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迎來了融媒體時代,人們的信息接收偏好和習慣都發生了較大改變,對媒介傳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在新媒體行業崛起的形勢下,受到了較大沖擊,大量受眾流失,但同時也因為各種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其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為了促進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相關人員要加強研究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趨勢和新媒體傳播規律。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模式顯然已經無法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只有轉變發展理念、更新發展模式、拓寬信息傳播渠道、提高新聞內容質量,電視民生新聞才能加快轉型步伐,獲得更穩健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媒體融合;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7.026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行業轉型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網民數量越來越多,受眾能夠更加自由地參與到新聞報道的評論中,還能通過各種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地參與重要公民事件的報道活動。如果傳統電視民生新聞不能實現轉型,那么其新聞內容、新聞呈現形式以及傳播方式都難以適應現代化受眾的新聞偏好和新聞接收習慣,久而久之,受眾流失情況會越來越嚴重。而電視民生新聞想要加快轉型,首先要了解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再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1. 電視民生新聞當前存在的不足
1.1 過于重視收視率
近些年,電視民生新聞的收視率受到新媒體行業的沖擊,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相關媒體人員為了提高收視率,改變當前現狀,過于迎合市場需求,忽視了民生新聞的質量。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電視民生新聞的收視率有所提升,但難以長遠地發展下去。電視民生新聞過于重視收視率而忽視了其內容質量的把控,是導致其無法順利實現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新聞內容缺少深度
民生新聞,注重民生二字,其內容主要與基層民眾的日常生活相關。但許多電視臺的媒體人員對民生新聞的理解不夠深入,導致相關人員在作民生新聞報道時,對素材的新聞價值挖掘不夠深入,其新聞內容觀點淺顯,缺少深度,并且內容信息雜亂,素材的選擇缺乏時代性和代表性,難以真正發揮出民生新聞的價值和作用。
1.3 媒體人員缺乏創新意識
傳統電視新聞市場中,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內容雷同問題。一檔民生類節目的火爆,必然會引發其他電視臺效仿,模仿起新聞內容、呈現形式以及運營模式,甚至有部分電視臺盲目模仿其他民生節目內容,導致其節目失去了本土特色,民生新聞市場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長此以往,電視民生新聞很難留住受眾。比如某電視臺一檔民生節目播出后,其他本地電視臺紛紛效仿,僅是同一地區就涌現出了許多雷同節目。同一地區的民生類素材取之有盡,不同節目之間很容易會出現高度雷同,甚至是同一個素材出現在不同節目的尷尬情況,受眾也很容易因此產生視覺疲勞。
2. 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打造電視民生新聞節目
2.1 找準節目定位
2.1.1 解讀民生政策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想要在融媒體時代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打造其新聞品牌,通過品牌營銷來提高市場影響力,提高市場競爭力。而要打造新聞品牌,首先要做的是找準節目定位。民生類新聞節目的核心在于“民生”兩個字,并非是字面意思上的民生家長里短,還包括基層群眾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民生新聞素材取自于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因此民生節目的定位應該對準基層生活,從宏觀的角度、以更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對民生政策進行解讀,讓基層群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民生政策內容。
2.1.2 打造本土特色
在找準品牌定位的基礎上,再來打造新聞品牌。想要打造節目品牌,就要提高節目的特色,確保節目能夠在眾多新聞節目中脫穎而出。電視民生新聞相關媒體人員可以通過培養具有個人特色的記者、節目主持人、開設專題專欄新聞等方式來提高民生新聞的辨識度和特色。比如山東電視臺的《拉呱》節目,其主持人利用地方方言來進行主持,極具地方特色,能夠很好地從地方民生新聞節目中脫穎而出。這種方式主要是立足于本地特色,充分在節目中引入了本地特色資源,利用親切的本土語言來引起當地受眾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節目的吸引力。
2.1.3 打造優質新聞專欄
還可以通過節目定位來開設專欄,將同類素材的新聞專題發布于專欄新聞中。運營專欄民生新聞節目雖然會在節目類型上呈現出一定的單一性,但只要將欄目新聞內容做精做深,就能更好地吸引這類新聞的受眾,并提高受眾的穩定性,減少受眾流失,并且還能有效提高新聞節目的辨識度,讓受眾一提到民生類相關的新聞節目,就聯想到相關電視臺的民生專欄。
