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祥
【摘要】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媒體發展速度持續加快,全媒體時代逐步到來,把握全媒體時代媒體技術具備的優勢,積極針對地市級應急廣播展開應用與優化,為其提供更多傳播渠道以及技術手段,可以全面發揮應急廣播的作用和功能,為社會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了地市級應急廣播建設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在全媒體時代地市級應急廣播發展途徑與策略。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應急廣播;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7.027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自然災害頻發。在汶川大地震,玉樹、魯甸、宜賓長寧等地的地震,河南鄭州暴雨和武漢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中,應急廣播利用全媒體技術及時傳達政令、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穩定人心、協助救災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充分證明了應急廣播在國家應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全面發揮應急廣播具備的優勢特征以及功能作用,本文將結合媒體時代、分析地市級廣播的功能和效用,探尋全媒體時代地市級應急廣播的發展途徑。
1. 應急廣播概述
應急廣播主要是指在出現重大自然事件、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種突發公共危機時,廣播媒體所提供的一種快捷的高質量信息傳輸通道和應急服務,可以第一時間將災害信息以及產生的影響進行傳播,讓人民群眾了解具體情況,快速避險與撤離,使生命財產損失能夠盡可能降低。可以說,應急廣播是政府在應急狀態下全方位落實動員、指揮、組織、協調的最有力工具,是我國應急體系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具備十分優異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覆蓋面廣,應急廣播可以全面突破空間與時間帶來的約束,實施大范圍的覆蓋與傳播;二是時效快,利用應急廣播能夠將信息快速為人們傳遞;三是接收方式多,通過廣播、電視、戶外大喇叭、等多種終端及時接收到應急信息。應急廣播終端負責接收應急廣播消息,主要包括大喇叭類、收音機類、電視機類、顯示屏類、機頂盒類、視聽載體類、移動接收類等通用終端或專用終端。應急廣播專用終端優先播發緊急類應急信息。
2. 地市級應急廣播功能
地市級應急廣播承上啟下,上聯中央、省級應急信息傳輸,下聯縣、鄉信息發布與收集,既有較強的信息聚合、編發能力、又有完善多種模式傳輸、覆蓋網絡能力。地級應急廣播的功能體現在:
2.1 防災救災信息傳遞
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中,公眾期望的是政府能夠快速反應、及時預警、指揮有度,努力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應急廣播能夠及時、權威、客觀、準確地報道災情,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達給公眾,是在關鍵時候可以挽救生命的重要應急服務平臺。2020年初武漢爆發疫情,應急廣播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宣傳、發布政令信息、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組織動員社會力量應對突發事件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眾公認的處理應急事務最有效的手段。
防災救災信息傳遞是應急廣播最關鍵、最核心的功能,主要是向受災群眾發出避險預警、向親人傳遞平安健康信息等。一般情況下在出現地震、火災等各種事件時,電力、通信等各種基礎設施會受到嚴重破壞,各種不同傳播媒體均會受到一定限制,無法及時、有效傳遞信息,此時,依托國家應急廣播系統可以有效、及時、可靠地針對災情進行報告,向災區居民發送重要救災信息數據,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突發災害事件所帶來的危害,平緩民眾緊張情緒,促進社會穩定。
2.2 引導社會輿論
當發生自然災害、有重大突發事件、公共事件時,不真、不實、不全面信息傳播,容易誤導民眾,引起不良反應。應急廣播及時發聲,通過官方可靠、真實的信息來打消各種不真實的謠言,讓受災群眾情緒能夠更加穩定,為搶險救災工作實施構建一個良好、穩定的輿論環境,避免受到不法分子的影響和煽動。
針對災情最真實情況以及救援信息展開報道,同時傳遞戰勝困境的決心與勇氣。通過應急廣播信息平臺,為社會群眾提供信息服務,適當緩解公眾焦慮情緒,呼吁社會居民援助,讓人們對于傳播媒介更加依賴,與指揮調度有效協調和聯動,積極組織開展救災工作,提升政府對于公眾保護力度。
2.3 科普教育新平臺
通過應急廣播平臺,為基層各類組織機構開展應急管理普及教育活動,進行應急預防、自救互救、防災減災等應急防護知識的普及,開展科學常識、反迷信、反詐騙教育以及科技信息傳播。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鄉村安防、農村視頻會議、鄉村電商、村務公開、便民服務等功能服務。
