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江 李逸 趙子萱 黃偉
新時代背景下,航空工業集團將先進文化力納入發展戰略,提出要求打造以“航空工業”品牌為核心的形象體系,積極做好視覺識別、運營管理、宣傳文化推廣,提升品牌價值,維護集團整體形象的重要內容,同時也要求合理優化建筑物等各類環境設施,統籌好功能性、審美性與藝術性。
成飛歷經65年的砥礪進步,產品產業結構迭代升級,廠區建設也不斷發生變化。工廠也是職工的家,需要以更加人文的溫情弘揚航空報國精神,更具藝術性、美觀性、協調性地展示歷史文化,深化文化的浸潤作用,繼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基于此,成飛策劃了布局分布式、功能二合一、主題系列化的“一基地四廣場五大道多點位”沉浸式宣傳思想文化教育大陣地,對外彰顯品牌影響,對內凝聚發展力量。

“一基地四廣場五大道多點位”中,“一基地”主要是指航空主題教育基地;“四廣場”是指領航廣場、強軍廣場、“龍騰東方”廣場、廠前廣場;“五大道”是指黨建大道、歷史文化大道、質量大道、創新大道、星光大道;“多點位”是指“我為型號做貢獻、型號成功我成才”裝置、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裝置、“兩個終將”裝置、“一飛沖天”雕塑、質量安全警示雕塑等。
打破區域傳統,變單點位為整體布局、系統設計
原有成飛展廳、成飛公園等陣地是基于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策劃建設的,功能獨立,彼此聯系不強,無法形成展示教育的整體效果。

提出“廠區就是大展廳”理念,以沉浸式思路將展覽、自然、空間、教育同步規劃,結合黨員黨性教育、上級精神貫徹、航空文化傳播等目的,充分統籌廠區內外整體環境,結合道路使用、教育群體等進行系統設計,滿足多樣化的使用目的。
打破形式傳統,變單一形式為多元形式
成飛原有的展示形式,對外為傳統的展廳設計,對內更多的是生產現場展板、橫幅等臨時性展示方式,雖然能夠承擔展示教育功能,但形式較為簡單、方法較為陳舊,展示和教育效果存在較大局限。恰逢成飛展廳拆除,成飛在已有展牌、展示機、鋼字等固定式展示陣地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園林藝術、主題雕塑、文化裝置等形式,科技化、藝術化地整體升級展示效果。
打破內容傳統,變歷史為主為史今結合,面向未來

原有展廳、展板等內容主要講述歷史發展脈絡,突出黨史航史教育內容,無法承擔起以史資政、以史育人和擔當央企社會責任的時代任務。以黨史、航史、成飛史為內容基礎,將航空技術發展、航空知識科普、型號研制故事、業務文化實踐等多方面內容體系化設計展示,增強科技感、未來感、時代感。
廠區外部:講述成飛歷史,傳播航空文化
在原成飛公園的格局基礎上進行重新設計,打造“成飛航空主題教育基地”?;胤譃橥垙V場、航空史跡、鐵翼風華、龍騰廣場、航空問道、航空拾趣等6個區域,不僅展陳了殲5、殲7、梟龍、殲10、殲20系列等多型我國空軍各階段主力戰斗機,翼龍、天翅系列等多型無人機,還設置了“三滴油”“八個一”“心中五角星”等文化雕塑,更有飛行模擬艙、二維半互動墻、3D彩繪角等趣味打卡點,向社會大眾提供了解世界和中國航空發展歷史、戰機發展歷程、戰機研制生產全流程等的窗口。航空主題教育基地已經成為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和航空科普的新陣地,是全國首家“園林式戰斗機博物館”,成為支撐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彰顯航空報國精神的網紅地標。

與航空主題教育基地交相呼應的是基地大門外的“歷史文化大道”。大道全長300余米,分為“崢嶸歲月”“鑄劍揚威”“溫暖同行”“滄桑巨變”四大區域,講述成飛建廠初期狀況、各時期機型研制情況、精神故事、企業社會責任擔當、今昔對比變遷等內容,生動展現了自1958年公司創建以來的歷史沿革和航空人踐行初心使命的文化力量。
廠區內部:開展員工思想教育,打造黨建活動陣地
以展示主題和教育對象為區分思路,結合廠區綠化設計領航廣場、強軍廣場、“龍騰東方”廣場,將生產廠區內部道路設計為質量大道、創新大道、黨建大道、星光大道。
領航廣場占地近千平方米,主要內容為黨旗及偉大建黨精神。黨旗裝置旗身尺寸長21米、高7.1米,寓意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紀念日;旗身下以金字全文展示偉大建黨精神。強軍廣場為67根11米高的不銹鋼立柱組成的景墻裝置,其上標語為“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龍騰東方”廣場以殲10飛機為展示主體,以主題裝置形式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航空報國精神等中央和集團精神進行集中展示。三個廣場的建設主旨即是寓意成飛始終“姓黨為軍”,因黨而生,為軍而行,并使廠區分點位具備黨員黨性教育、員工思想教育、黨建活動、文化儀式等多項功能。
以廠區四條橫向干道為基礎,策劃打造質量大道、創新大道、黨建大道、星光大道。目前星光大道已建成,展示先進人物,發揮典型模范引領作用,另外三條大道已納入規劃,預計于2025年全部完工。
廣場和大道周圍,充分利用自然空間,打造人物塑像、“八個一”雕塑、貫徹高質量發展裝置等整體環境進行補充點綴,將文化故事立體化、藝術化呈現,加深員工對成飛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凝聚發展力量。
充分利用宣傳思想文化大陣地的教育作用,開展多樣化的文化儀式、文化活動,在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教育中切身體悟文化力量。每年“七一”在領航廣場組織“兩優一先”表彰、“黨員先鋒”授旗、新黨員宣誓等黨建活動,開展黨性教育;在質量月、質量警示教育日等在質量警示雕塑前組織質量宣誓等主題儀式,開展主題培訓;在清明節、廠慶等重要日期,在先輩塑像前組織“鮮花寄思情青春致先輩”活動,重溫建廠歷程,緬懷先輩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以傳播航空文化為目標,積極擁抱跨界文化載體。以航空主題教育基地為主要載體,舉辦“成都大運會火炬巡展綜合特展”等文化活動16場次;面向青少年,打造航空研學科普等課程,為祖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孕育新苗;面向成人受眾,接待服務各類黨團組織,講解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及其背后的研發故事,打造航空愛好者的精神博物館和吸引人、感召人、涵育人、激勵人的閃亮地標。
“一基地四廣場五大道多點位”的整體策劃設計和打造,將企業文化進行科技化、藝術化的展示,文化形象得到了進一步升級,更加匹配和適應創新型航空產業集團發展需要?;诖箨嚨亻_展的宣傳思想文化教育活動和日常工作直接感受浸潤,調動員工對文化的積極理解,創造更多的文化與員工之間的聯系,引導大家對文化的認同,實現價值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