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湘波 常慶星
媒體融合是時代所趨、大勢所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因時而謀、應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進入融媒體時代以來,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方式、受眾習慣都發生了深刻變革。尤其是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的多屏傳播和受眾時間的碎片化,讓聲像作品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受眾的新寵兒。如何立足形勢、把握新特點,創作更多讓受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成為媒體工作者的新課題。

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明確提出“打造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先進文化力”工作要求,貫徹落實集團公司要求,成飛聲像工作堅持“融入主流,策劃先行、受眾為基、內容為王、融合傳播”的總思路,著力探索融媒體時代企業聲像工作新模式,力爭打造一批感染人、影響人、凝聚人、溫暖人的優秀聲像作品,為航空報國精神的傳播、航空力量的彰顯作出成飛貢獻。
成飛聲像工作始終堅持靶向集團和公司年度宣傳思想工作要求,立足公司科研生產主戰場,構建起以“三大清單、一個中心、四大平臺”為基本架構的工作機制。
暢通全域信息,靶向價值創造,以“三大清單”構建基于應用場景的三級計劃
成飛聲像工作始終堅持計劃先行,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立足國家傳播主流,融入企業發展主線,建立“一部、四會、全基層”的全域信息輸入渠道,即與科研生產保持常態化溝通,重點跟蹤質量、科技創新等四大專題黨委會信息,以宣傳干事為主體建立起與基層的動態聯絡。暢通的信息渠道保障了公司聲像工作年、月、周三級計劃的精準管控性。

靶向價值創造,公司圍繞科研生產主線、黨的建設、幸福成飛、航空形象傳播四大主要應用場景,充分征求各單位需要,立足受眾喜好和聲像表達新形式,系統設置專題片、短視頻/微電影、主題拍攝三大工作計劃清單,并保持清單的動態調整和實時跟蹤。
基于受眾特點,強化聲像作品多維度的藝術表達,在可親可感中激發廣泛共鳴
融媒體時代,受眾特點的異質化趨勢越發突出,受眾分眾化、 需求個性化、媒介接觸自主化要求我們的創作必須基于不同受眾需求、不同媒體平臺特點。公司始終堅持以受眾為中心,內容創作上,堅持主流引導,重故事、輕說教,高站位、小切口,深入一線,以小見大,讓航空故事真正“活起來”;表現形式上,公司以融媒體中心為創作平臺,建立了短視頻、微電影、主題拍攝、專題片4個創作組,受眾喜歡什么形式我們就創作什么形式。

2022年共創作專題片25部、微電影2部、短視頻近200部。其中短視頻8部點擊量超100萬+,單條最高點擊量達947萬,3部短視頻被央視等主流平臺轉發。
搭建創作平臺,激發職工廣泛的聲像創作熱情,打造又好又多的優秀聲像作品
結合當前全民媒體的新特點,公司充分發揮UGC(用戶內容生產)優勢,堅持黨委把方向,全員共創作,充分激發廣大職工的聲像創作熱情。通過承辦集團公司921短視頻大賽、與工會開展聯合勞動競賽、舉辦主題短視頻大賽、專欄聯合創作等多種形式為職工創作搭建平臺。
全年共收到各單位職工創作短視頻110余部,其中2部作品在集團公司921大賽獲獎,參賽作品總流量在集團公司排名第一。融入主線、深入一線與各單位聯合創作的專欄《先鋒思考》《小宣走基層》等成為公司內容爆款欄目。
堅持高位傳播,強化融媒共振,提升聲像作品的全媒體影響力

為進一步提升聲像作品的影響力,公司聯合集團,以大航空思維布局以“中央+地方+行業+公司媒體”四大平臺為核心的大傳播格局,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重點強化與人民日報、央視等國家主流媒體的聯動和與地方媒體的互動。以項目為牽引,持續與外部媒體開展聯合創作、聯合傳播,不斷擴大聲像作品的全媒體影響力和傳播力。
2022年,成飛堅定政治導向,立足國家主流,融入企業主線,以融媒體思維全面推進工作機制、運營模式的變革,基本構建起了基于受眾的傳播矩陣,成效初顯。
強化政治引領,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黨的理論,講好黨的故事
以重大專項為牽引系統謀劃,全年圍繞黨的二十大、集團工作會、公司黨代會等主題宣傳策劃創作專題片、微電影、MV累計36部,其中黨的二十大宣傳登上央視《新聞聯播》,為黨的理論傳播和形象展示貢獻了航空力量。

助力國防建設,有力支撐科研生產主線任務的圓滿完成
成飛堅定承接好集團公司興裝強軍使命的第一棒,聚焦型號研制、質量提升、科技創新、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等公司發展的重難點,堅持全流程融入、全過程支撐、全要素記錄,全年共創作型號鑒定片、型號研制片、技術創新片等各類科研專題片10余部,開展主題拍攝4次、活動直播4次,為航空武器裝備的研制、定型、市場開拓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傳播航空精神,持續提升航空文化的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
全年共創作外宣視頻作品61部,全網覆蓋超5000萬人次,一批精品力作持續涌現,以生動、立體、可感的聲像作品大力傳播了航空報國精神,壯大了主流輿論。2部聲像作品獲中宣部、中組部表彰,2部作品登上央視多平臺、新華社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國家主流媒體,不斷強化精品力作的高端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