方面,世界范圍內對數字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惡意使用愈發普遍,商業間諜和數字監視技術層出不窮,進一步威脅美國的數字利益;在經濟層面,烏克蘭危機加劇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商品價格的失控、糧食和能源的危機以及市場波動的不穩定,都嚴重危害了全球經濟體系;在恐怖主義方面,美國國內外的個人和利益將面臨持續的、日益多樣化的恐怖主義威脅,其中種族暴力和意識形態沖突是最重大的威脅。
地區沖突:形勢加劇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諸多后果。洲際沖突、國家的不穩定和其他治理挑戰對美國國內外利益構成直接或間接挑戰。烏克蘭危機表明,國家間的沖突不僅會影響直接相關方,還會在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產生廣泛的、連鎖的全面影響。《評估》認為地區沖突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中印關系將繼續保持緊張,印巴之間的危機仍存在潛在的爆發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邊境地區會動蕩不安,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對駐伊美軍和該地區安全構成切實威脅,緬甸軍政府與其民主反對派之間的暴力對抗可能加劇。

全球氣溫上升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
新版《評估》發布在大國戰略競爭時代下歐洲局勢持續變化和新冠疫情結束的交叉點,特殊的歷史時期和背景讓美國情報界對戰略環境帶來的威脅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解讀,其主要體現在針對大國戰略競爭、地區沖突升級、新冠疫情結束和新興技術發展這四個方面。
戰略競爭加劇,目光瞄準主要威脅國家。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中國等國家的不斷發展,國際戰略競爭不斷加劇。新版《評估》認為在未來世界的戰略競爭中,中、美、俄將成為塑造未來的關鍵主體。同時,新版《評估》將目光瞄準中、俄,其中對中國的評估占比達到了近14.2%,對俄羅斯的評估占比達到了近11.9%,兩者都達到了歷年《評估》占比的最高值。

歷年《評估》中國與俄羅斯評估占比情況(2020年美國情報界官方未發布)
自拜登上臺,歷年《評估》對中、俄進行更全面的專項威脅評估。新版《評估》增加了針對中國技術和經濟的專項評估,并認為“中國有能力在各個領域和多個地區改變全球秩序”,同時也是“美國技術競爭力的最大威脅”。中國在技術和經濟上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國在技術領域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讓美國越來越重視中國的技術發展和經濟影響力。同時,由于烏克蘭危機的不斷升級,新版《評估》認為俄羅斯是“美國在關鍵領域的一個既強大又難以預測的威脅挑戰”,也因此增加了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影響的針對性評估。
地區沖突升級,關注民族國家沖突影響。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加劇了全球不穩定性,新版《評估》也因此將民族國家沖突視為當前時代的決定性特征。烏克蘭危機的爆發與不斷升級給全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加劇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導致全球市場商品價格被動抬高,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導致了糧食短缺和金融動蕩,因此其將烏克蘭危機帶來的這種經濟影響稱為“沖突溢出效應”。另一方面,烏克蘭危機的持續加劇了潛在國家沖突的脆弱性。新版《評估》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持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環境,給潛在的國家間沖突、國內的動蕩、叛亂等行為創造了條件,因此國家間的沖突不僅會影響直接相關方,還會在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基于此,新版《評估》主要對中印、印巴、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之間的國際沖突和伊拉克、緬甸以及東非等地區的國家內部沖突進行了威脅評估。

一些新興技術逐漸產生顛覆性影響
新冠疫情結束,聚焦疫后全球共同挑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結束是一個重要歷史節點,但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在各個領域帶來的影響并沒有消除,因此新版《評估》將目光聚焦于疫情后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新版《評估》對疫情后全球共同挑戰威脅分析總占比高達29.7%,遠高于其他各部分占比。一方面,《評估》認為疫情對全球仍存在負面影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全球人民的健康安全和醫療系統形成了挑戰,同時對全球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的恢復也造成了很大困難,因此新版《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全球公共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另一方面,新版《評估》著手于分析疫情后美國在全球面臨的其他威脅主體。新版《評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其他跨國威脅嚴重惡化,并與戰略競爭等傳統威脅在同一復雜系統中不斷作用,相互強化,給美國帶來了更大的威脅。
新興技術發展,擔憂難守技術霸權優勢。隨著世界各個國家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領域的潛在技術不斷突破,技術發展速度之快已經逐漸超過技術規范的速度。因此,《評估》將新興技術的發展視為技術上的不對稱威脅,并認為新興技術的發展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現有的技術優勢。新版《評估》不僅首次對重點國家的技術發展進行了評估,而且還在跨國問題中將技術發展威脅進行獨立評估,兩者加起來對新興技術發展的評估占比高達約7.3%,體現了《評估》對新興技術發展的重視。新版《評估》還將中國作為美國技術競爭中的最大威脅,尤其是中國對自主創新的不斷推進以及其作為技術領域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除此之外,《評估》認為新興技術的融合會推進潛在突破性技術的出現,從而導致對軍事、商業、政治等方面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很可能威脅到美國利益,例如目前半導體和超級計算機的發展,由于其推動了軍事技術的突破,且中國擁有173臺世界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比美國多1/3,這讓美國對中國技術發展充滿危機感。
拜登政府執政以后,一直將未來十年當作世界“拐點”的重要考量,其核心內涵是保持美國“優勢”和深化大國競爭。《評估》是美國情報界的年度例行文件,也是美國情報工作的戰略性文件之一,體現了美國情報界對大國競爭和全球問題的認識和把控,對美國的戰略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新版《評估》從新冠疫情中逐漸走出,目光聚焦于大國競爭、民族沖突、疫后影響以及新技術的發展,對后疫情時代的全球威脅作出了總體評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評估》有助于我國理解和把握未來一年內美國情報工作的戰略方向與工作重點,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國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