2.2 深入挖掘新聞價值
即便是融媒體時代下,新舊媒體交替,大量新聞信息充斥著互聯網,也無法改變人們更重視新聞內容質量的事實。只有堅持做好新聞內容質量,深入挖掘新聞價值,才能使媒體更好地在融媒時代下長遠地發展下去。
2.2.1 堅持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原則
在融媒體的時代大環境下,傳統電視民生新聞想要更好地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中發展下去,需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力強弱受到本身媒體的定位、媒體形式以及新聞內容影響,只有新聞內容真實可靠,才能長遠地守住民眾的信任,獲得良好的口碑。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在選材時,還可以從網絡上了解一些影響事件大的新聞,快速對新聞事件展開調查,核實其真實性,再針對調查結果來對互聯網上的一些誤解性報道進行澄清,堅守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只有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新聞的價值才能真正被挖掘出來。
2.2.2 融合新聞內容風格
傳統廣播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受到其電視臺的政治性限制,內容具有一定的嚴謹性,難以像互聯網自媒體的新聞內容一樣自由發揮。越嚴肅的內容,越難長久地留住受眾。因此,電視民生節目在制作新聞內容時,要有意識地融合內容風格,在確保新聞質量的基礎上,融入一定的趣味性,以更接地氣的語言表達來解說新聞內容,把握尺度,新聞內容不能太嚴肅,以免失去趣味性難以吸引受眾,也不能太娛樂化,以免內容過于低俗,失去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官方性。
2.2.3 提高新聞內容的時代性
要深入挖掘新聞的價值,首先要尊重新聞的時代性。不同時代的受眾對新聞的信息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電視民生新聞在創新新聞內容,深挖新聞價值時要與時代特點結合起來,了解不同受眾的需求,加強新聞的地方特色。
2.3 拓展新聞形式
隨著我國當前媒體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新舊媒體交替,媒體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傳統電視民生新聞想要在這種形勢下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以積極開放的心態來整合新媒體資源,積極拓展新聞形式。
2.3.1 加強對新媒體資源的開發利用
電視媒體行業想要加強對新媒體資源的開發利用,首先要涉足新媒體領域。相關人員可以從基礎的入手,先在各個流量大的平臺上注冊官方賬號,建立官方網站,了解平臺和網站的運營原理,經常性地將各種報道后的民生新聞內容上傳到平臺網站上。需要注意的是,二次上傳的新聞形式可以進行一定的改變。比如要將新聞視頻上傳到抖音、快手或者微博等平臺上時,可以將新聞內容進行精簡化處理,將新聞精華部分的主要內容挑出來剪輯成幾分鐘的短視頻,以契合平臺用戶的新聞視頻偏好。
2.3.2 共享新媒體資源
面對媒體融合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電視民生新聞需要積極整合新媒體資源,將新媒體信息傳播渠道作為民生新聞的傳播介質之一,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并以此來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知名度和新聞覆蓋面。具體而言,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從新媒體互聯網中來搜集各種共享的新聞素材,再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新聞素材信息進行快速而精準的處理。通過整合新媒體資源,電視民生新聞相關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搜集更多的新聞素材,并對素材進行整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2.3.3 創新新聞報道形式
民生新聞的報道內容主要圍繞基層民眾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編輯新聞內容,選擇新聞切入點時,可以從底層人民的生活為中心,豐富報道形式。電視民生新聞媒體人可以從新媒體行業中學習經驗,了解當前點擊率和瀏覽量較高的新聞報道形式,從中提煉出可以借鑒的新聞報道形式加以引用,從而促進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形式的立體化、多元化、現代化發展。
2.3.4 加強視覺化新聞報道
隨著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新聞的呈現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很多網絡自媒體為了提高新聞的視覺呈現效果,會使用各種先進技術來優化新聞畫面,甚至會在畫面中加入各種特效、卡通效果等,簡單的圖文信息呈現形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新聞的視覺需求。因此,電視民生新聞想要吸引新的受眾,就要加強視覺化新聞報道,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來轉變新聞畫面呈現形式,優化新聞畫面,提高畫面質量,以此來提高視覺化新聞報道質量,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
2.4 提高與受眾的互動
