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建

2023-06-11 18:09:29蘇麗娟
財會月刊·下半月 2023年6期
關鍵詞:會計核算

蘇麗娟

【摘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綠色化、 低碳化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此背景下,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全新定位, 成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主體穩定健康發展的根本方向。本文立足“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環境治理高度, 探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建的內涵邏輯, 并基于我國會計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 探索構建適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所需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據此, 從技術支撐、 精準育才、 經費保障層面明確了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實施的路徑, 希冀增強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處理效能,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會計信息披露;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F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3)12-0047-7

一、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報告在充分肯定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基礎上, 從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深入加強環境污染防治、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等四方面, 對未來進一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然而, 囿于當前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 我國地表溫度持續升高, 引發嚴重環境惡化、 資源危機、 生態系統脆弱等一系列問題(王叢虎和駱飛,2023;曹海娟等,2022)。據2022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顯示,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位于全球第一, 其中碳排放主要來源于電力行業(48%)、 工業(36%)。可見, 我國碳排放整體仍處在“爬坡”階段。

為應對這一窘迫局面, 我國亟須將實現“減污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總抓手, 由低碳發展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碳排放權交易作為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遠景目標的重要市場化手段之一, 其本質是通過碳定價策略有效解決碳排放的負外部性問題, 即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以實現全社會的帕累托最優, 倒逼企業加速能源結構轉型(劉雙柳等,2022)。而相關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披露、 核算等功能應用不僅能夠助力碳減排企業進行經濟決策, 還有利于政府了解碳排放基本情況, 助力國家走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確認、 計量和披露方式需要根據新時代發展進度做出相應調整。但由于目前世界范圍內仍未有統一的碳會計計量標準,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建設過程中逐漸出現核算數據不精準、 信息披露不全面、 部門溝通不充分等問題, 難以滿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求(楊博和蔡蘭英,2022;葉豐瀅等,2021)。對此, 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綠色底色”, 碳減排企業會計人員亟待通過最新的智能技術手段強化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功能, 提升生態文明領域現代化治理水平。例如: 將“大數據、 人工智能、 區塊鏈”等智能技術聯合應用, 既能通過數字技術不斷優化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管理權力的行使方式, 亦能從信息源、 信息加工、 信息披露等多環節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以此提升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人員業務處理質效。立足于此, 本文構建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 以期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和實現“減污降碳”提供經驗借鑒。

二、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述評

(一)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研究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的解讀可知, 碳排放權是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單位和個人依法獲得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的一項權利。而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是國家依法對單位和個人碳交易活動實施確認、 計量和披露的方式。現有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文獻頗為豐富, 但尚未形成統一結論。因此, 本文將從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確認、 計量和信息披露等不同層面進行文獻梳理。

1.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確認。就國外研究視角而言, Christian Lininger(2015)認為, 企業既可以在市場中將碳排放權作為流動性資產進行交易, 也可以對碳排放權交易進行遠期控制, 故將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確認為金融工具。Ozy等(2022)認為,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是在企業生產產品或經營過程中擁有或控制的資產, 其不具有實物形態, 故被稱為無形資產。LuTing(2021)則認為,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與其他正常存放的商品類似。就國內研究視角而言, 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之初, 范莉莉和劉鶴(2015)對土地使用權與碳排放權進行比較之后, 指出碳排放權不具備實物形態, 即碳排放權屬于非貨幣資產。趙彥鋒等(2018)則認為, 碳排放權同時具有無形資產及金融商品屬性, 多用于保障企業的生產經營。對此, 王廷章(2020)提出, 碳排放權與現存會計體系中的科目都不同, 應單獨設置科目核算。李文新和王淑娟(2022)贊同新設碳排放權科目的做法, 認為該方式能解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資產歸屬爭議。

2.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計量。就國外視角而言, Silvio Nocera等(2014)認為, 公允價值能夠規避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價格變動對資產真實價值的影響。與之相反, Ke Wang等(2016)則認為, 只有采用當時實際買賣價格作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成本, 才能將污染預防邊際成本與碳排放權邊際成本進行比較。就國內視角而言, 涂建明等(2019)提出, 企業自身運營時需要大量的碳排放權, 故不會以近期出售為目的控制現有碳排放權, 應將該新興資產納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并且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入賬。葛菁等(2021)則主張碳減排企業在計量時將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結合, 并指出若碳排放權因稀缺性成為碳減排企業生產經營的權利時采取公允價值計量, 若碳排放權具有無形資產特點就按平攤遞延收益的方法進行攤銷。

