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可以說是每一個孩子的本能,繪畫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余康也不例外。小時候一直喜歡畫畫的余康,最初的夢想并非成為服裝設計師,而是想成為一個出色的建筑設計師或者室內設計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了一場時裝秀,當看到設計師走出來謝幕的那瞬間,深深地觸動了他。這大概就是興趣最初的樣子,在日后余康開始自己動手畫時裝效果圖,漸漸地他開始喜歡上服裝設計這件事。
2006年余康踏入了江西服裝學院,選擇了他向往已久的服裝設計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奔波于圖書館、教室、工藝機房之間,自己業余時間還參加了學校的舞臺造型訓練,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也不覺得辛苦,只是想把自己腦海中的設計通過實踐做出來。他感慨地說:“那個時候我們是真的很努力,有一次為了做好一件禮服,自己在宿舍手工縫制了七天,除了吃飯都沒怎么出過宿舍門。”正是在校期間養成的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成就了現在的他。
2009年,余康開始從事女裝羽絨服設計,2015年正式成立了K+康邁設計。其是一家專注于女裝羽絨服設計服務機構,合作服務過多家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線上網紅及時尚批發客戶,全年開發女裝羽絨服2000+原創版。余康說,“我們見證了羽絨服品類從最初的單一材料‘橫向線到現在不再局限于材料種類制作各種羽絨服的發展歷程,如與真絲、牛仔、衛衣料、襯衫料、毛衫、西裝料、羊絨大衣等非羽絨服屬性面料進行跨界。我們始終堅持著一個初衷,那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穿上我們所設計的衣服。當我們看到許多陌生人穿著我們的衣服走在街上時,內心充滿著無比激動和感動。如今我們期待更多個性化品牌或小眾設計師品牌找到自身獨特的領域、擁有自己的粉絲和追隨者。同時,我們也希望未來自己的羽絨可以跨界到各領域更多‘藝術呈現不一樣的羽絨。”
K+康邁服裝創始人 余康
長路漫漫,磨礪始得玉成。余康及其團隊憑借15年專注羽絨服的態度和眼光,精準把握國際流行趨勢和市場實賣趨勢,為客戶連年提供爆版,服務于品牌公司、貼牌工廠、批發檔口,在全國羽絨服市場有很高占有率。與此同時,余康本人也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榮獲第四屆浙江省十佳服裝設計師、2018新力量獎等諸多獎項,更曾受巴黎時裝協會邀請于法國巴黎進行設計作品展出。
近幾年的時尚圈,復古風回潮,余康也加入和制造了這場浪潮,用復古元素和對未來的探索,構建新社會中凝結的共同美學,使時尚潮流成為一種共通的文化,成為不同個性之間的紐帶。
在新時代復古美學如何表達呢?余康給出了一個答案。
“復古風格并不僅僅是對過去年代的敬畏,而更是對現代人思考的‘新復古。類似于現在的新中式風格,它是對原有經典元素和現代流行趨勢的平衡,是一種提倡‘新復古的態度。許多品牌也在做復古元素的結合,這是建立在消費者熟悉的審美基礎之上的二次創造。這種多樣性的思考方式體現了對復古風格的推崇和對現代時尚的追求相結合的美學觀點和文化品位,既具有時尚現代的特色,又不失復古個性化。”
而余康本人非常鐘愛巴洛克風格,他說:“巴洛克一詞來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不合常規的珍珠。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出現和存在,他的離經叛道顛覆了當時人們的想象,讓藝術的發展迎來了又一次高潮。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筑、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為復雜。而它極具特色的服飾文化也尤為突出。它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在現代設計中也有許多設計師尤為喜愛這一時期的歷史風格,GianniVersace、Giorgio Armani等大師們都曾把這種迷人的風格帶入時尚秀場。”在K+康邁服裝的新系列中,余康將巴洛克風格融入羽絨服中,通過釘珠、釘鉆、蕾絲等奢華元素,以及具有浮雕立體感的裝飾面料,結合透明PUV材質和雙面毛絨進行不規則拼接,為復古元素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詮釋出一種新復古風格。
《時尚北京》:你認為設計最重要的是什么?
余康:實穿性。有人會提出疑問,你不是在做所謂的“羽絨服跨界的藝術裝置”嗎?這樣的設計是否具有實穿性?這種問題并不矛盾。作為商品,服裝必須兼具商品的價值和實用性。同時,它還需要打動客戶的內心。不同客戶群體追求的感動點是不同的,有些人注重顏色、有些人注重廓形、有些人注重材質或設計。藝術性的新概念羽絨,我定義它為:有觀賞價值,可供陳列、拍照、打卡,具有獨特的藝術感,這一定能打動人心。
《時尚北京》:在設計世界中,對你影響最大的一位設計師是誰?
余康:約翰加利亞諾、麥昆、山本耀司等設計師都對我有一定的影響力。約翰加利亞諾的戲劇化服裝將巴洛克復古和現代經典元素結合在一起,極具夸張造型和現代優雅的特點;麥昆則塑造了天馬行空的浪漫形象和對時尚的叛逆精神;山本耀司則對黑色進行了五彩斑斕的詮釋,給設計帶來了極大的創新啟發。
《時尚北京》:后續品牌發展有哪些想法和計劃?
余康:K+康邁設計目前主營業務是設計服務,未來希望賦能更多品牌公司,包括小眾設計師品牌和線上網紅客戶。
《時尚北京》:靈感枯竭時你會做什么?
余康:聽民謠、搖滾,或者是看經典電影。設計來源于生活,通過這些了解“不同的人生”,理解不同的客群需求和共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