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棟



摘要 抗滑降噪瀝青路面的空隙率較大,可快速排出路面積水,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與降噪能力,屬于新型環保路面結構。文章論述了抗滑降噪瀝青路面的優缺點,并以某一公路工程為例,探討了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前期準備、混合料攪拌、混合料運輸、混合料攤鋪、混合料碾壓等施工技術要點和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研究結果表明,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使用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可提高瀝青路面的抗滑能力與降噪能力。
關鍵詞 公路工程;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 U416.21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0-0135-03
0 引言
雨雪天氣導致公路路面濕滑,直接影響行車安全。因此,為了保障雨雪天氣下的行車安全,提高公路路面抗滑性能十分重要。抗滑降噪瀝青路面結構具有空隙率大、舒適、環保等特點,可及時排除路面積水,對瀝青路面與輪胎間產生的噪音起到較好的吸收作用,可降低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和公路行車噪音污染。基于此,該文就公路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展開探討,以供大家參考。
1 抗滑降噪瀝青路面的優缺點
抗滑降噪瀝青路面結構是一種骨架空隙路面結構,空隙率大于24%,可將路面積水快速排出,具有降噪和抗滑作用[1]。但是,該路面結構的耐用性較差,故在公路瀝青路面結構設計中,應合理控制空隙率的大小。抗滑降噪瀝青路面表面特征示意圖如圖1所示。
1.1 優點
抗滑降噪瀝青路面主要具有以下優點:①減小噪聲。因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較大,故抗滑降噪路面結構的連通性較強,能夠較好地吸收部分公路路面噪音,提高駕駛人的行車舒適度[2]。②提高駕駛人的行車安全性。因該路面可快速排出路面雨水,所以在雨天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保證駕駛人的行車安全。
1.2 缺點
抗滑降噪瀝青路面主要缺點表現在以下2方面:①該路面結構的空隙率較大,易被雜物和灰塵堵塞,削弱路面的排水與降噪能力[3]。②該路面的耐久性較差,對黏結料提出十分高的要求。因此,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亟待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解決路面孔隙堵塞問題。
2 工程案例
某公路工程總路線長度為15.8 km,路基寬度為24 m, 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為60 km/h。該公路所在地區經常下雨。為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該公路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噪聲干擾,綜合考慮后,最終決定選用抗滑降噪瀝青混凝土路面。為提高該公路瀝青路面的抗滑與降噪性能,在施工中選取其中1 km作為試驗路段,旨在通過試驗來確定最佳的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案。
3 施工原材料的選擇
3.1 細集料
細集料的顆粒粒徑大小范圍為0.075~2.36 mm。在瀝青混合料中,細集料含量較少,主要作用是加大粗集料表面瀝青膜的厚度,提高黏結性能,可填充瀝青混合料骨架之間的空隙。因為天然砂與瀝青的黏附效果較差,且其顆粒呈圓球狀,直接影響瀝青混合料的耐高溫性能,再加上石屑內含有很多粉塵,綜合考慮后,該工程選用與瀝青黏附效果好、質地堅硬又干凈的石灰巖作為細集料。
3.2 粗集料
粗集料的顆粒粒徑大于2.36 mm,使粗集料的骨架結構能承擔大部分荷載。在瀝青混合料中含有至少90%的粗集料,粗集料的性能好壞直接影響瀝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學性能。研究發現,粗集料的力學指標、表面紋理與瀝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為避免瀝青路面在粗集料壓實作用下斷裂或破碎,保證瀝青混合料的抗滑初始值,需嚴格控制粗集料的針片狀含量與抗磨耗性能。在該工程中,選取花崗巖、輝綠巖、石灰巖這3種巖石進行性能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發現,在這3種集料中,針片狀含量最少的為輝綠巖,表明利用其制作形成的瀝青混合料具有較高的抗滑初始值;花崗巖的磨光值試驗結果較好,但其沖擊值、磨耗值、壓碎值的試驗結果較差;輝綠巖的壓碎值、沖擊值、磨耗值指標約為輝綠巖與石灰巖的3倍。由此可見,輝綠巖的抗滑性能最好,該工程決定選用輝綠巖作為粗集料。
3.3 礦粉
在瀝青混合料中,加入適量的礦粉可提高瀝青混合料的黏度,加大瀝青膜的厚度。該工程選用石灰巖作為礦粉,并根據施工技術要求與規范試驗方法來檢測礦粉。
3.4 瀝青膠結料
在瀝青混合料中,加入適量的瀝青膠結料,可固定與黏結粗集料,有助于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提高。因該公路工程對抗滑降噪瀝青路面運用環境提出非常嚴格的要求,故應選擇黏結效果十分好的改性瀝青,以保證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的使用耐久性與路用性能。該工程選用SBS改性瀝青作為瀝青膠結料。
3.5 礦料級配設計
為保證瀝青路面具有較好的抗滑降噪效果,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控制在18%~22%之間,然后進行礦料級配設計。其中,礦料級配設計結果如表1所示。
對瀝青混合料進行飛散試驗與析漏試驗,并結合礦料級配設計結果,按照0.4%油石比對瀝青混合料試件進行制備,最后確定最佳的瀝青用量。其中,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飛散與析漏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分析表2后發現,當瀝青混合料析漏損失值>0.8%時,瀝青用量開始陡增,此時對應的飛散損失值為8.6 %。該試驗結果滿足規范要求,故最佳瀝青用量油石比確定為4.7%。
4 施工技術要點
4.1 施工前期準備
4.1.1 施工方案的確定
