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桔

2023年年初至今,內地股市整體表現乏善可陳,除中特估和人工智能外,其余板塊快速輪動但缺乏持續性行情,因此主打A股的公募基金也是冷熱不均,沾邊熱門主題的基金產品會走勢出眾,而這樣的分化也投射到內地出海投資的QDII基金身上。
截至6月6日收盤,在內地的現存QDII基金中,暫時排在前兩位的均為主動型產品,它們分別是廣發全球精選人民幣和華夏全球科技先鋒,兩者最新年內收益接近40%一線。冰火兩重天,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2023年至今凈值下跌超過20%暫時落后,由此計算出這一主要征戰境外的品類,首尾的業績差竟然超過了60%。
就其中頗受關注的產品來說,頂流明星張坤的兩只產品表現中規中矩,其中管理時間更長的一只年內下跌約10%,而管理時間稍短的一只年內上漲約為2.32%。同樣是頂流A股基金明星,有“玉面少俠”之稱的楊瑨管理的明星基金匯添富全球移動互聯格外惹眼,該基金今年的凈值增長率約為27.39%,在同類的14只基金中排名暫居第一。
接受《紅周刊》采訪時,目前業績領先的華夏全球科技先鋒基金經理李湘杰指出,今年至今取得較好成績來源于兩個重要的投資決策。首先是由上而下的宏觀經濟假設投資決策:只要加息的壓力鍋蓋拿開,美國經濟復蘇動能將再起,而且會非常強勁,所以積極做多;其次是行業及賽道的選擇:只要美國經濟重回成長軌道,藍籌科技股將是助推經濟和股市重新起漲的領頭羊,所以選擇重倉以AI人工智能及資料中心為主的大型藍籌科技股,首先是最核心的大算力芯片,其次是相關的大算法模型、高速互聯及存儲、相關云服務及軟件、尖端半導體制造及AIGC應用等等。
“現如今我國公募QDII快速發展,從2007年的15個國家及地區擴容至目前的35個。但是,盡管公募QDII覆蓋范圍廣泛,但個基層面卻非如此。部分國家及地區只有少數基金參與配置,例如最小投資市值國家匈牙利目前也有12.67萬元市值配置,其次馬來西亞、智利分別是20.01萬元、26.6萬元。匈牙利、馬來西亞、智利等國家也僅摩根全球新興市場混合一只基金有所配置,除此之外一些北歐等較為發達國家也是同樣。此類現象造成的結果就是,可供投資者所選擇的標的較少,未能真正做到全球投資。”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指出問題所在。
從目前的年內排名來看,在華夏、廣發兩只產品的后面,《紅周刊》發現是一長串的指數基金名單,直到第18和19位才分別出現了國富全球科技和匯添富全球移動互聯,而前者現任的基金經理也不乏出色者,“國富三劍客”中的徐成赫然在列。從排頭兵暫時的結果來看,指數QDII似乎大面積跑贏了主動型QDII,那么能夠排在前列的QDII有何獨到之處呢?
