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娜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南京 210095)
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多年聚焦“三農”,而農業上市公司在推進農業進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系統評價并分析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績效十分有必要。
農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學者們對其進行了多角度分析。何玉平指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整體績效存在規模普遍較小、“兩頭小,中間大”、子行業間績效差別較大三個方面的問題,并通過因子分析給出相關策略和建議[1]。安怡通過對我國滬深兩市2010 年—2012 年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指標分析,指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績效較低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更加關注企業短期盈利能力、傳統的業績評價體系無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意識差、發展后勁不足幾個方面,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建議[2]。郭昊晴指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管理思想落后、盈利能力不強、資產管理水平效率低,并據此提出相關建議[3]。
隨著我國公司上市環境的日趨完善和健全,我國農業上市公司逐漸展現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征,同時由于其獨有的行業特點,已不再適用單一型績效評價,而需要根據自身特點更全面客觀地評價其經營情況和能力,從而有效指導并促進其今后的高質量發展。基于此,本文選取2019 年—2021 年間我國30 家農業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其績效進行評估[4]。
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評價農業上市公司績效水平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層面的分析,所以本文運用了因子分析法,根據變量間相關程度的強弱對原始變量進行重新組合,以少數隨機變量來描述多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 年修訂)規定,我國現有48 家農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分布在農、林、牧、漁業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領域。為保證樣本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本文對ST 一類、資產增長異常以及無法提供2019 年—2021 年期間連續財務數據的農業上市公司加以剔除,最終選擇30 家農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基于有意義、可獲得性、可控性、實用性、可比性以及重要性的原則,同時借鑒現有研究成果,構建農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農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2019 年—2021 年描述性統計
1.4.1 盈利能力指標對比
綜合3 個盈利能力指標的表現,2019 年—2021 年農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總體呈下降趨勢,2021 年甚至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均為負數,表明農業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堪憂。
1.4.2 償債能力指標對比
農業上市公司2019 年—2021 年流動比率保持小幅波動,趨于一致,速動比率也是保持小幅波動,而資產負債率呈上升趨勢,說明流動負債水平較穩定,而長期負債水平有較明顯提高。
1.4.3 營運能力指標對比
農業上市公司2019 年—2021 年營運能力趨于一致,整體趨于下降,營運能力有所下降,公司的資產利用效率低,從側面反映了其銷售能力較差,資產投資的效益較低。
1.4.4 成長能力指標對比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但2021 年顯著低于2019 年,凈資產增長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總資產增長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總體來看,雖然有國家政策的扶持,農業上市公司成長能力還是未能保持穩定增長。
1.4.5 獲現能力指標對比
獲現能力各指標在逐年下降,而且均大幅下降,說明農業上市公司獲現能力呈現實質性下降,獲取現金能力較弱,現金流運轉狀況較差,存在財務危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2.1.1 指標數據的適度性檢驗
巴特利球體檢驗的卡方統計值為420.649,顯著性為0.00,小于0.01;KMO 檢驗結果顯示統計量為0.655,大于0.5。綜合以上數值,所取指標數據適合做因子分析[5]。
2.1.2 公因子的提取與命名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5 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7.053%,足以解釋原15 個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根據載荷,定義公因子1、2、3、4、5 分別為獲現能力因子、成長能力因子、償債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營運能力因子。
2.1.3 求解因子得分
