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謀勇簡介
于謀勇,山東鄒平人,高級經濟師。曾先后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個人” “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現為中國書協老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第六屆書代會代表、中國書協考級中心考官、山東省書協理事,師從歐陽中石、張榮慶先生。
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展并獲獎。2004年,作品入展中國書協第五屆刻字展及第二屆“羲之杯”全國書法大賽,獲優秀獎。2009年,作品入展“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原創書法作品《人生萬福中》《壽在百歲外》經國家版權局審核注冊,獲得著作權,且被北京奧運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國聯合國協會等機構及多位國內外知名人士收藏。2012年,獲山東省書法事業貢獻獎。2013年6月,在北京翰海第81期拍賣會上,作品《壽在百歲外》以12.65萬元成交。2014年,應邀參加在美國洛杉磯尼克松博物館舉行的“紀念中美建交35周年中美書畫藝術國際交流展”;同年8月,作品《人生萬福中》在保利國際拍賣第27期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上以14.95萬元成交,所得款項全部捐贈其母校黃山中學,用于獎勵2014屆優秀畢業生及貧困生。
諸家評論:
“壽福”是民俗的東西,書法是高雅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是雅與俗的結合。
于謀勇為什么這么做?第一,他是中國書協老年工作委員會的委員,他有責任感,他用創新的方式祝福全國的老年人延年益壽,讓我們的藝術走向民眾,讓大家快快樂樂的,哪怕瞬間一笑也是好事。第二,他認為我們現在的書法要創造、要發展、要繼承,繼承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書法在我們這些人手里有什么新的東西,有什么創造?這個“福壽合文”,是當代書法人在當代有所建樹、有所創造的一個舉動。
——劉洪彪(中國書協原副主席)
看了他的合文,我有三點感受:第一,創意可取。他2004年到海南,看到海瑞為其母過70歲生日時題寫的“壽”字,受到影響和啟發。所以把“福、壽”這兩個字,不但書寫,還刻在盤子上、印在扇子上,是文化的傳承。山東省授予他書法成就獎,這也為書法的發展拓寬了路子。第二,孝悌可敬。他很早在民政局當副局長,一直在做福利事業。他的老母親老年癡呆,他和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這些行為,都是創造“福壽”文化的精神內涵所在……從這兩個字的創意,到他實際的行為,都是可敬的。第三,精神可嘉。創新是書法發展的出路。創造這個合文,本身也是一種創新。
——苗培紅(中國書協第四、第五屆理事,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謀勇先生善于思考,對于傳統文化當中的內涵,他有自己的一種解讀。在對書法藝術摸索和探索的過程當中,他創作出了《壽在百歲外》這樣一幅經典的、很有特點和代表性的作品,應該說這是他長期學習、探索、思考的結果,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同時也得到社會各界朋友的鐘愛。《壽在百歲外》這福作品也是經過多次的修改、反復的斟酌,才逐步完善到現在的藝術形式,我感覺到這是值得肯定的,非常不錯。
——顧亞龍(中國書協副主席,山東省書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