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麗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能夠認識和理解文章中所講述的內容,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在進行閱讀題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句子的意思,還要指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積極運用學生自身的獨特性、思想性和創造性,與作者的精神世界相聯系,更好地去理解文本的核心內涵。
一、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自學能力
閱讀教學的一個特點,就是讓學生自主預習,先對文章有基礎的了解,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對文章進行初步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學習能力。教師應明確預習任務,充分進行課前導讀。首先,教師應當在課前點明主題,布置學習任務,借助工具書來掃清字詞句的學習障礙,提前把本文的生詞生字標注出來理解意思;其次,要求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畫,批注出自己有想法有理解的地方,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受。在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要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進行預習閱讀。
二、搜集資料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面對一篇新的文章,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們通過多種渠道去獲取與本文有關的信息,例如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等方面的知識,對于理解文章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應當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多種途徑給學生帶來更多有幫助的信息,教給他們尋找有用信息的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擴展延伸,正確導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教師不能只著眼于課文本身,而是堅持智育與德育相統一的原則,在培養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滲透一些思想性、情感性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教師結合本課的德育目標,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操,設計合理的拓展訓練,在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在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的同時,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綜上所述,開展語文閱讀題教學,教師應深入文本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核心情感,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審美內涵和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