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當下,山水畫的創(chuàng)造已不僅僅局限于古典式玄風逸韻的求索,也不再僅僅作為個人心性修為的對象化產物。山水畫的表現主題、精神意蘊、圖式格調、筆墨趣味等,均在現代轉型的過程中,被空前地激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造潛能,因而也開辟出迥異于前人的發(fā)展路徑與美學境界。李可染先生主張“為祖國河山立傳”,并以意境的營構作為山水畫創(chuàng)造之鵠的,而在方法論上,他又主張“用最大的勇氣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些主張和觀念,已經形成體大思精的山水畫美學新體系。今觀石大法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竊以為其路徑和境界,與李可染先生的畫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盡管石大法的繪畫淵源于南方廣州美院一系,但他早年求學時正處于以“新山水畫”美學體系為圭臬和旨歸的時代,他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是必然的。在他的筆下,以井岡山為主要表現對象,并創(chuàng)造出意象雄渾、意境高遠的嶄新山水畫,成為他堅持不懈的藝術追求。
石大法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尤為注重表現出自然山水雄奇磅礴的精神氣象。這種美學特質,源于他數十年飽游飫看真山真水的豐富經歷。作為井岡山人,他有著得天獨厚的創(chuàng)作優(yōu)勢與山水情懷。在這方充滿革命精神的熱土上,井岡山已經成為一種英雄精神的美學意象與文化符號。石大法長年累月地在井岡山游覽寫生,既以“格物致知”的態(tài)度心領神會其寒暑易節(jié)、朝暉夕陰的變化規(guī)律,又在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虔誠中感悟了井岡山雄渾磅礴的內在精神。其所見所感,化作其筆底的山水意象,不僅形成了法度森嚴、神超理得的藝術特征,而且煥發(fā)出天高地迥、恢宏博大的精神氣象。其畫面,群山萬壑、層巒疊嶂、萬木爭榮、飛瀑流泉,無不予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
作為一名親炙于嶺南山水畫精神的優(yōu)秀畫家,石大法一方面在縱浪大化的山水寫生中練就了目擊道存的本領,一方面錘煉出將其轉化為“皆靈想之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的畫面意境之能力。山水意境的創(chuàng)造,必使客觀實在的自然山水轉化為主觀情思的載體和象征,也即因心造境、以手運心,從而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在創(chuàng)作中,石大法突破一般性取法自然的客觀化描摹,而表現出一種“意象在六合之表,榮落在四時之外”的創(chuàng)造性。其畫面意象任其分合,圖式自由剪裁組合,這是他按照美的規(guī)律與抒情寫意的需要而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造,因而無不曲盡蹈虛揖影之妙,營構出高遠深邃的審美意境。
圍繞氣象的煥發(fā)與意境的營構,石大法在筆墨語言上表現出廣采博取、取精用宏的多樣性一面。他不但善于從寫生中發(fā)掘出新的技法語言,而且擅長吸收傳統(tǒng)技法精華,深研畫理畫法,并表現出融通北格南韻的努力與追求,因而其山水圖式、風格、意境、筆墨等,并無千篇一律的弊端。
從石大法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不蹈故常的創(chuàng)造精神。憑此,他必將在當代山水畫壇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乙亥仲秋于吼石堂
(龍瑞,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畫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委會名譽主任)
石大法簡介
石大法,1946年12月生于江西省萬安縣。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任井岡山市文聯(lián)主席、江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現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西畫院特聘畫家、江西省政協(xié)書畫社畫家、吉安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
石大法擅長中國山水畫、花鳥畫創(chuàng)作,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大型美展并獲獎。曾為中央軍委大樓、江西省委省政府會議廳、北京京西賓館、江西賓館等單位創(chuàng)作大型山水畫,作品被文化和旅游部、毛主席紀念堂、江蘇省美術館、江西畫院等國內多個藝術機構、博物館、美術館、畫院及國內外人士收藏。個人藝術成就被《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等多家報刊報道,并被央視“發(fā)現之旅”頻道之《影響力人物》《對話品牌》欄目、山東電視臺《收藏天下》頻道、江西電視臺、吉安電視臺等作專題介紹。出版有《當代畫家——石大法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江西當代美術家精品集》(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中國杰出山水畫家——石大法專集》(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等多部個人專輯及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