3.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披露。就國外視角而言, 在披露水平上, Rahman(2018)研究分析了馬來西亞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披露水平, 發現企業對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披露水平較低。在披露方式上, Gonenc Halit和Krasnikova(2022)對碳排放會計信息披露方式進行匯總, 發現諸多企業披露方式尚未完善。在披露規則上, Anonymous(2022)對碳排放會計信息披露規則進行評價, 并要求公開交易的企業披露碳排放量及其供應商碳排放量。就國內視角而言, 在披露內容上, 劉梅娟等(2021)、 田豐(2022)對電力行業碳排放的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進行匯總, 發現其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財務報表信息披露不足, 提出完善碳會計、 規范碳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企業自愿披露碳信息意識等方面的解決對策。在披露方式上, 陳輝(2018)從碳會計信息披露、 森林碳匯會計信息披露等角度出發, 發現學術界仍缺少對森林碳匯會計信息披露方式、 范圍等問題的詳細探討, 并提出了未來研究趨勢及方向。

(二)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成的研究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是一個涵蓋多主體、 多層次、 多目標的體系。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進行廣泛討論, 對建立并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核算體系提出了不同見解。閆華紅等(2018)則在財政部頒布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基礎上, 提出了完善碳會計體系的設想, 并構建了一套符合我國企業發展需求的碳排放權會計體系。梁為綱等(2022)指出, 碳排放基準線是碳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 故從碳排放基準線視角出發構建了一套碳市場交易會計體系。藍虹和陳雅函(2022)從法治視角出發探究了我國碳排放的市場機制, 發現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建成為發達國家實現碳減排的核心途徑。此外, 由于現代信息、 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 智能化技術在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中的作用也受到學術界重點關注。如吉斌等(2021)基于區塊鏈技術, 構建了包含碳排放權交易“泛雙邊”交易機制、 “多對多”交易匹配機制的智能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

綜上所述, 眾學者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定位、 意義有著正確認識, 能夠有效引導社會公眾理解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構建的重要理念和實施路徑。綜合現有文獻可知, 雖然針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及其體系構建方面的研究頗豐, 但鮮有學者將中國式現代化納入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建中展開研究。作為逐漸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碳減排企業應按照新方向、 新戰略構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 為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方向、 提供遵循、 明確路徑。因此, 本文將精準聚焦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任務, 充分借鑒現有研究成果, 從理論上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建新內涵、 新內容、 新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三、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構建

(一)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的內涵再界定

建設數字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之一, 要以推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數字化轉型服務數字中國建設。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途中, 各大碳減排企業通過科技化、 智能化技術加速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創新建設, 助力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構建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時, 需明確智能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內涵, 以厘清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的科學運行流程及其處理方式。由于現有文獻尚未就智能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內涵得出一致結論, 本文綜合相關文獻內容與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實踐, 從會計核算、 信息披露、 工作機制的廣義角度探究與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的內涵。

1. 以“智能個人碳賬戶”為依準, 提升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核算精準性。中國式現代化的碳市場發展戰略制定、 交易進程監測等內容, 需要碳減排企業交易核算體系提供準確、 及時、 系統、 全面的會計運行數據。然而, 自2020年12月《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發布至今, 我國各大試點地區的碳排放交易權會計核算仍處在初試階段, 且存在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不成熟、 數據核算不精準等問題, 難以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2022年10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要“完善碳排放權市場交易統計核算制度”。而“個人碳賬戶”與碳排放權統計核算制度息息相關, 是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方式。“個人碳賬戶”與大數據平臺融合應用, 可將各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相關核算人員“個人碳賬戶”組織于同一架構內, 能有效避免碳排放行為分散、 交易數據重復核算等問題, 為實現科學統計與精準測算助力, 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同時, 智能技術能不斷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核算系統進行升級, 擴大“個人碳賬戶”規模, 持續收集統一數據采集與核算標準, 以此滿足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制度所要求的“雙功能、 雙報告、 雙基礎”核算功能需求。總之,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核算系統與“智能個人碳賬戶”融合應用, 可提升會計核算精準度。

