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芳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雅斯貝爾斯
三尺講臺,默默耕耘;春蠶燭光,潤物無聲。在“教育崛起,教師為基”的今天,一位位平凡而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風雨中守護,在信念中堅守,用自己的愛心演繹了一曲曲動人的奉獻之歌。
師者,以德而耕,收獲山河。
人間春色本無價,筆底耕耘總有情。甘將心血化時雨,潤出桃花片片紅。2016年9月,我正式站上了講臺,終于實現了我的人生理想——成為一名光榮而偉大的人民教師。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教師的思想境界、道德水準、品德修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系著學生一生的成長。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用愛和尊重對待每一個學生,愛讓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尊重讓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
作為班主任,我利用班會和學生所學知識,非常好的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教孩子們與人相處要真誠,與人相處要寬容,與人相處要團結協作,與人相處要學會尊重別人;我教孩子們想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那就要大大方方、彬彬有禮、要有愛心、要樂觀堅強;我教孩子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工作,都要有勤奮刻苦的精神,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我不僅抓住班會這一契機進行思想教育,做得更多的是抓住給學生寫評語這一契機進行思想教育。隨堂作業、家庭作業等隨處都有我發自內心對學生的表揚、鼓動、稱贊和溫馨的提醒、善意的批評。今后我還要繼續努力,塑造學生的靈魂,做個優秀的“工程師”。
師者,澆花澆根,育人育心。
“你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整個世界。”
教育的對象應是全體學生,不能厚此薄彼,造成被動局面。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一個被你忽視的學生,無足輕重,他可能只是班級的七十分之一,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他就是百分之百,是全家人的期望。身為人民教師,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手里,我們就要全心全意,做到不拋棄、不放棄,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我們的學生都成為一個合格的祖國的接班人。
“潛力生”,一個令老師們絞盡腦汁的敏感代名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用更多的愛心、耐心、信心去幫助他們。我們班張一諾同學,開學初第一次見到她,微胖的身材,蓬亂的頭發,低著頭,對于老師的提問一問三不知,從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恐懼、無助與自卑。經過我從多方面的了解,得知了張一諾同學學習困難的原因:父母工作忙,家長疏于對她生活、學習上的關心和督促;自己自制力差,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針對一諾的情況我首先動之以情,消除其戒備心理,幫孩子梳頭、整理衣冠等;然后曉之以理,增強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利用下課時間和她溝通班級學生們誰表現的好?好在哪里?誰有待改進?哪些方面需要注意?接著堅持正面教育,發現她的閃光點,字體工整、愛勞動、懂禮貌,長善救失,提高她的自信心;再次利用集體的力量,讓活潑、學習積極性高的同桌王雅涵做一諾的小老師,結對幫助,齊抓共管;最后持之以恒,堅持引導與及時評價,鞏固轉化成果。第二次隨堂檢測,一諾數學成績從不及格到優秀,一個重大的突破,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們全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其實對我震撼最大的不是張一諾的成績,而是她的改變,現在的一諾自信、開朗、勇敢、大方,這才是我想看到的,我的學生該有的樣子。
師者,如澤如炬,雖微致遠。
教師工作,艱辛而神圣,我相信我們付出的辛勞都會有收獲,在教書育人的三尺講臺上,我們付出的是一份份汗水,但我們收獲的是一份份充實的、沉甸甸的情感,希望我們一如既往,靜下心來教學,潛下心來育人,一定能夠實現我們自己投身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
2013年在大學期間我已經開始兼職輔導學生,時至今日,曾經的孩子們有的已經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有的已經參加了工作,歲月一天天流逝,但我們的師生感情卻深遠悠長,忙碌的他們時而發信息關心我的生活,時而打電話談談心,滿滿的懷念與欣慰,我不是最好的老師,但我敢說我是最用心的老師。一路走來,從一個稚嫩的、膽怯的新手型教師到現在的落落大方,具備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成熟型教師。我只希望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傳道、授業、解惑。
我不迷茫于遠處的群山,卻執著于腳底的土地。堅持做有溫度的教師,做有溫情的教育。堅信:三尺講臺也許不會光芒萬丈,但一定會溫暖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