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促進中小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的形成,為推動“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建設作出貢獻。
基于此,筆者從“教會、勤練、常賽”核心內涵出發,將三者之間的關系有機結合起來。以水平三(五年級)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優化小學足球教學過程,全面系統地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能切實提高學校足球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一、以“教會”為目的,優化教學內容
足球課堂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足球教師應明白,“教會”的主體是教師,“學會”的主體是學生。因此,足球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學,把“以教定學”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更有效地開展足球教學。
1.優化內容,整體教學
《指導綱要》改變了足球技能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將孤立化、碎片化的運動知識與技能整合,使足球教學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系統性等特點。因此,足球教師應該采取整合結構化技能教學內容的方式,以多元動作結構實施模塊化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練活動及競賽活動從而更好地落實“教會、勤賽、常賽”,增強技術之間的有機聯系。
以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在課堂中,足球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對足球腳背正面射門這一單個技術進行教學,更應該設計多種技術動作的組合練習,如,將“運球”與“射門”組合,“傳接球”與“射門”組合,“停球”與“射門”組合等,讓學生充分理解在足球運動中,需要掌握多項足球技術與技術之間的關聯性。
2.合理設計,分層教學
在教學中,足球教師應該提前了解教學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同時結合足球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考慮不同學生的運動興趣、足球基礎、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有效實施教學方法,以此提高足球課堂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足球技能的提升。
以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足球教師首先采用游戲體驗式的教學導入,引導學生大膽地嘗試用腳的不同部位踢球,過渡到用腳背正面射門,讓學生初步建立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的印象。然后足球教師把動作要領歸納為口訣“一撐、二腳尖指地、三射門”,并進行講解示范,以此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明白踢球的部位以及踢球的力度。同時,足球教師要關注每一名學生并進行巡視,根據學生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的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二、以“勤練”為保障,聯動課堂內外
足球技能的形成階段分為泛化階段、分化階段和自動化3個部分,其中“勤練”是足球技能形成的分化階段, 是教學中技能形成的重要階段之一。在此階段,足球教師應合理利用時間,將足球課堂教學和課外練習聯動,充分將足球課堂教學、大課間、課外體育鍛煉等時間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內引領課外,課外推動課內,推動足球技術技能的掌握。
1.把握課堂,提升質量
足球課堂是開展“勤練”的主陣地之一,由于每節課時間的限制以及足球技能的掌握需要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因此,足球教師應以趣味性和挑戰性相結合為原則,合理設計課堂練習內容,有效進行“勤練”,確保足球課堂的教學質量,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和課堂的練習密度。
以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足球教師通過設計“穿球門”的游戲,組織2名學生1組,相距6m站立,其中1名學生兩腳左右打開當作“小球門”,另1名學生先用腳背正面運球3m,再運用腳背正面射門穿過“小球門”,完成1次練習。學生在練習一段時間后,可增加難度,即3名學生1組,其中1名學生兩腳左右打開當作“小球門”,另2名學生相距10m站立,進行傳接球配合,再運用腳背正面射門,比一比誰穿過的“小球門”次數多。
2.內外聯動,持續強化
在足球教學中,學生如果僅依靠課堂練習,足球技能的提升就會較為緩慢。要想讓學生充分掌握足球知識和技能,足球教師應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將課外體育活動和足球大課間作為課堂的延伸,把課堂教學與課外精練緊密結合在一起,并根據學校的活動時間和場地情況,有序開展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練習,構建一體化的“勤練”體系。
以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針對五年級學生,足球教師可利用課外體育活動和足球大課間,設計不同的球感練習和足球組合技術練習(表1),持續強化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
三、以“常賽”為平臺,提升足球技能
“常賽”是學生掌握足球技能后向外展示的階段,也是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有效方法?!俺Y悺笔钦n堂教學的評價途徑之一,是對“教會”和“勤練”效果的檢驗。因此“常賽”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技能水平和足球技術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真實比賽情境?!俺Y悺钡暮诵脑谟谌珕T參加,且足球教師要注重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的綜合評價,再根據比賽中學生真實的表現來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和改進教學方法。
1.課課有賽,全員參與
足球課堂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足球技能、參與足球運動的主要陣地。因此,足球教師在傳授足球技能時,應結合“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進”的教學手段,在每一節足球課堂中,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面向全體學生參與的足球教學比賽,并確保比賽具有一定趣味性、競爭性,充分發揮比賽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提升足球技能的同時,又能有所拓展,進而把足球技能合理應用到比賽中。
以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足球教師根據不同學生掌握技術的水平,分層設計比賽內容,如,針對技能掌握得一般的學生,可以設計單一性的腳背正面射門比賽,即學生距離球門3m,分組進行踢球射門比賽,規定時間內踢進次數多的學生獲勝;針對技能掌握得較好的學生,可以設計組合性的足球比賽,即學生距離球門8m,先進行腳背正面直線運球4m,然后在距離球門4m處進行腳背正面射門,規定時間內踢進次數多的學生獲勝。
2.課外精賽,提升技能
“常賽”不單是同班同學在課堂中進行的比賽,還應遷移到課外競賽中。足球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定期設計各類足球競賽活動,打造主題競賽、班級競賽、年級競賽等活動,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競賽氛圍,學生在“教會”環節中掌握技能,在“勤練”中提升技能,在“常賽”中達到技能的運用,豐富學生的競賽經驗,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以足球腳背正面射門為例,針對五年級學生,可結合腳足球背正面射門技術開展“腳背正面射門”主題比賽、3VS3班級競賽、五人制年級競賽等多種形式的競賽,并設置不同的比賽規則(表2),以此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
綜上所述,足球教師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為目標,圍繞“教會、勤練、常賽”系統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確保三者之間互通互融,以此構建高效的足球教學模式,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育人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