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為,李會菊,丁偉,馬青*
(1.寧夏農林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 銀川 750002;2.寧夏農業學校 銀川 750021)
斷奶期是飼喂犢牛的液體乳品替換為固態飼料的過渡期。我國規模化、集約化養殖中,犢牛早期斷奶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在提高母牛利用率同時,還可促進犢牛及早適應固態飼料,健全瘤胃發育。另一方面,斷奶期亦是奶牛生命活動中一個極為關鍵的生理脆弱期,特別是飼料形態的轉變對犢牛而言,其消化系統適應能力弱使其極易產生應激反應,表觀性狀往往呈現出采食量減少、日增重降低,腹瀉甚至死亡等現象。目前,除改善環境衛生條件外,調整日糧結構及飼料添加劑使用是應對犢牛斷奶應激的重要營養調控措施。曲廣柱[1]、姜鑫等[2]指出,當犢牛采食固體飼料后瘤胃的發育才正式拉開帷幕,瘤胃發育及飼料消化能力不但與日齡有關,還與固體飼料投喂期的早晚存在密切聯系;通常犢牛在8 周齡,干物質采食量達0.75~1 kg 時即可實施斷奶,而功能性飼料添加劑則主要通過調節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進而緩解斷奶應激對犢牛生長發育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近些年,以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為切入點,通過營養調控將應激誘因與動物模型、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探究應激機制并尋找解決方案也是研究奶牛應激的主要方向[3]。
黃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是中藥黃芪的提取物,具有水溶性好、綠色安全、強穩定性及生物活性等優點。動物臨床試驗發現,ASIV 可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抗病毒、抗氧化、抑制細胞凋亡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正向作用,這對預防和治療氧化應激損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4,5]。目前,有關ASIV 的研究多以臨床小鼠試驗為主,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卻報道甚少。鑒于此,試驗模擬犢牛斷奶應激條件,通過飼喂含不同比例ASIV 飼料,從生長性能、血液生化指標、血細胞理化特性方面探究ASIV 對斷奶應激犢牛的影響,以期篩選出具有緩解犢牛斷奶應激的ASIV 最適添加量,為奶牛高效健康養殖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于2021 年6 月在寧夏農墾平吉堡奶牛場開展。選擇6 周齡體重相近(65 kg±5 kg)、體況健康的犢牛60 頭,分別按試驗1組、試驗2 組、試驗3 組、對照組將供試牛平均分為4 組,每組15頭犢牛。
1)試驗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試驗日糧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奶牛飼養標準》(NY/T 34—2004),按照生長母牛體重60 kg,日增重800 g 制作飼料配方,日糧組成為犢牛顆粒料、苜蓿干草、玉米秸稈,犢牛顆粒料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犢牛顆粒料組成及營養水平(DM基礎)
2)添加劑ASIV 購自成都德思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純度為ASIV≥90%,皂苷≤10%。
3)飼養管理 試驗牛在犢牛島圈養,試驗前做好犢牛驅蟲及圈舍消毒工作。每天8:00、18:00 投喂日糧并保證飲水自由。
采用單因子試驗設計,試驗在正式期第0~6 天各組試驗牛處于飼料過渡期,每日飼喂牛奶、犢牛顆粒料、苜蓿干草及玉米秸稈,牛奶中試驗1、2、3 組分別添加0.5、1 和1.5 g/d ASIV,對照組不添加ASIV。試驗第7 天犢牛日糧完全替換為固態飼料,其中犢牛顆粒料添加ASIV 與前期含量保持一致,直至試驗第35天結束。整個試驗期,分別在試驗第0 天(斷奶前期)、7 天(斷奶0d)、14 天(斷奶7d)、21 天(斷奶14d)、35天(斷奶28d)早晨空腹采血,測定各時期血液生化指標和血細胞理化特性值,且試驗初末期測定犢牛體重,分析ASIV 對斷奶應激犢牛的影響。
1)生長性能測定 生長性能測定包括:干物質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平均日增重=(試驗末體重-試驗初體重)/試驗天數
干物質采食量=(投喂量-剩料量)/試驗天數
2)血液生化指標測定 血液生化指標測定包括:血總蛋白(TP)、血糖(GLU)、總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3)血細胞理化特性測定 血細胞理化特性測定包括:WBC(白細胞)、Lym(淋巴細胞)、Neu(中性粒細胞)、RBC(紅細胞)、HGB(血紅蛋白濃度)指標。測定儀器型號為邁瑞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MEK-6400C)。
采用SAS8.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結果見表2。
表2 黃芪甲苷對斷奶應激下犢牛生長性能的影響