2. 以“互聯云共享”為架構, 厘清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工作機制。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機制在于改革, 實現補短板強弱項。因此, 各碳減排企業也要跟隨中國式現代化動力機制進行碳排放權交易會計轉型, 亟須對以往不成熟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工作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這就需要碳減排企業在推動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 打造一套成熟、 科學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工作機制, 進而保障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工作模式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貫徹落實。目前, 部分碳減排企業雖已構建基于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模式的體系運行機制, 但由于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具體工作模式理解尚不深入, 導致內部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并未形成體系, 無法真正發揮節能減排的效用。立足于該問題, 碳排放企業可借助“互聯云共享”平臺, 搭建基于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系統框架(圖1), 促使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始終在數智云系統框架下運行。具體來看, 該系統是以業財融合體系為基礎, 以智能核算、 管理、 服務系統為核心, 以信息采集、 交流為支撐的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云共享機制, 可確保框架內財務與業務數據實時云共享, 滿足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核算、 服務、 管理、 交流的各項基本功能。

另外, 碳減排企業內部會計部門可利用數據分析平臺提取財務數據, 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制度完善與落地實施提供堅實系統與數據基礎。概括而言,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共享平臺是智能財務的基礎, 可將業務流程、 會計核算流程、 管理流程進行融匯, 實現數據互通和共享, 以避免財務職能建設中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

3. 以“遙感監測技術”為驅動, 提升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披露真實性。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藍圖, 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 尤其是高度重視數字化、 信息化發展。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數字化是順應數字發展潮流、 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因此, 創新碳減排企業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 能夠借助數字技術手段輔助碳排放信息披露規范化、 標準化, 推動會計價值提升,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然而, 當前碳排放單位仍因虛瞞謊報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導致披露的供需信息不一致, 進而使信息失去真實性。生態環境部于2021年10月發布了《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數據質量監督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 重點公示4家碳核查機構編造虛假檢測報告、 授意指導制作虛假煤樣、 篡改偽造檢測報告等碳排放權交易報告數據造假行為。這些行為不僅擾亂了碳市場秩序, 還影響了碳排放交易的公正性、 嚴肅性和權威性, 嚴重制約了國家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格局建設的實施進程。對此, 要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求, 從根本上杜絕披露數據造假問題, 碳減排企業可利用“遙感監測技術”(自動化程度的監測手段)補齊碳排放權會計數據監管短板, 解決披露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生成和驗證方面真實性問題。具體而言, “遙感監測技術”能夠在不直接接觸目標物的情況下, 收集、 識別、 分析及判斷信息, 并進行數據可信留存, 有效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同時, 該技術還可通過紅外掃描、 激光雷達探測直接對信息進行跟蹤測量, 快速披露碳排放權交易信息的定點定位與范圍, 方便相關會計人員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狀況調查, 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二)體系框架設計及功能分析

深度融合傳統會計與科技創新是加速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內在要求。該背景下, 智能技術有助于推動傳統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現代化變革, 加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因此, 本文將基于上述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內涵的解讀, 并結合碳減排企業交易核算、 信息披露、 共享協同的業務需求, 構建包括前端服務、 業務部署、 可信數據、 聯動監控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圖2)。

1. 前端服務: 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注冊與管理系統。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 該部分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用戶注冊、 身份管理平臺進行創新, 實現對各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機構組織信息的統一管控。

(1)用戶注冊。該部分旨在為碳排放權交易參與主體進入碳交易市場提供安全賬戶注冊, 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 碳排放權交易參與主體在注冊系統上傳注冊所需相關信息, 包括碳減排單位企業名稱、 行業類別、 企業所在地址、 行業歸屬等信息。第二步, 碳減排企業向碳排放權會計市場相關管理機構提交證明材料, 如碳排放權交易參與人資格申請表、 金融資產證明、 合格投資者評估表、 營業執照復印件、 身份證明復印件等信息。第三步, AI人工智能開展第一輪證明材料審查, 隨后將審查合格的材料傳送至碳排放權交易管理部門相關工作人員業務系統進行人工審核。若審查通過則代表賬戶注冊成功, 若未通過則返回注冊頁面, 并提示信息錯誤。第四步, 碳減排企業在銀行開立碳資產專門銀行賬戶, 并將其與碳排放權交易參與主體進行綁定。注冊登記系統將登記賬戶和銀行賬戶開戶信息推送至交易系統, 隨后在交易系統中自動生成交易賬戶。其中, 系統內部嵌入時間戳功能, 對碳減排企業注冊信息進行全過程、 全方位記錄, 以保障數據不被篡改或刪除。