因該工程所在區域交通流量較大,故在試驗中選用單車道模式進行攤鋪。驗證冷料倉的皮帶運轉速度與級配,合理確定電機上料量與運轉速度之間的關系,保證設計級配與生產配合比保持一致,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產級配與目標級配間的偏差。
4.1.2 施工機械與施工人員的準備
施工前,需對施工機械操作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合理分工。項目負責人需做好施工技術交底工作,明確各施工人員的工作職責與工作內容,使每位施工人員熟悉與掌握施工技術要點,保證各項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負責人應能夠及時解決施工中產生的各種問題。
為順利開展攤鋪施工作業,應詳細檢查施工機械設備各項性能,以保證其正常運行。施工主要使用的機械設備如表3所示。
為保證施工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在使用施工機械設備前,應合理組合與配備各施工機械設備,并定期調試與檢修施工機械設備。
4.1.3 施工材料的準備
施工需消耗大量的燃油、瀝青、填料、集料等物資,故在施工前應準備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并詳細檢查瀝青混合料的存儲情況;嚴格檢驗集料的各項指標,嚴禁使用不符合施工技術要求的施工材料。
4.2 混合料的攪拌
選用全自動間歇式攪拌機拌制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在整個拌制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攪拌機的溫度、時間、加熱速度等。由于利用熱油加熱瀝青混合料,所以在啟動攪拌機時,攪拌機的外部溫度已加熱至預期規定溫度,但是攪拌機的內部溫度尚未達到,故需對集料烘干程度進行確定后再開始攪拌瀝青混合料。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攪拌規定溫度相對普通瀝青混合料高25 ℃。將插入式溫度計插入瀝青混合料0.2 m深度的位置處,測量瀝青混合料的溫度。如果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的攪拌溫度比預期規定溫度高,此時瀝青混合料易氧化,降低瀝青混合料的黏性,會影響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的拌制質量。如果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的攪拌溫度比預期規定溫度低很多,此時混合料具有較強的黏性,在攤鋪施工中,汽車輪胎易黏附瀝青混合料,影響攤鋪質量與路面壓實質量,降低路面結構的強度。因此,應根據試拌試驗結果合理確定混合料的最佳攪拌時間。為避免混合料攪拌過程中出現冒青煙、花白等現象,應充分均勻攪拌瀝青混合料。在該工程中,最佳攪拌時間確定為75 s。瀝青混合料成品儲存時間不得超過24 h,施工單位需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在儲存期間的降溫速度。
4.3 混合料的運輸
利用自卸車運輸瀝青混合料時,要在混合料上覆蓋防水布;在運輸瀝青混合料前,應在自卸車車廂內壁中涂刷隔離劑;采用分層裝載法裝料,可預防瀝青混合料分層;按照指定路線,將混合料運輸至施工現場,并且在施工現場中至少要安排2輛自卸車等待卸料。自卸車與攤鋪機間應保持30 cm距離,自卸車在卸料期間的速度應控制在20 km/h以內。
4.4 混合料的攤鋪
攤鋪施工前,需對攤鋪機預熱50 min,將攤鋪機熨平板溫度加熱至130 ℃后開始攤鋪施工作業。攤鋪施工中,為確保瀝青混合料的振搗密實度與振搗質量,應將振搗等級調整到五級。攤鋪機的攤鋪速度應保持在2.5 m/min左右,攤鋪溫度控制在160 ℃以內。若攤鋪后路面出現裂縫和油斑,需及時采取措施解決該問題,可采用人工法徹底清除出現異常問題的道路路面部位,并回填新的瀝青混合料。攤鋪施工中,應保證攤鋪的連續性與均勻性,不得出現停機現象。
4.5 混合料的碾壓
在混合料碾壓施工中,施工單位需對各碾壓施工環節的碾壓遍數、碾壓溫度、碾壓速度進行嚴格控制。編制科學、可行的碾壓機施工作業計劃,充分利用碾壓施工設備,確保碾壓施工的順利進行。在混合料的碾壓施工中,依次進行初壓、復壓與終壓施工,具體操作內容如下:①初壓時,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應控制在150 ℃左右,碾壓遍數不得低于3遍,在車輪尚未黏附瀝青混合料前嚴禁噴水處理瀝青混合料,否則會降低瀝青混合料的溫度。碾壓機與攤鋪機的行進方向與行進速度相同,且二者應保持一定距離。②復壓時,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應控制在140 ℃左右,碾壓遍數不得低于4遍。通過復壓施工,可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密實度。③終壓時,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應控制在100 ℃左右,碾壓2遍,以提高瀝青路面的平整度。
4.6 瀝青路面抗滑值與噪聲的檢測
施工結束后一年內,對瀝青路面抗滑值與噪聲進行檢測,其中瀝青路面的抗滑值大小采用擺值指標表示。與普通瀝青路面進行對比,抗滑降噪瀝青路面的擺值更高,降噪效果更好。該工程投入運營一年后,公路路面的抗滑性能與降噪性能依然較好。其中,抗滑降噪瀝青路面噪聲和擺值隨月份的變化趨勢,分別如圖2、3所示。
5 結語
綜上所述,為保證駕駛人的行車安全與行車舒適度,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應使用抗滑降噪瀝青混合料,以提高瀝青路面的抗滑能力與降噪效果。該文以某一公路工程為例,重點探討了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要點,包括施工前期準備、混合料攪拌、混合料運輸、混合料攤鋪、混合料碾壓等,然后提出了一些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希望該文研究內容,可對相關人員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澤軍. 公路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研究[J]. 交通世界, 2022(Z2): 221-222.
[2]趙萌. 公路隧道抗滑降噪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研究[J]. 交通世界, 2021(18): 136-137+159.
[3]李勇. 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微表處施工技術及抗滑性能分析評價[J]. 四川建材, 2022(4):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