3. 全媒體時代地市級應急廣播發展途徑
自2013年起,國家應急廣播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先后在四川蘆山、云南魯甸和景谷啟動,開創了面向災區民眾定向播出服務性應急信息的新模式。先后建成了國家應急廣播網站、手機網站、微博、微信、APP等五大新媒體平臺,初步具備了應急廣播信息通過新媒體渠道傳播的能力。市級應急廣播播控平臺能夠實現省、市、縣、鄉村平臺的上下貫通聯動,橫向打通氣象、水利、公安、衛生、應急管理、文旅等部門的應急消息發布,實現大面積、全流域、跨區域的應急信息分級、分類、分區域智能化精準播發,并且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后在大屏上聚合呈現,實現“統一聯動、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戰結合”的建設目標。
現階段,雖然我國地市級應急廣播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成熟度以及質量持續增強,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應急廣播具備的資源優勢以及功能特征仍舊存在一定改善空間。為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以及社會穩定長遠發展,需要把握地市級應急廣播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境以及問題,借助全媒體優勢開辟建設思路、突破創新,在全面維護應急廣播救急功能基礎上,尋找發展道路。
3.1 掌握受眾需求,全面使用社會資源
應急廣播相對較為特殊,傳輸設施安全等級高,發布的信息可信度高。他的平臺應具備多種格式應急信息并行處理的能力,具備精準發布、分區域響應和多區域響應的能力,避免對非相關的地區和人員發布應急信息。并且具備綜合調度多種傳輸覆蓋網絡資源的能力,本級資源不夠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可向上級應急廣播調度控制平臺申請支持。
現階段,在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影響下,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受主觀因素影響大,必須要客觀、持續研究受眾需求,不受任何利益的驅動,只有全面關注與掌握受眾需求,才可助推應急廣播高質量發展。在后續積極實施應急廣播建設以及宣傳過程中,需要針對此類價值功能進行重點強調,并逐步普及與應急廣播有關的其他功能,以此來加深受眾對應急廣播的認識,讓受眾可以在廣播指引與幫助下獲取救援。同時,在日常建設時期,需要結合受眾對于應急廣播了解與關注程度,實施科普與推廣,嚴格管理知識普及質量。可以結合全媒體時代的優勢,利用多渠道、多平臺、多媒體針對知識進行發布,讓受眾對于災害的應急意識能夠不斷增強。此外,在公共安全事件突發情況下,地市級受眾也是十分關鍵的社會資源,受眾參與程度對于救援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需要結合媒體工具積極合理使用社會公眾資源。一是可以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從圍觀者、當事人中獲取與公共事件有關的最新信息數據,讓信息丟失問題能夠被有效管理。二是針對所發布的內容展開反饋信息收集,明確掌握受眾要求,并及時與受眾展開討論與互動,以此來全面了解事件發展情況。
3.2 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管理質量
應急預案的完善是應急廣播建設與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決定與影響著應急廣播在危機問題出現后的反應質量。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能夠讓工作人員在遇到緊急事件后做到沉著穩定,對于各種困難擁有較為優異的解決信心。為此,需要全方位針對應急預案進行改進,充分調研與考量地市級環境狀態以及應急管理情況,分析與觀察其他區域優秀的應急預案,借鑒其工作經驗以及優勢,由應急廣播和政府部門機構有機結合,共同制訂與地市級發展相符合的多層次預案,例如:在出現危機之后,利用應急廣播迅速為受災群眾發布官方信息,安撫與引導受災群眾等待救援。當然,應急廣播的設置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其需要持續的改進與經驗的累積。并且,還需要注意工作人員與受眾群體之間互相尊重與理解關系的建立,只有這樣才可讓發布的信息被合理、全面接納,做到行動一致、思想理念統一,最大程度發揮應急廣播具備的功能與作用。
3.3 拓寬管理渠道范圍,搭建“三位一體”應急平臺