(2)身份管理。該部分主要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獲取碳排放單位會計人員面部信息, 使碳排放單位會計人員通過人臉識別安全進入系統。隨后, 系統會將識別信息自動錄入信息管理庫, 形成碳排放單位會計人員身份管理檔案。此方式可有效規范相關會計人員身份認證方式, 及時響應因用戶組織、 崗位或狀態等因素變化所帶來的應用系統管理弊端, 從而提高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運行效率。

2. 業務部署: 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運行系統。在完成信息注冊后, 該系統將進一步與可信數據系統相連接, 以滿足業務正常運行需求。基于此, 從碳預算編制、 碳履約成本管理、 碳經營績效管控三方面探究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運行流程。

(1)碳預算編制。該部分主要采用“上下結合”的混合預算法進行碳預算編制, 能夠為碳減排企業會計人員提供及時、 全面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信息, 保證預算編制方案科學制定, 充分發揮上級預算的控制作用, 避免碳減排企業內部出現虛假數據。另外, 碳預算編制方法也可依據全面預算編制方法(增量、 零基、 滾動、 彈性、 固定等預算法)執行業務。考慮到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成本效益原則, 本文將采用增量預算法進行預算, 將責任中心考核、 預算收益與支出掛鉤, 充分挖掘各部門減排潛力。

(2)碳履約成本管理。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 碳履約成本控制能夠減少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運行支出。碳交易責任中心和碳排放責任中心的設立, 一方面要明確各業務部門的責任和義務, 另一方面要貫徹責任成本理念。碳排放企業會計人員亟須融合自身實際境況開展碳履約成本管控, 具體來看: 第一步, 通過“遙感監測技術”功能選取執行制度范圍與選定實施基礎碳履約成本制度主體, 并對實施主體進行監管及反饋; 第二步, 系統將不同的碳履約費用分配至成本庫, 同時對信息進行成本動因核查; 第三步, 運用武斷分攤、 直接歸入、 作業動因等方式, 將碳履約成本依次分配到各產品; 第四步, RPA將產品分攤的間接費用與直接成本費用相加, 得出碳排放交易產品最成終成本。

(3)碳經營績效管控。該部分是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的核心環節, 也是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內部經營與激勵得以實施的重要依據。第一, 目標制定。首先, 碳排放企業管理層通過調動可信數據系統提取碳減排企業歷年碳排放權交易業務、 年度碳減排工作重點等數據, 并將數據傳輸至未來發展量化目標資源庫; 其次, 碳排放企業管理層根據所獲取數據制定目標; 最后, 管理層將所定目標上傳至數據庫。第二, 指標確立。在設定碳經營績效考核目標后, 碳減排企業會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自身的碳績效考核指標, 在原有指標基礎上添加新參數, 并通過“遙感監測技術”驗證指標合規性與真實性。第三, 評價與結果分析。首先, 在碳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基礎上, 系統自動選擇合適方法(如數據接口采集、 直接拷貝采集等方法)采集碳經營績效考核信息; 其次, 系統對碳績效數據進行定量分析與計算考評計分, 生成相關考核結果; 最后, 碳減排企業管理層會對碳經營績效工作執行成效進行分析, 查出潛在風險及誘因。第四, 檢查與糾錯。根據上述碳績效評價結果與潛在風險數據, 碳減排企業管理層可調動風險識別技術對考評數據進行檢查, 將不符合考評標準的數據存儲至錯誤數據庫。碳減排企業管理人員可通過調動錯誤數據庫內的數據對員工進行督促, 并提醒部門或員工糾正錯誤, 促使其按照預定路徑或目標向前推進。

3.可信數據: 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匯處系統。中國式現代化的數據治理體系要求加強數據處理、 儲存等方面的安全, 發揮科技創新在促進中國式現代化數據風險治理方面的獨特作用。該系統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治理要求, 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數據實施可信采集與可信存儲。具體而言, 系統通過大數據、 人工智能以及云平臺技術工具, 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數據進行安全采集、 智慧整合、 安全處理、 高效匯集, 為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處理提供可信信息支撐。

