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已經成了教學的常規。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加強學生主體參與深度的探討,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數學課上,都能夠深度參與數學課程的學習,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強化數學核心素養。
一、以數學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層層深入,激發學生深度參與的激情。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參與的教學模式,已經成了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傳統的以教師講解代替學生學習的現狀,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建立開放性的數學課堂結構,以數學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全面思考、深度探究,在學習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并學會數學知識的運用,以數學思想去進行更為廣泛的數學活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不斷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去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決心和信心。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會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且能夠通過觀察歸納,獨立發現移項法則。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讓學生熟悉利用等式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過程,學生在數學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歸納出移項法解方程的優越性,并在此過程中通過深度思考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并努力嘗試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歸納概括能力。以問題為導向優化數學課堂,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深度探究,是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并能夠在此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
學生主體深度參與課堂教學,需要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程的學習當中,學會自主探究,在教師還沒有授課的時候,能夠通過自主預習,發現問題并在課堂上與學生和教師一起分享自己的預期所得,并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探究,去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教師也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自己思考方式上的不足,在動手操作中提升數學知識的建構能力。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一些自己無法通過努力解決的數學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啟發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努力的去主動探索,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鼓勵學生主動在提出問題之后去解決相關問題。主動探究的方式多種多樣,一方面表現在課前可以與同學商議如何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將自己不能理解的數學問題拿到課堂當中與其他同學和教師一起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生主動探究獲得的知識結構比教師被動的教學得到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印象會更為深刻,也會更好的運用到數學知識的運用當中,也強化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如在《勾股定理的應用》一節課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勾股定理的應用,并讓學生能夠在數軸上表示無理數。在教師正式授課之前,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思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去進行數學知識的預習,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猜想論證等主動探究,在體會數學嚴謹性的同時,會產生一些數學問題,對勾股定理的應用也可能會有一些不理解,當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數學課堂的時候,教師結合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重點講解,引發學生更加深入積極的思考,學生通過深度的課堂參與逐步構建了數學知識,學會了勾股定理的應用。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寬數學知識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夠自主探究,但是有些學生即便是被動學習,也不愿意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為了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深度參與課堂進程當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同一個數學活動當中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質疑問難,各抒己見,合作辨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深度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思考當中。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恰當的積極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教師要為每一次的合作學習安排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充分運用數學思維開展深度學習,學生在同組異質的數學合作學習小組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讓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等等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如在《正方形》一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合作小組中去探索正方形的性質,并且發現正方形判定的定理。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通過動手操作,去觀察和推理,歸納出正方形的性質不僅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團結協作交流的精神,而且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小組中深度參與課堂進程,并在探索過程中發展的合情推理能力,完成了正方形性質以及判定的知識建構。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時候,也要實時給予學生客觀正面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合作參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合作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夠達到學習目標,也就激發了學生的深度參與熱情。
總之,學生主體深度參與課堂教學,不僅是數學發展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學生數學能力以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這就要關注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在同一數學課堂中都能夠獲得數學能力的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