互聯網有著較強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地分享信息、評論互動,也正是因為互聯網有著較強的社交互動性,年輕人越來越依賴于通過網絡來進行社交互動。在這種大形勢下,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提高與受眾的互動,很容易會被時代所淘汰。因為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方式、傳播時間都比較固定,受眾只能被動接收新聞,難以在新聞接收過程中進行評論互動,其傾訴欲和表達欲都難以得到滿足。因此,電視民生新聞要利用大數據技術與可視化技術等現代化技術來改變傳統的單向新聞報道形式,打通新聞與受眾的互動通道,讓受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新聞的評論和傳播中去。
2.5 創新新聞內容
在傳統的新聞模式中,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記者搜集素材依靠的是傳統的走訪形式,素材搜集工作效率低,并且很難搜集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素材,并且媒體市場上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存在較大的類同性,創新力度不夠。因此,傳統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要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加強新聞內容的創新力度。
例如,人民日報客戶端與“今日頭條”的聯合,推出了微視頻《生于1978》,向改革開放40周年致敬。不論是視頻內容還是短視頻呈現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視頻內容主要是向8位出生于1978年的人員進行采訪,根據被采訪者的闡述,回顧印象深刻的年份。這種形式的新聞內容切入角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視頻主要采用了受眾視角,通過8位“受眾”回憶過往,從受眾的視角來回顧改革開放,這種形式能夠較大程度上地激發民眾的情感共鳴。
2.6 提高記者人員專業水平
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新舊媒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力資源也越來越受到媒體重視。只有人才隊伍的專業素養足夠,人員具備創新意識和先進的知識技能,才能更好地創造出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創新性的新聞產品,吸引更多受眾。因此,提高記者人員的專業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2.6.1 提高招聘門檻
電視民生新聞媒體在招聘從業人員時,要適當提高人才要求標準。電視臺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去調整人才招聘要求,將新媒體的知識技術掌握情況納入到招聘要求中,篩選出更多現代化媒體人才,為電視臺的從業人員隊伍注入新的活力。
2.6.2 提供培訓機會
電視臺要根據現有人員的專業水平來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媒體記者人員綜合素養的提高不是短期能達到的,需要人員長期堅持,不斷學習。因此電視臺要為人員制訂長期的培訓計劃,將現代化各種新媒體技術和知識納入到培訓課程中,幫助人員更新知識技能庫,及時掌握各種先進的媒體技術,跟上時代發展。
2.6.3 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
想要提高記者人員的專業水平,長期保持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需要電視臺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通過績效考核來設置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以獎勵來激發記者人員的內在工作動力。
3. 結束語
媒介融合環境下,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受到新媒體的挑戰,但也存在新的發展機遇。弊端是新媒體作為更具創新性、趣味性、更能迎合受眾喜好的媒體形式,在媒體市場中有著更強的競爭力,帶走了電視民生新聞的大量受眾;其有利之處在于新媒體行業發展也帶來了更多先進的媒體技術和新聞資源,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可以通過引進新技術來獲得新的發展和轉型。因此,電視民生新聞要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創新新聞呈現形式,提高民生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從而推動其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曼羽,付松聚,葛楊.地級市融媒民生新聞欄目創新實踐研究——以紹興市融媒"民情觀察室"為例[J].新聞傳播,2021(23):65-66,69.
[2]劉曉梅.縣市電視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研究——以《民生8331890》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22(02):131-133.
[3]歐陽可及."再媒介化"視域下的電視民生新聞創新——以泉州廣播電視臺《新聞廣角》為例[J].新聞前哨,2022(02):14-16.
[4]李英颯.淺析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以《小莉幫忙》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0):90-92.
[5]李修利.優質內容創新表達驅動媒體融合發展——以蘇州廣電短視頻新聞生產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10):63-65.
[6]吳岳茂."人民報刊"思想在民生新聞中實踐及發展探究——以《直播海南》欄目為例[J].新聞前哨,2021(07):34-35.
[7]宋宇宙.短視頻視域下民生新聞欄目的創新——以《小莉幫忙》為例[J].聲屏世界,2021(09):32-33.
作者簡介:鄭曉靜,河南許昌人,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