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合力務實建設智慧交通
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階段高峰顯現后,交通科技創新正向載運工具集成創新、技術裝備改造升級、智能管控和數字化應用等方向加速演化。應當看到,交通運輸領域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存在“卡脖子”問題,仍面臨挑戰,亟待突破。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行業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支持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也為建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全行業要大力提升交通運輸的管理水平和運輸效率,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整合各方資源,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合力務實地推進建設智慧交通。
國家發改委綜合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李連成:智慧公路建設路徑已明
我國智慧公路體系構架日益清晰,處于由試點示范向全面布局的戰略關口。我國智慧公路發展經歷了原型研究、技術驗證、試點示范等階段,正處于由試點示范向全面布局的戰略關口。根據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的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有20個省份、40余條線路開展基于車路協同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的工作,面向智慧公路的車路協同的發展,江蘇以封閉場景示范驗證為特征的1.0階段,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初步明確了車路云一體化的路徑,體系架構日益清晰,發展理念、云內涵不斷豐富,產業生態加速構建,推動行業共識形成,為凝聚發展合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用科技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更好更快發展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交通運輸行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服務性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交通強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改革開放,用科技來推動交通運輸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動力,以問題為導向,務實地推進智慧交通的建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整合各方資源,合力推進智慧交通建設。要做好規劃,分步實施、分片實施,形成一種融合發展,一種綜合的優勢,最大限度用好智慧交通建設的投入,做到事半功倍。
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郭文玉:智能化帶來兩輪電動車行業
的轉型升級和碳排放降低
在國家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大力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政策利好下,兩輪電動車行業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迎來智能化新機遇,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技術創新日趨活躍。一方面,提高智能化水平,滿足用戶的需求,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面,通過電動自行車廣泛應用,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王云鵬:汽車智能化大有可為
從當下發展實際來看,仍有龐雜的工作需要智能網聯車業界去努力探索。要觸動行業大的突破,很多基礎性工作有待完成。例如所謂的“一致性交互”問題,即“車—路”交互中存在著大量人類易于理解、機器無法直接理解的交通標識,因此要統一車路語義,讓車路要素無障礙溝通。此外,在數字化重構、可成長架構等方面,汽車智能化領域能做的事還有很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張鈸:智慧交通是提升交通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大模型帶來新一輪人工智能革命,可以顯著解決AI應用落地過程當中場景碎片化、人工標注成本高、模型可遷移性差等問題。道路交通是開放復雜的系統,場景豐富宏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交通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實現路網感知智能、協同智能、超算智能、決策智能,是提升交通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必由之路。需要用AI技術賦能傳統基礎設施,特別是智能路網建設,來應對迅速增長的汽車數量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出行需求。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景安:建設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文明的不斷進步,未來世界的經濟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產業集群的競爭。因此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將是未來競爭的重點。創新新經濟、新賽道、新場景,來實現多元化、生態化、國際化的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才能碰撞出無限可能,建設新的創新共同體,從而建設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這是跨時代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偉大的使命。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會長顧大松:傳統汽車租賃與網約車租賃要融合發展
目前全國網約車車輛的公戶和個戶占比為21.56%、78.44%,公戶和個戶之間的關系需要平衡,這是基于網約車租賃公司法律地位明確、品牌化發展、助力司機就業等方面的需要,也是網約車行業數量調控政策之前的選擇。業內曾有相關人士提出,需要建立“公車公營”與“單車自營”并行的市場準入機制,以移動互聯網技術引導個體經營者實行集約化管理,建立“化整為零”的精準退出機制。這些措施是關于公司制與個體制的關系的精準論述,也是解決相關問題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