首先看華夏全球科技先鋒,這只成立于2018年4月中旬的基金,目前已經走過了5年的時間,從去年至今業績表現大開大合,該基金從去年全年的同類最后一位升至今年的同類第一位,背后還是和重倉的行業與重倉個股表現有關。
具體說來,該基金3月31日時的十大重倉股中,不僅迄今年內有兩只漲幅翻番,而且全部的重倉標的漲幅超過25%。從基金經理的持倉特點來看,其前五大重倉占比都超過了9%,但后五大重倉占比均不到5%,因此前五大公司更具決定性意義,而它們包括了特斯拉、蘋果、英偉達、微軟、超威半導體,近期因業績亮麗走勢一飛沖天的英偉達年內漲幅已經超過150%。
而基金經理對于看好的標的敢于高比例配置,例如首季第一大重倉特斯拉,上一季度還不在十大重倉股的行列,但是本季卻憑借9.90%的被持倉占比一舉升至首位。
對比來看,去年四季度重倉股中的聯合健康集團、谷歌、亞馬遜、高通在一季度退出前十,其中聯合健康集團2023年至今股價回撤接近9%。在基金一季報中,基金經理李湘杰觀點清晰地表明三個看好:“我們看好美國互聯網公司的持續成長;我們看好美股半導體板塊;我們也看好以SaaS為主的美股軟件板塊。”
在書面回復《紅周刊》采訪時,李湘杰也對接下來的思路有了規劃:“我們分析判斷美國升息循環結束,全球經濟將在第二季度落地。中國經濟及美國經濟,都將在下半年逐漸復蘇。明年或回到正常成長的軌道。所以港股及美股逢低都是可以布局的。尤其是布局AI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技成長股,短中長期的投資機會及能見度都是最好的。”
而其對于人工智能的堅定一如既往:“AI人工智能的投資機會,是大級別的科技發明。這是AI的iPhone時刻,至少可以發展5—10年的投資大機會。如果投資者錯過了互聯網+及新能源車的投資機會,更好關注這次改變人類歷史的AI+投資機會。”
對比來看目前幾乎并駕齊驅的廣發全球精選人民幣,仍以基金一季報為例,我們能夠看到它和前者有部分重合一致的標的,具體包括了微軟、英偉達、超威半導體、特斯拉、臉書。不過相區別的標的也占據了半壁江山,特別是投資者耳熟能詳的臺積電連續多季上榜,拼多多在第一季度也被基金經理收入囊中。
與李湘杰觀點基本一致,該基金的現任經理李耀柱也是篤定看好人工智能,他在季報中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我們相信醫學、材料學、物理學等領域都會有飛躍的發展,擁抱人工智能是未來重要的投資機會。一季度配置方面,本基金一如既往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投資方向,重點配置了算力芯片、云計算、垂直軟件應用、網絡安全等方向,未來我們會在人工智能賦能的領域尋找更多投資機會。”
接受《紅周刊》采訪時,李耀柱分析了個人看法:“海外加息放緩是推動科技股估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從去年開始的加息預期一直壓制科技股的盈利和估值,今年在加息放緩的背景下,盈利和估值情況都有望提升。美國經濟在加息和銀行危機中含有一些風險,而資產負債表強勁的科技公司成為市場的防御首選,這些因素共同推動海外科技股的近期漲勢。如果去看海外科技公司的動態PE(NTMPE),縱向對比歷史,其實并沒有處于一個高估狀態,而通用人工智能的行業革命將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我們認為可以關注后市的機會。”
“通用人工智能的爆發和軍備競賽帶來了一系列上游算力芯片產業鏈的高度緊缺,龍頭公司的產品收入一季度實現環比翻倍,業績超預期,這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他同時強調。
除去從公司角度審視外,從主動型基金現任的基金經理角度來分析,根據《紅周刊》的統計,其中最有名兩位就是張坤和楊瑨,前者的江湖地位不用贅述,后者目前的管理規模也接近250億元。
楊瑨選擇標的的思路顯然不局限在人工智能單一領域,比如他彼時還重倉了愛奇藝、亞馬遜、新東方等公司,然而愛奇藝股價表現乏善可陳,年內迄今還體現為下跌。此外,他對于半導體公司的選擇也有新的角度,他所選的并非大名鼎鼎的臺積電,而是亞德諾。不過,他在去年四季度重倉中剔除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重倉中剔除蘋果,似乎說明他的投資思路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瞄準龍頭而已。
在基金一季報中,他表示:“本基金主要投資于海外市場,中長期堅持布局以下投資脈絡: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所驅動的數字化浪潮及其相關的軟硬件應用;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相關基礎設施的半導體龍頭企業;具備用戶黏性和行業定價權的互聯網龍頭企業。”
對比來看張坤,則呈現出的重倉思路和行業是完全另外一番光景,我們以業績更好的亞洲精選為例分析,張坤還是遵照契約規定主要在亞洲市場掘金。目前從后視鏡的角度來看,假設3月31日時的重倉股未有調整,年內迄今對組合貢獻最大的無疑是漲幅超過35%的臺積電,其次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海洋石油。