根據成分得分系數矩陣求解因子得分F1、F2、F3、F4、F5,繼而用方差貢獻率占累計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數,計算得到因子綜合得分F。
F1=0.071×Z1+0.314×Z2-0.007×Z3-0.014×Z4-0.033×Z5+0.136×Z6-0.159×Z7-0.067×Z8-0.105×Z9+0.102×Z10+0.132×Z11+0.123×Z12+0.187×Z13+0.249×Z14+0.150×Z15
同理可得F2、F3、F4、F5。
所以F=(45.648%×F1+16.367%×F2+9.995%×F3+7.835%×F4+7.208%×F5)/87.053%。
根據上述公式,得到30 家農業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如表3 所示。

表3 各農業上市公司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表
2.2.1 不同子能力分析
(1)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償債能力總體來說較差,近半數的農業上市公司償債因子得分為負數,說明償債能力不夠理想。排名靠前的公司主要從事傳統農業,排名靠后的主要是漁業及畜牧業類上市公司。
(2)獲現能力因子得分排名靠前的主要是畜牧業和傳統農業上市公司,說明這類農業上市公司經營效率較高、資產使用效率高,但是總體來說傳統農業類的上市公司經營效率還是較差的。
(3)盈利因子得分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傳統農業和漁業類上市公司,說明這類農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強,可能與其經營的產品線有關。但是總體上農業上市公司經營效率較低。
(4)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總體來說營運能力較差,這是由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業企業的發展空間。農業生產者不僅要面對自然災害等不可避免的風險,也要應對市場風險。有一半以上的農業上市公司營運能力得分為負,得分排名靠前的大都從事傳統農業和畜牧業[6]。
(5)畜牧業類上市公司成長能力得分較高,傳統農業類上市公司成長能力得分較低。總體上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后勁略顯不足,主要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和限制較大,不確定因素較多,因而成長能力欠缺。
2.2.2 綜合分析
通過單一因子分析并不能全面評價綜合績效水平。農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分布在農、林、牧、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從事于不同子行業的農業上市公司績效水平參差不齊,總體來說漁業、畜牧業的績效水平優于種植業和林業。
2.2.3 行業分析
從各農業上市公司的各行業因子平均得分來看,公司各子能力發展并不均衡。償債能力較強的是漁業,獲現能力較強的是畜牧業,盈利能力較好的是林業,營運能力較好的是畜牧業,成長能力較好的也是畜牧業。由于符合樣本需求的農林牧漁服務業上市公司只有一家,其綜合得分相比其他行業上市公司較低。從農業各子行業的發展來看,畜牧業的綜合得分較高。
本文以農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得出結論如下:第一,農業上市公司績效水平在2019 年—2021年間呈現整體下降趨勢,績效水平情況堪憂,未來需要加以重視并積極改善。第二,農業上市公司子能力、子行業間水平參差不齊。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從農業上市公司各子能力出發,提出相應的可行性管理對策,以促使農業上市公司績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7]。
農業上市公司可通過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合理的負債結構可以促進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負債率偏低,而且較多采用長期負債方式,主要是由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導致農業上市公司融資難,因而公司應該調整其資本結構,調節融資方式,降低財務風險,使公司的償債能力保持在正常水平[8]。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資金周轉速度普遍偏低,且營運水平參差不齊,這需要公司根據自身的規模和能力來進行資產配置和管理。由于農業具有周期性、受自然條件限制等特點,以及農產品具有易腐壞、儲運成本高的特點,農業上市公司應該盡可能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避免資金呆滯,降低經營風險,切實提高營運能力,從而促進公司績效的增長[9]。
農業上市公司應加強技術創新,形成專業化優勢。不能盲目降低成本,而應在兼顧成本控制的同時保障并提升產品質量,開發優質農產品,延長產業鏈,并且努力找到市場新需求,搶占市場先機。同時農業上市公司要提高管理和決策水平,量力而行,采取多元化戰略,在市場中的經營思路和戰略要立足農業產業,形成自身優勢,增強長遠發展能力[10]。
可以發現農業上市公司各子能力發展不均衡,即使總體較為領先的公司也不能在各方面領先。因此,農業上市公司應有側重地尋求對策彌補自身薄弱的子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總體能力。同時,農業上市公司應合理選擇標桿,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調整自身各方面策略,爭取補齊短板,全面發展,整體提升。
綜合而言,作為現階段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農業上市公司需充分認識到提高自身績效水平的重要性和任務的艱巨性,從而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地采取措施,加強績效管理,不斷提升績效水平,進而帶動我國農業上市公司整體發展,為我國農業進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提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