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現階段,我國正快速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這一現象帶來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層面的問題,如國家醫保資金支出壓力持續增加、老年照護資源不夠等。結合我國國情,采用具有我國特色的養生養老智慧和措施來有效應對老齡化問題具有前所未有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我國古代中醫學很早倡導通過中醫食養、中醫運動調養、康養旅游等“主動健康”手段達到“治未病”和“健康長壽”目的;如從個體外推到群體,則可有助于解決我國慢病群體調養和老齡群體養生養老問題。兩千多年前,對于個體如何養生養老,《黃帝內經》給出了答案。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中醫學典籍,也是中國最早的中醫養生養老指導典籍。如“法于陰陽”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來的陰陽變化規律。人在春夏季節要順應自然界規律調養陽氣,在秋冬季節要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調養陰氣。民間諺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雖不一定反映每一個人的真實情況,但卻是大量群眾千百年來順應季節變化進行食養的具體體現。
食養助力慢病調養和病后康復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一書有關飲食的篇章40有余,其中“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理念,對現今我國老年慢病調養和病后康復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國家衛生健康委融合古代中醫食養思想精髓和現代實踐,于2023年1月發布了《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4個食養指南。
這4項食養指南發揮了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優勢,體現了幾個重要特點:一是將大量藥食同源物質融入膳食中;二是吸收了《黃帝內經》中“法于陰陽”思想,不同季節應考慮寒熱溫涼并顧護人體陰陽,因而四季飲食有別;三是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食養原則,即虛者用具有補虛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方,實者選用具有祛邪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方;四是提倡因人制宜,辨證施膳,如將高血脂歸納為本虛標實之證,以痰瘀為標,正虛為本。據此,將高血脂辨證分為痰濁內阻型、痰瘀互結型、氣滯血瘀型、氣虛血瘀型、肝腎陰虛型、脾虛濕盛型,并針對不同證型推薦了相對應的中醫食養方。
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群中,“三高”患病比例達50%以上,其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相關并發癥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經濟壓力,也給國家醫療衛生系統高效運轉和醫保基金平衡支出帶來較大挑戰。因此,發揮中醫食養成本低、接受度高等傳統優勢,可有效服務老年慢病調養。
運動調養提高身體機能與活力
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減弱,很多人片面地認為老年人不適宜運動,實則不然。老年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些適合自身的運動方式。中醫認為“動能生陽”,老年人陽氣相對于年輕人減退,基礎代謝也降低,出現畏寒怕冷和免疫力低下等現象,通過適量柔緩的運動,可以增加老年人陽氣,提高適應四季氣候變化的能力以及面對致病因素時的抵抗力。
為了推動中醫藥健康養老事業發展,普及中醫運動調養等健康養老方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7年發布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養生保健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咨詢指導、健康管理等服務,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醫技術及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其他養生保健方法及產品進行健康干預,并要求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均與1所以上養老機構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并為健康養老提供技術支持。近年來,國家陸續發布了系列政策,倡導大力發展中醫特色老年健康管理服務。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中醫運動調養這種主動健康和活力養老方式,目前已在全國各地的老年群體中廣泛應用。對于身體機能衰退或因疾病導致功能受損的老年人,中醫特色的康復訓練措施結合現代智能設備逐步流行,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許多設備已逐漸出現在老年人面前,可一定程度上輔助老年人在康復運動時監測心率、血氧等重要指標。
康養旅游助力老年情志和心理健康
調暢情志方面,《黃帝內經》中多處強調養生應形神共養、養神為先原則。但隨著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慢性病老年病增多、退休后角色較大轉變、家庭(如家庭關系不和諧、子女不在身邊)等原因,不少老年人會產生失落、孤獨、無助等心理感覺,甚至產生抑郁、失眠、頭痛等情志或身心疾病,這些問題需通過諸多積極方式加以解決。融中醫養生保健、休閑度假散心功能于一體的中醫康養旅游不失為一種積極解決辦法。
中醫康養旅游涉及“動”和“食”,是上述中醫運動調養和中醫食養在中醫康養旅游場景下的綜合體現。中醫康養旅游目的地可以是鄉村,也可以是城市。在鄉村,老年人可在集種植、觀光、采摘、度假、調理等為一體的“本草園”“養生谷”等優美的環境中放松心情、結交朋友和康復身體;在城市,老年人可在“藥膳街區”“養生街區”享受不同地方特色和不同技術流派的中醫藥膳食養與養生保健服務。
基于我國龐大的老齡群體和康養等需求,具有豐富中醫藥旅游資源的地方政府看好中醫康養旅游產業,如江西省樟樹市依托“中國藥都”品牌,發揮道教名山閣皂山、岐黃小鎮等旅游資源優勢,構建觀藥景、吃藥膳、泡藥浴、養藥生的康養旅游產業,打造“中國藥都·養生福地”中醫藥康養旅游新名片。
在老齡化背景下,中醫康養地位重要、大有作為。目前,我國正快速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約二十年后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結合我國國情,借鑒我國古代智慧和岐黃之術,構建中醫食養、中醫運動調養、中醫康養旅游等中醫康養體系,積極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