表2 結果表明,各試驗組初體重無顯著差異(p〉0.05),末體重試驗3 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平均日增重試驗3 組顯著高于試驗1 組(p〈0.05),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且試驗1 組、試驗2 組平均日增重分別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試驗干物質采食量仍以試驗3 組最高,為2.08 kg/d,分別顯著、極顯著高于試驗1組(p〈0.05)、對照組(p〈0.01),試驗1 組、試驗2 組干物質采食量分別比對照組提高9.14%(p〈0.05)、17.14%(p〈0.01)。說明ASIV 對提升斷奶犢牛的生長性能具有明顯促進作用,日糧添加1.5g/d ASIV犢牛生長性能最優。
結果見表3。
表3 黃芪甲苷對斷奶應激下犢牛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3 可以看出,除GLU 值在斷奶0 d 對照組顯著高于試驗2組(p〈0.05),28d Tp 含量試驗2 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他各組在不同時期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盡管各組試驗牛血液生化指標變化差異較小,但從數值來看試驗整體變化是由斷奶前至斷奶后的降低再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升高的回旋變化,而試驗2 組總體回旋恢復速度較優。
結果見表4。
表4 黃芪甲苷對斷奶應激下犢牛血細胞理化特性的影響
表4 結果可知,同一時期各組試驗牛WBC、Lym、Neu、RBC、HGB 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不同時期試驗3 組、試驗4 組試驗牛WBC、Lym、Neu、RBC、HGB 指標亦為無顯著差異(p〉0.05),而對照組在斷奶前RBC 值顯著高于斷奶14 d(p〈0.05)和斷奶28 d(p〈0.05)RBC 值;對照組、試驗1 組HGB 值在斷奶28 d 顯著低于本組斷奶前HGB 值。說明添加不同劑量ASIV可有效緩解斷奶應激造成的血液RBC 值和HGB 值的降低。
應激反應是造成動物飼料利用率及生產性能低的重要因素。國內諸多研究發現,ASIV 對動物生產性能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力使其對飼料消化利用率提升,進而表現出采食量增加、增重提高[6-9]。魏海燕[10]研究發現,斷奶牦犢牛日糧添加黃芪根水提物,其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平均日增重、飼料轉化率隨黃芪根水提物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本試驗得到類似的結果,試驗1、2、3 組犢牛末體重分別比對照組提高7.91%、10.10%、11.72%,平均日增重及干物質采食量隨ASIV 添加的增加而增加,說明日糧添加ASIV 可有效提高犢牛生產性能。從數值來看,試驗3 組平均日增重及干物質采食量最高,試驗2 組與試驗3組平均日增重、干物質采食量僅相差0.02 和0.03 kg/d,但本試驗采購的ASIV 為5 000 元/kg,且飼料成本按2 元/kg,肉牛活重價格按70 元/kg 計算,則試驗2 組比試驗3 組節約成本1.16 元,說明日糧添加1 g/d ASIV 可獲得犢牛較優生產性能。
斷奶期對犢牛的血液生化指標可反映犢牛體況健康狀態。TP含量水平能夠反映出蛋白質在動物機體內的代謝與合成狀況[11]。本試驗中,試驗3 組在28 d TP 含量顯著高于對照,且28 d 添加A SIV 組整體數值均高于對照,可能與試驗環境有關,本試驗在28 d處于天氣炎熱期,斷奶應激和熱應激的雙重作用,致使ASIV 在后期的作用體現的更為明顯。而斷奶期0 d,對照組GLU 值最高,且顯著高于試驗2 組(P〈0.05),這可能是由于斷奶應激造成的動物對外界環境適應力降低,體內腎上腺素加快了GLU 產生,機體能量負平衡,分解產生的血中GLU 用來機體耗能;而ASIV 的添加使血液GLU 維持于相對緩慢的變化過程,說明ASIV 可緩解犢牛斷奶應激造成的能量消耗;而TCH、TG、BUN 值在本試驗期無顯著影響,說明A SIV 對脂質代謝、氮代謝無影響。
動物的生長發育是動物機體內在變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而血液中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便是其外在變化的內在表現[12]。紅細胞是動物機體內氧氣運輸的重要媒介,因此營養物質的運輸交換與代謝過程存在緊密聯系,而HGB 則是判斷維持或適應機體缺氧有關內外環境變化的重要指標[13]。范超等[14]研究發現,斷奶使犢牛產生厭食、消化不良等反應,體內鐵含量降低,血紅蛋白合成減少,進而降低了紅細胞的合成,造成貧血現象。本試驗中,試驗3 組、試驗4 組在不同時期WBC、Lym、Neu、RBC、HGB 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1 組HGB 及對照組RBC、HGB 在不同時期呈現顯著差異(P〈0.05),說明斷奶應激影響犢牛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ASIV 的添加對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與唐蕊涵等[15]在斷奶仔豬中的研究結果相似。
日糧添加10mg/頭·d ASIV 可獲得較優犢牛生產性能及良好血液理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