(1)數據可信采集。此模塊主要運用數據接口采集法、 直接拷貝采集法、 備份恢復采集法, 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外部數據與內部數據進行數據可信采集。第一, 數據接口采集法。該方法是通過云計算平臺實現端口互聯, 碳減排企業系統端口與數據端口相連接, 以此完成數據采集。第二, 直接拷貝采集法。碳排放權交易信息系統中圖像識別技術可對桌面非數據庫數據(TXT和EXCEL等文件)或者數據庫數據(ACCESS數據庫、 DEB數據庫等文件)進行直接采集、 識別、 讀取。第三, 備份恢復法。此方法可劃分為應用軟件生成備份法和數據庫系統生成備份法, 且為確保數據的可信性, 聯合人工智能對收集數據進行歸類、 篩選。

(2)數據可信處理與儲存。此模塊通過將采集數據進行過濾、 排序、 整合, 按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分類存儲于數據庫, 可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人員使用與查詢提供極大便利。數據可信處理通常是按數據周期(如近一年數據)進行處理, 且對歷史數據進行定期處理(如每月月初), 其具體處理流程可分為以下幾步: 一是數據過濾。主要采用OCR智能識別工具對重復、 錯誤、 失效等數據進行排查, 自動將重復、 失效數據進行刪減, 并將錯誤數據傳輸至排除庫。同時, OCR智能識別工具基礎根據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需求與最新數據動向篩選出一套規范、 可用的數據資源。二是數據排序。主要通過人工智能流程自動化(RPA)自動按照排序字段, 將過濾完畢的數據進行在線排序。三是數據整合。 流程自動化機器人會根據時間、 地域梳理、 匯總數據。將整合處理完畢數據固化成風險模型。四是數據儲存。將整合完畢的數據與風險模型分層儲存于正式數據庫, 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體系提供高效、 可信的數據支撐服務。

(3)敏感數據信任加密。敏感數據不被泄露是每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企業各業務部門最關切的問題之一。因此, 該部分將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加密”與“安全標簽”兩種方式保證敏感數據安全性。“人工智能算法加密”具體運作流程為: 其一, 系統驅動人工智能算法將敏感數據分類儲存于云平臺數據集市中; 其二, 系統依據指定算法將數據組合成加密密鑰, 并存入密鑰表中, 以此確保傳輸中敏感數據的安全。“安全標簽”具體流程是: 第一步系統將“安全標簽”嵌入原始數據, 形成新型數據單元結構; 第二步系統將大量的數據倉儲單元安全技術綜合嵌入信息云共享平臺, 通過訪問授權的方式進行控制。上述兩種敏感數據信任加密技術既有效地保證了數據集市數據存儲、 流通過程中的安全性, 亦能夠使碳排放權交易過程和會計成果的應用變得更為便捷與高效。

4. 聯動監控: 智慧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風險識別系統。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構建的會計風險識別系統主要用于識別碳排放權交易風險信息, 可在交易前對交易雙方資金和碳配額進行會計審查, 以此保障碳市場交易安全運行。該系統的核心作用點在于建立“監督、 檢查、 跟蹤、 落實、 評價”多位一體的聯動監控系統, 從而指導碳排放企業構建全渠道的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風險監測系統, 以此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整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風險監測體系涵蓋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1)風險量化。此部分是通過概率論、 統計學數學方式與“數據挖掘”技術識別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風險點與異常交易風險特征。隨后, 系統會根據風險特征自動匹配風險指標(KRI), 實現風險監測思路量化。

(2)風險建模。在完成風險量化基礎上, 系統內的數據挖掘、 智能算法技術會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環節、 經營活動、 賬務報表、 資產管理等進行分析, 隨后形成風險固化模型, 以滿足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業務風險檢測。

(3)風險預警。根據預設的風控模型類別、 風險程度以及業務性質, 系統會自動執行不同的預警機制,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不同風險事項變更風險預警, 如交易異常預警、 非資金業務異常預警、 資金流動異常預警、 信息共享異常預警。同時, 系統根據風險提示將信息推送給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風控管理人員。

(4)風險處置。基于定期監控、 在線監測、 聯動控制、 離線監測等方式, 并結合不同的響應機制, 系統可在碳排放權交易風控部門與會計業務部門之間建立風險協查處置流程。同時, 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相關人員能夠通過各項風險甄別分析手段(如失誤樹分析法、 風險調查列舉、 分解分析法、 交易狀況分析法), 精準排查風險事件。

(5)風險報告。根據上述風險監控方法及風險識別機制, 碳減排相關風控人員能夠全面掌握風險分布、 風險狀況、 風控遷移等情況, 從而出具碳排放權交易風險報告, 助力碳減排企業更好地執行業務。

(6)風險知識庫。風險知識庫可為碳排放權交易會計提供風控信息, 如碳排放權交易會計風險點、 案件經驗、 法律法規、 制度規范、 監測規則、 檢查點、 風險模型等信息, 能夠對碳排放權交易會計信息實施發布、 維護、 引用、 歸檔、 儲存、 查閱等一系列管控。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曹海娟,吳小娟,李晶.雙碳目標下企業碳排放權會計處理問題探析[ 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12):68 ~ 70.

