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吞噬行星示意圖
近日,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恒星吞噬行星。這顆恒星位于銀河系天鷹座附近,距離地球約1.2萬光年。它“壯年”時期的大小和成分與太陽類似,現階段處于紅巨星階段(恒星燃燒到后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早期,年齡約為太陽的2倍,有100億年左右。被吞噬的行星屬于熱木星(大小與木星相當、溫度極高、運行軌道距其繞行恒星非常近的氣態巨行星)。
此次吞噬過程用時約100天,研究人員觀測到的是這個過程的最后10天——這可能是行星被拉入恒星膨脹的大氣層的最后時刻。隨著這顆行星墜入恒星核心,恒星外層被炸開,并將在接下來的一年里,以冷塵埃的形式逐漸沉積下來。
5月2日,一項最新研究報告表明,蘑菇中含有大量水分,并以“汗”的形式逐漸釋放,從而降低自身溫度。
研究人員通過對蘑菇脫水或測量其在不同空氣濕度下的冷卻能力,確定這種冷卻效應源于真菌的水分蒸發,相當于人出汗。蘑菇蓋下側復雜的菌鰓結構增加了這種冷卻的表面積。
蘑菇為何“出汗”呢?可能是為了幫助蘑菇孢子發育或釋放,但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利用這個原理,研究人員制造了一個以蘑菇為動力的野餐冷卻器,容器的溫度在40分鐘內下降了10攝氏度,并保持了半個小時。
蘑菇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大腦的“垃圾”處理系統可能會在劇烈的神經活動后啟動,即人們可以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清除大腦中的“垃圾”。
這個系統被稱為膠質淋巴系統,它的作用原理是將腦脊液泵入大腦,然后通過血管網絡將有毒蛋白質和其他廢物沖走。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這個系統只在人們睡覺時才被激活。
研究人員讓20名志愿者觀察屏幕上閃爍的黑白螺旋棋盤。屏幕每隔16秒就會開關一次,整個試驗持續了約1小時。其間,志愿者的大腦高度活躍。
試驗結果顯示,屏幕變亮時,進入志愿者大腦視覺中心的血液會增加;屏幕變暗時,進入志愿者大腦視覺中心的血液會減少,而進入大腦的腦脊液會增加。
大腦創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