從當季來看,張坤組合里更為重要的是頭三號重倉股,因為它們的配比均超過了8%,但是具體的表現卻乏善可陳,騰訊和阿里巴巴體現為小漲小跌,第三大重倉SEA年內漲幅超過15%,作為第一家在紐約上市的東南亞網絡企業,它的主營為電商、游戲、網絡金融三大服務領域,特別是騰訊與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再疊加考慮十大重倉中的美團—W、京東,似乎能夠看出張坤對于互聯網科技龍頭仍是青睞有加。
在該基金的一季報中,張坤則表示:“本基金在一季度股票倉位基本穩定,對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科技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金融等行業的配置,另外,在區域分布上配置得更加均衡。個股方面,我們仍然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
再看這只當年由歐陽沁春所打造的匯添富全球移動互聯,同樣是經歷了去年業績不佳、今年奮發圖強的走勢過程,不過其重倉思路與前兩只產品差異明顯。仍然以基金一季報為參考坐標,首先是重倉股的配比思路不同:第一重倉股微軟不僅被連續重倉了多個季度,而且重倉占比逐季提高,3月31日時達到了8.81%的高點水平;同時,他也在第一季度新進重倉了英偉達。此外,他在首季新進重倉的賽富時也表現不錯,年內至今漲幅超過了50%。
接受《紅周刊》采訪時,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師李夢一(化名)指出,目前國內QDII基金的投向還是相對單一,香港和美國是占比最大的兩個區域,分別達到62%和29%,剩下還有8%的倉位QDII投向了A股,這也能解釋為何今年以來QDII首尾業績差同樣巨大,主要投向美國上市的海外公司的基金普遍獲得了漲幅,而投向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產品大多收跌。
從年內暫時表現不佳的QDII基金來看,大多也確實為投向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產品,根據《紅周刊》利用Wind所統計的結果,截至6月7日收盤,內地的26只QDII基金2023年以來的跌幅超過了10%,其中暫居末位的產品跌幅超過了20%。從產品的名稱來看,其中帶有“香港”字眼的產品居多,這也跟今年港股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有關。
在這些QDII基金產品中,華安基金是較少的旗下有3只產品入圍的公司,分別包括了兩只主動產品華安香港精選、華安大中華升級以及一只指數型ETF華安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
就兩只主動型基金而言,都是由翁啟森和蘇圻涵來搭檔管理的,因此兩只基金在實戰中的問題如出一轍,以其中表現更為遜色的華安大中華升級為例分析。
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1年的5月17日,上述兩位基金經理從成立伊始就開始搭檔合作,但是該基金最新的年化回報卻僅僅約為2.08%,在全部的9只基金中排在第六位。尤其是2023年以來,其A類份額同一時間段凈值下跌約為12.55%,在同類基金中已經排在了倒數第三位。

數據來源:Wind,數據截至6月6日
從具體的重倉持股來看,基金經理在一季度還是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調倉換股,也就是僅僅保留了上一季度的騰訊、美團、中國海洋石油3家公司,從調倉的效果來看,基本上可以說是正負相抵。比如新進重倉的招金礦業、中芯國際年內漲幅都超過了25%,但是同樣新進重倉的森松國際、東方電氣年內下跌也在20%一線了。
在基金季報的總結中,其實基本也能找到年內業績落后的答案。兩位基金經理表示:“今年的港股市場兩個主線,美國通脹和中國增長。對于美國通脹,我們認為拐點已經顯現,疊加硅谷銀行導致的流動性危機下,聯儲救市,變相放水,分母端的不確定性正在消退。對于增長,兩會經濟強刺激政策預期落空,經濟強復蘇仍有待驗證。市場有望出現結構性的行情,成長股可能跑贏。在報告期內,基于我們對于市場結構的判斷,我們看好前期估值出現大幅修正的互聯網,創新藥等成長性行業。”
另接受《紅周刊》采訪時,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表示:“從表現排名靠后的基金,較多投資于港股,尤其以港股醫藥、生物科技主題的基金為主,還有部分投資于港股科技股。截至目前,跌幅最多的3只基金分別是,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混合(470888),華夏新時代混合(美元現鈔)(012925),匯添富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513280)。今年以來恒生生物科技指數(HSHKBIO)表現并不佳,年初至今下跌約18%,包括百濟神州、藥明生物、石藥集團等在內的重倉股普遍下跌,大幅拉低了指數點位,也是此類QDII基金下跌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