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如
日前,塑料循環產業聯合綠色行動聯盟2022年綠色行動白皮書在線上線下同步發布。
白皮書指出,隨著全球廢塑料回收再生技術提升和產能增加,到2030年,全球廢塑料回收率有望達到50%。其中,物理再生占比22%,近乎翻倍;化學循環占比17%,增長空間巨大。
白皮書認為,我國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帶動了我國廢棄塑料循環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首先,我國亟待進一步制定廢塑料回收利用率中長期總目標,并在現有汽車行業基礎上增設塑料包裝、塑料瓶等重點應用領域的回收利用率目標和具體行動方案。同時,強化責任落實,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行動,確保在制定全球“終結塑料污染”協議中把握主動權。
其次,我國需提升廢塑料回收利用率。我國廢塑料處置率從2019年的93%已提高至2021年的98%,而回收利用率一直維持在30%左右。雖明顯領先于歐盟、美國的本土廢塑料回收利用率,但仍有半數以上的廢塑料采用填埋和焚燒的處理方式,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應探索建立再生塑料最低添加比例與企業自我承諾使用比例制度,以及再生塑料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刺激再生塑料的需求,培育再生塑料市場。
再次,我國需進一步推進廢塑料高值化、低成本回收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再生塑料性能受限且經濟性優勢不明顯。應鼓勵和支持研發塑料生產、回收和再利用相關技術研發,特別是長壽命、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塑料的合成技術,以及綠色、高效的廢塑料回收利用技術,在中國加快塑料循環利用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