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孫明運 康多靜
摘 ?要:綜述膝關節損傷的常見類型,對膝關節損傷的功能性訓練康復所取得的效果與傳統康復管理手段進行對比分析,討論功能性訓練在結合有效的物理因子治療的效果,為降低不科學、不合理的康復訓練導致膝關節繼發性損傷的風險提供參考依據,也為預防損傷提供一定的科學指導.
關鍵詞:功能性訓練;物理因子治療;膝關節損傷;康復治療
[ ? 中圖分類號 ? ?]G8 [ ? ?文獻標志碼 ? ] ?A
Research Progress of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Physical Factor Therapy for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Injury
CHEN Jie 1,SUN Mingyun1*,KAN Duoji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133, China;
2.Nanjing Bonde Orthopaedic Hospital, Nanjing 210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mmon types of knee joint injury,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injury with the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means,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effective physical factor therapy,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secondary knee joint injury caused by unscientific and unreasonab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also provides certain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preventing injury.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ining; physical factor therapy; knee inju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膝關節在生活中易產生損傷,損傷后給生活帶來的影響比較大,及時進行合理有效的康復可以節約康復時間,更易達到理想的效果.膝關節損傷后帶來的影響主要有疼痛、關節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等,針對不同的康復階段,功能性訓練方法也不同.以膝韌帶損傷為例,早期進行的功能性訓練康復如踝泵運動,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大腿前部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可以預防跟腱攣縮及肌肉力量減退.功能活動期的訓練有弓箭步、負重直腿抬高、半蹲等閉鏈運動,可以適當地恢復關節活動度和肌肉力量.力量訓練期主要以加強力量的訓練為主,如負重提踵、跑步機或功率自行車有氧運動,等速訓練及超等長肌肉收縮訓練,在保證患者承受范圍內,科學指導訓練,康復效果顯著.[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家研究功能性訓練結合物理因子對膝關節損傷進行康復治療.針對肌肉力量減弱和功能受限的年邁者或其他特殊群體,功能性訓練在肌肉的牽伸、軀體的穩定、肢體的協調以及肌肉的力量方面得到廣泛應用.[2]功能性訓練與傳統的康復訓練相比,更具針對性,它從人體的解剖結構特點和生物力學角度出發,結合人體運動特點,從運動實踐出發,將多維度的動作結合,使盡量多的肌肉參與到動作中,保證肌肉參與度和肌肉張力的均衡協調發展,不僅提高治療效率,還能有效加強專項技能水平.[3]神經肌肉訓練是預防膝關節損傷特別是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有效方法,通過在運動過程中使用正確的姿勢,合理的力線改變運動方向,可以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風險.損傷前做好推測和準確預判,提前做好預防練習,可有效減少損傷發生的風險.本文闡述功能性訓練在膝關節損傷中的應用,討論功能性訓練結合物理因子治療膝關節損傷研究進展.
1 膝關節損傷的常見類型及治療方法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且特殊的結構,主要結構包括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髕骨之間的關節面.膝關節能自由活動且又不易發生脫位,其關鍵在于附近保護組織的強大.內、外側副韌帶,前、后交叉韌帶,腘斜韌帶,關節囊以及附著于關節附近的肌腱為膝關節提供了重要的保護和穩定作用.[4]位于股骨、脛骨內髁和股骨、脛骨外髁之間的兩個不同形狀纖維軟骨結構半月板,以及髕下脂肪墊,對膝關節,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緩沖作用,能大大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鏈式關節的改良版本,在關節周圍肌肉群的作用下,膝關節除了可以做伸屈動作外,它在屈曲90°時還可以旋轉一定角度,在生理范圍內做小角度的外展和內收.膝關節是下肢的主要承重關節,故膝關節較其他關節發生損傷的概率大.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半月板損傷,另一種是韌帶損傷.慢性損傷在一定時期內的積累下也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膝關節運動障礙,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5]根據損傷部位,膝關節損傷常見類型及損傷機制主要有6種類型:
(1)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屈伸時伴有扭轉暴力;膝關節伸屈同時有扭轉、擠壓或內外翻動作.
(2)內側副韌帶損傷:在膝關節處于伸直或屈曲位,外力作用導致小腿驟然外展外旋或膝關節突然有外翻動作.
(3)外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處于屈曲位時,小腿突然產生內收、內旋動作;腳踝固定不動時,上身受慣性作用外旋前沖,使大腿外展、外旋.
(4)前交叉韌帶損傷:膝關節遭受外翻外旋暴力;膝關節遭受內翻內旋暴力;脛骨內旋時,膝關節處于伸展位.
(5)后交叉韌帶損傷:屈膝時脛骨近端受到直接向后的作用力;膝過伸位存在內收內旋暴力.