范莉莉,劉鶴.碳無形資產演繹路徑研究[ 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10):20 ~ 23.

吉斌,昌力,陳振寰等.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設計與應用[ 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1(12):1 ~ 10.

藍虹,陳雅函.碳交易市場發展及其制度體系的構建[ J].改革,2022(1):57 ~ 67.

李文新,王淑娟.“雙碳”目標下我國碳排放權會計核算改進建議[ J].財務與會計,2022(8):56 ~ 59.

梁為綱,趙曉麗,周凌峰等.碳交易市場體系中的碳排放基準線:應用實踐、研究進展與展望[ J].環境科學研究,2022(10):2244 ~ 2251.

劉雙柳,陳鵬,程亮等.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協同應用研究[ J].環境污染與防治,2022(12):1682 ~ 1685.

田豐.我國碳排放權會計應用的現實問題及改進建議 —— 以A股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為例[ J].財務與會計,2022(9):45 ~ 49.

涂建明,遲穎穎,石羽珊等.基于法定碳排放權配額經濟實質的碳會計構想[ J].會計研究,2019(9):87 ~ 94.

王叢虎,駱飛.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政策的理論基礎、演進邏輯及創新發展[ 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3(1):43 ~ 53.

閆華紅,石佳,鞏曉薇.對構建與完善碳排放權會計體系的思考[ J].財會月刊,2018(13):61 ~ 68.

楊博,蔡蘭英.“雙碳”目標下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會計的發展研究[ 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8):86 ~ 89.

葉豐瀅,黃世忠,郭緒琴等.碳排放權會計的歷史沿革與發展展望[ J].財會月刊,2021(21):154 ~ 160.

趙彥鋒,李金鎧,張瑾.基于碳排放權屬性的碳資產確認與計量[ 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8(5):1 ~ 4.

Anonymous. Evaluating the SEC's proposed carbon emissions disclosure rule[ J].Regulation,2022(3):34 ~ 38.

Christian Lininger. Consumption as a base for emission accounting and as a policy base[ J].Consumption-Based Approaches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2015(2):17 ~ 40.

Gonenc Halit, Krasnikova Antonina V.. Board bender diversity and voluntary carbon emission disclosure[ J].Sustainability,2022(21):14418.

Haliza abdul Rahman.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in malaysia: Engaging the public[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lay-nusantara Studies,2018(2):55 ~ 77.

Ke Wang, Yi-Ming Wei, Zhimin Huang. Potential gains from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 A DEA based estimation on abatement cost savings[ J].Omega,2016(63):48 ~ 59.

Lu Ting. Research on confirm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rights[ J].Academic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cience,2021(6):040601.

Ozy D. Melgar-Dominguez, Mahdi Pourakbari-Kasmaei,Matti Lehtonen,José R. Sanches Mantovani. An economic-environmental asset planning in electric distribution networks considering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and demand response[ J].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20(181):106202.

Silvio Nocera, Maurizio Murino, Federico Cavallaro. On the perspective of using multiple agent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for determining a fair valu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 planning[ 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60):274 ~ 283.

猜你喜歡
會計核算
談營改增對建筑行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論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
中國市場(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房地產企業會計核算的難點與重點
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會計核算的要求
合同能源管理會計核算優化對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4
對房地產開發成本和銷售會計核算的分析
新準則下政府補助的會計核算及涉稅處理
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存在問題及對策
“營改增”對于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初探
中國商論(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4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若干問題探討
中國商論(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亚洲天堂免费|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一区成人|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国产欧美日韩91| 中文字幕在线看|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网久久综合| 亚洲女人在线|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99性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欧类av怡春院| 久久黄色视频影|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性69交片免费看| 欧美国产在线看| 久久国产拍爱|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91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色成人综合|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爱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九九香蕉视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激情午夜婷婷|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超碰色了色| 欧美一级色视频|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欧美五月婷婷|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91精选国产大片|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女人天堂av免费| 国产福利拍拍拍|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址|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