近年來,我國對于應急廣播關注程度不斷提升,各個地市級都陸續建設專屬應急廣播體系,并且大部分應急廣播系統以及應急廣播平臺管理體系都較為完善,涉及公安部門、應急辦、消防部門、路政部門以及水利部門等,各個部門可以在應急平臺當中及時展開交流與溝通,讓應急救援行動更加合理與全面。不過,隨著經濟全方位發展以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過往應急管理平臺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信息傳播需求,需要將應急救援部門當作基礎,形成一個多方協作、互動的應急平臺,探索更多的應急渠道以及外部聯系渠道。一方面,可以積極在應急救援平臺系統當中全面吸納民間公益團體。目前民間團體在應急救援中發揮的作用不斷提升,對于救援效果帶來極大的影響。例如:在2021年河南洪災爆發時期,根據不完全統計,前往災區救援的民間救援隊伍達到400多支,救援力量十分強大,為災區民眾帶來更多希望。并且在溺水救援以及地震災害等事件發生后,也經常會出現民間救援團體的身影。所以,可以積極將民間公益團體吸納到應急救援平臺當中,凝聚更多的救援力量。另一方面,積極與大型企業進行聯合,實施應急報道創新與優化,在重大節假日時期或者災害頻發時期,與企業聯合組織實施報道、引導。例如:在新年人流量高峰時期,區域廣播應急部門可以全面與交通管理支隊、有關航空企業公司聯動,利用直升機或者無人機直播的方式,實時直播路況信息數據,逐步疏導車流人流高峰,展開路況指引與管理,使用電波為民眾提供服務,以此來最大程度避免災害事故的發生。
3.4 依托全媒體時代優勢,豐富信息傳播渠道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媒體技術越來越豐富與多元,這對于應急廣播而言是個巨大的發展機遇,全面發揮全媒體優勢,可以讓信息傳播效率以及輿論管理水平持續增強。一是可以充分使用微博、官方微信以及抖音等平臺,結合視頻直播等各種媒介,依托VR、無人機航拍、音視頻推送等模式,擴大信息傳播的影響力以及范圍,明確災區情況,及時、快速、高質量傳播各種真實的信息,以此來獲取各個區域居民群眾以及社會組織的關注和重視,讓社會救援力量能夠積極參與到救援當中。二是探索全新的媒體信息傳播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提高群眾思想意識,讓應急廣播具備的輿論引導功能可以持續發揮。例如:在2020年疫情出現時期,我國各個地區應急救援部門,全面使用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平臺,在安撫群眾緊張焦慮心理情緒的同時,及時發布各種與疫情有關的信息資料,發布眾多與疫情有關的推文、積極向上的視頻,弘揚人民群眾、一線志愿者面對困境毫不妥協的精神與毅力,極大振奮了群眾精神。這些形式可以充分彌補過往應急廣播手段過于單一、渠道狹窄等各種弊端,為應急報道以及信息傳播提供更有益的補充,助推應急廣播的發展與進步。
3.5 加大應急突發人員培訓力度,構建全媒體人才隊伍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改進,突發應急事件的報道與信息傳播形式更加多元,智能化、現代化以及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這對于一線應急廣播工作人員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為全面應對各種應急事件,做到及時迅速傳播信息和應急人員隊伍建設工作。一是需要積極成立全媒體跨部門的應急報道工作小組,定期針對某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和問題實施演練,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二是需要強化對一線應急廣播報道人員培訓與教育力度,不僅需要讓其掌握各種與應急播報有關的知識以及政策,還需要提升報道人員的新型傳播手段、渠道應用水平。可以結合地市級常見的應急事件,推出VR、H5等各種新興媒體制作模式,設置無人機操作技術人員隊伍、全媒體采編人員隊伍等,以此來保證應急廣播報道渠道能夠更加豐富,讓每一名應急廣播工作人員都可以成為應急報道先遣隊,熟練使用報道語態、技術,為應急廣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6 健全完善投入和效果評估機制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要有持續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應急廣播運行維護體系,推動應急廣播運行維護經費納入各級財政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范圍。推進應急廣播運行維護標準化建設,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應急廣播平臺維護、網絡運行、設備維修等服務。同時,完善應急廣播建設效果評估機制,明確考核內容標準、考核方式和獎懲措施,全面推進應急廣播績效考核工作,提高應急廣播服務質量和效率。
4. 結束語
應急廣播作為關系到我國社會穩定的重要服務手段,必須要全面把握其具備的特殊功能以及優勢,不斷提升廣播播報及時性、覆蓋面以及權威性,強化應急廣播平臺、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拓展應急廣播發展方向以及信息傳播渠道與思路,真正成為用戶群體的服務者以及各種內容的提供者,當災害發生時所有群眾都可以通過應急廣播聽到權威聲音,獲得黨和政府的幫助與引導。
參考文獻:
[1]高英山.基于媒體融合時代探討農村應急廣播的新需求和發展前景[J].通訊世界,2021,28(8):175-176.
[2]胡順境.承擔國家使命,賦能智慧發展——應急廣播融合應用的轉型實踐和探索[J].廣播電視網絡,2021,28(6):33-35.
[3]李郁.從地震報道看廣播應急功能的凸顯——以青海廣播電視臺全媒體報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6):139-141.
[4]潘育脈.試論如何加強農村無線廣播的應急作用和網絡技術的維護工作[J].數碼設計(上),2021,10(5):25-26.
[5]李薇.應急場景下廣播傳播能力的重構探析——分析鄭州7·20暴雨后傳播案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