(6)髕骨脫位與半脫位:髕骨遭受直接暴力;髕骨關節解剖異常(Q角異常).
膝關節治療時,首先明確損傷的部位以及嚴重程度,對患部疼痛和腫脹進行處理.其次根據各階段的目標進行功能性訓練,盡快恢復膝關節的功能.康復訓練要遵循的原則是循序漸進、由難到易、由矢狀面的運動逐漸過渡到冠狀面并持之以恒.治療早期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物理因子進行治療:超短波防止腫脹,磁療鎮痛,中頻電療法減輕急性期膝關節損傷后的疼痛,促進組織愈合及軟組織損傷的修復.后期的康復訓練采取諸如電子生物反饋等方法,刺激肌肉收縮,促進肌力的恢復.
2 功能性訓練結合物理因子療法對膝關節損傷的治療效果
運動康復訓練方式對膝關節損傷的康復有重要意義,但也不是唯一的方式,良好的康復計劃應當包括物理療法,運動療法,心理療法,把這些方法有效結合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6]應用物理治療,不僅無創,而且治療費用低,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胡曉琴證實在進行系統康復訓練時,超短波、磁療、微波、紅外線治療可以有效減輕局部組織炎癥,促進組織血液循環,并減輕患者的腫脹和疼痛;在適當的治療階段對患者進行中低頻電刺激治療,可以改善神經肌肉的功能,刺激組織的修復和再生.[7]金巖的研究表明,在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運動療法的基礎上實施物理因子治療,有助于增強患者運動能力,還可以提高患者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8]杜飛的研究表明,對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脈沖磁療效果佳,結合超短波治療,可顯著提高療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9]功能性訓練方式也應該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群體,可嘗試多種方式相結合,如針對伴有老年認知障礙的患者可結合認知訓練.[10]
功能性訓練是后期恢復功能幫助患者回歸社會的重要手段,針對性的訓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如股四頭肌、腘繩肌、脛骨前肌、小腿三頭肌等),有效增加核心肌力的訓練,不僅對康復有顯著效果,在綜合康復訓練方式的基礎上,配合物理因子治療,療效更是錦上添花,對膝關節損傷的治療效果也更顯著.
3 小結
膝關節在人體的關節中是最復雜的,也是易損傷的,對于一些急性的損傷,早期的臨床表現是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等.對于此時期的患者,實施運動療法是不合適的,因此早期的對癥處理方式便是物理因子治療,如超短波的無熱量、骨傷磁療、紅外線等,都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癥反應,為后期的康復訓練打好基礎.此外,針灸療法、手法推拿、中藥貼敷等康復療法在膝關節損傷患者的治療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較廣泛,并且取得非常不錯的療效.[11]在急性期過后,運動療法是主要的康復手段.
對膝關節損傷的康復治療,功能性訓練目的是后期恢復功能.在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的功能性訓練,可以減少關節黏連,預防肌肉萎縮,增加關節活動角度,對需要增加肌力的環節給予肌力訓練;對肌肉張力高的地方,則需要采用手法放松、牽伸等降低張力;根據損傷部位和類型針對性的選取最合理的方式,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功能,恢復肌肉力量,進而最大程度提高膝關節的關節活動度和穩定性、達到理想的康復目標,保證最小程度受損部位的功能喪失,幫助患者盡快回歸生活、回歸社會,回歸崗位.
本文闡述膝關節損傷的常見類型,比較普通訓練方法和功能性訓練方法的優劣,討論功能性訓練結合物理因子治療的效果,探討功能性訓練的本質和價值,為降低不科學、不合理的康復訓練導致膝關節繼發性損傷的風險提供參考依據,也為預防損傷提供科學指導.
(下轉第74頁)
參考文獻
[1]成東亮.用運動療法對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05):8-9.
[2]張亞楠,趙香雨,孫緒貴. 彈力帶抗阻運動訓練矯正肌力失衡性膝內翻康復研究[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62-65.
[3]高振峰.功能性訓練應用成效、存在問題及實施對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22(4):54-58.
[4]田佳.運動創傷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8.
[5]張立波.我國越野滑雪運動員膝關節損傷是調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
[6]周濤.膝關節慢性損傷的康復訓練[J].科技資訊,2007(34):251
[7]胡曉琴,錢紅,張宣玲.膝關節損傷的康復治療[J].中國基層醫藥,2006,13(01):125.
[8]金巖,趙鑫,鄭瑞紅.運動療法配合物理因子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10):86-88.
[9]杜飛.使用脈沖磁療聯合超短波電療法治療膝關節損傷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7):50-52.
[10]蔡俊,張忠興. 功能性鍛煉結合認知訓練對老年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研究[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43-47.
[11]侯建鵬.綜合康復療法治療運動性膝關節損傷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04):36-39.
編輯: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