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哈哈











拍攝地點在內蒙古烏海,乘快艇抵達烏海湖,一眼望去,有沙漠,有湖水,沙水相交,是秀美又雄渾的自然奇觀。
看到湖面時,王雯琴腦中閃過一些影片里的鏡頭。大海美麗,平靜,也兇猛,對大海,她有敬意。
王雯琴小時候生活在上海浦東,每天,她坐船到江的對面上課。黃浦江波光粼粼,游船西渡,年幼的王雯琴留意著江面,在一次美術作業中,她用藍色和黃色的蠟筆再現了這個瞬間,“在小浪頭上面點了無數個小金點”,那幅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海有時也很危險。幾年前,王雯琴去泰國浮潛。原生態海域,海水清澈,海底極美,浮潛了不知多久,她被一條漂亮的長齒魚吸引,不自覺就隨它前進,等回過神來,才驚覺自己離陸地已經很遠。王雯琴不會游泳,水折射造成的畸變加重了她的不安,她全力向岸邊游去,“那時候是挺害怕的,真的是很努力地往回游,游到岸邊后喘了很久,我覺得人真是要承認海底的深奧。”
還好這樣驚險的事不多,更多時候,大自然為她提供的是一種療愈和足以抵御注意力侵蝕的豐富信息量。王雯琴覺得,與自然的接觸是必要的,冬去春來,她和孩子們滑雪,徒步,撫摸樹皮,聽下雨的聲音,感受泥土的質感與味道。
她的家中鮮花不斷—這是城市人最常使用的將自然引入居住空間的方法。疫情封控時,她是小區鮮花團的團長,第一次團購的花是芍藥。“那真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日子,那時我一直刷著配送的信息,看它快送到時就跑下樓去接。把鮮花分給鄰居時他們都說,‘哇,真是太美了,鮮花真的可以改變人的心情。”
王雯琴相信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處,最近幾年,她開始實踐一種更加自然友好的生活方式。整理衣柜翻出幾件被蟲蛀過的舊毛衣,她請擅長手作的朋友一一補好,另一些長袖,也被拜托把它們改作短袖。再創造的過程里,物品的生命被延長,人與物的聯結也在增強。
過去兩年,王雯琴經歷了親人離世,這讓她再次意識到生命和生活的寶貴。“人真的很渺小,就像灰塵。這對我們家來說是非常沉重的一件大事,但對世界來說微不足道,也許你走在路上,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也剛剛渡過一樣的難關。”推己及人,她更能感受人的脆弱。
鮮花會盛開,會凋落,孩子會長大,人會離世,王雯琴尊重這些規律,“所以更要趁活著的時候做好每一件事。”為此,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要學會察覺自己的情緒,發現它有不好的苗頭,就盡力讓它向好的方向轉化,因為不管你怎樣,事情都在發生。”
調整情緒的方式之一是呼吸。王雯琴善用這對我們來說最基礎、又最常被忘記的身體功能,她“認真地知道自己是怎么呼吸的”。她說,觀察你的呼吸—不論是腹式呼吸還是胸腔呼吸—關注身體在呼吸過程中的每一點變化。“有時候一個瞬間,我們腦中就閃過幾千個念頭,其實被雜念侵擾得厲害時,幾次深呼吸就能let it go,深呼吸之后,你的判斷和行為可能就不一樣了。”這是她覺得最古老的吸取自然能量的方式,也是她最小單位的重啟。呼吸使人意識到存在,每次有意識的呼吸都在提醒:生活是進行時態,專注在此刻。
而對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瞬間,王雯琴也有獨特的記錄方式。
大女兒懂事后,她就開始和女兒共寫一本手賬,取名為《我們兩個之間的秘密》,“就是一頁攤開,我寫左邊,她畫右邊,有時候夾著樹葉,有時候有貼紙,大部分時候都在寫我們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這樣的手賬已經寫完了幾本,年年都被翻閱。

王雯琴也愛畫畫,每星期,她抽出一整天待在畫室,面對畫紙,她平靜又澎湃,“畫畫,就跟我呼吸是一樣的,畫畫的那8個小時,我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總是一不留神就到了下午四五點鐘。”
她的畫一部分遵循自然影像,臨摹寫實,另外一些則由意念主導,擺脫現實束縛。畫畫是一種視角,或許也是王雯琴敏銳感受力的來源,拿起筆,她就開始捕捉,提煉,想象,表達。
現在,她也和孩子們一起作畫,采訪結束,王雯琴發來一張和孩子一起臨摹的《鈴芽之旅》線稿,下一周,她們將為線稿上色,一同完成作品,成為她創造與孩子共同記憶的新方式。
時間流淌,時尚更迭,美的標準永遠在變。長年從事時尚行業,王雯琴認為,美并非千篇一律,它沒有標準,它的真諦是包容。
真正的后疫情時代到來了,當世界進入“一切堅固的都煙消云散了”的新紀元,時尚與其他行業一樣,都需要面臨公眾內心“必要與非必要”的拷問。人們當然還會相信時尚,問題只是,人們還會相信怎樣的時尚?哪一種時尚還能掌控人的感覺?王雯琴分享了她注意到的時尚行業新變化:“我的感覺是大家都沒有那么沖動了,現在是沉淀的時間,沉淀之后或許會有新的爆發。”王雯琴相信好東西的生命力,這些作品通常指向真善美,探及人們的精神生活,它們不是盲目創作,盲目保留,而是思考、沉淀與激勵。
作家Jan Morris在《世界:20世紀的道別》 中歸納了自己半生的經驗,最后她提出,“善是一種能夠透視我們的原則,與人為善,是從一個時代進入另一個時代最好的方式。”眼下或許就是美學更迭的時刻。王雯琴的表述,或者說從表述中得見的王雯琴本人十分靠近這個原則,她相信這樣的道理:好好生活,盡力為他人提供幫助,未來總會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