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風

意定監護制度日益完善,為特定人群解除了后顧之憂。那么,誰能夠承擔意定監護人的責任?鄰居可以成為意定監護人嗎?發生在上海市的一起案例,給出了啟示。
現年75 歲的周大平,年輕時響應號召“上山下鄉”,赴邊遠農村鍛煉。20 世紀70年代末,他返回上海工作,與單身母親住在普陀區一處老式公房內。公房是單位樓,周大平家是二樓西邊戶,該層有3 戶人家。
周大平返滬后,曾談過幾次戀愛,都因高不成低不就而沒有結果。直到39 歲那年,周媽重病纏身,為滿足老人心愿,周大平收養了已經5 歲的男孩,取名周毅。周媽親眼看到了孫子,終于瞑目。
時光荏苒,單位樓經過房改,原有住戶將住房或出賣或出租,只剩下周大平這戶“原住民”。2011年末,中間戶住進了萬俊、王茜夫婦,他們的兒子曉光才7 歲。這年,周毅在技師學院住校,周大平因從事特殊工種已經退休賦閑在家。萬俊和王茜上下班通勤時間長,早出晚歸,接送孩子上下學成了難題。周大平是熱心腸,于是主動伸出了援手。對此,萬俊夫婦非常感激,多次要給經濟報酬,都被周大平婉言謝絕。
幾年相處下來,這對好鄰居宛如一家人。每逢周末,王茜幫周家搞衛生,還燒好可口的飯菜,讓萬俊陪老爺子小酌幾杯,曉光邊叫“爺爺”邊斟酒。這樣的時光,讓周大平感受到滿滿的天倫之樂。
然而,安逸的幸福生活卻受到周大平養子的侵擾。周毅從技校畢業后,找了幾次工作,都干不長久。2015年起,周毅索性“家里蹲”,整天晝夜不分地打游戲,還頻頻向周大平伸手要錢。一旦被拒絕,周毅就吵鬧不休,甚至對周大平出言不遜。萬俊為了息事寧人,暗地里經常塞點錢給周毅。
2016年5月的一天晚上,周大平無意中發現周毅接受萬俊給錢的事,他狠狠地訓斥了周毅。周毅頂撞了幾句,養父子之間發生了肢體沖突。萬俊聞聲進門,將他們拉開,周毅叫喊著“都是你告的密”,揮起拳頭就砸向萬俊的右眼部位。周大平立即撥打報警電話,萬俊不顧傷痛竭力阻攔下來。
此后數月,這對養父子幾乎天天吵鬧,萬俊夫婦擔心上門勸解只會加劇矛盾,只好盡量回避。周大平隔三岔五到萬俊家訴苦,一次,他流著淚說:“早知道是這么個逆子,我就不收養他了。”
周毅在家里越來越放肆,鬧得四鄰不安,社區工作人員和管片民警多次上門勸解,并對周毅口頭訓誡,周毅表面上承諾不再冒犯養父,實際卻屢教不改。
2017年3月,周大平痛下決心,通過訴訟主張解除與周毅的養父子關系。經過法院調解,周大平給了一筆資助費,周毅搬離單位樓,雙方解除了養父子關系。
回歸了寧靜的生活,周大平重拾天倫之樂。他與萬俊一家三口儼然祖孫三代,其樂融融。
2018年,萬曉光已經讀初中二年級。6月的一天下午,天空忽然陰云密布,周大平擔心“孫子”放學淋雨,就步行到學校送傘。因為萬曉光要上輔導課,傍晚時分,周大平獨自返回。半途,伴隨著隆隆的雷聲,狂風夾雜著驟雨席卷而來,他進入超市躲了一會兒雨。等雨停了,周大平卻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想問別人,卻說不出家住哪里,他感到大腦一片空白……
當天很晚了,萬曉光已經回家,萬俊夫婦仍然沒見到周大平。他們不由擔心起來,一家三口遂順著去萬曉光學校的路沿途尋找。直到凌晨時分,萬俊夫婦才在離住處十多公里的地鐵口找到了周大平。看見萬俊全家,周大平哽咽失聲:“我記不得回家的路了,怎么辦啊?”
萬俊夫婦帶周大平去醫院就診。經過影像學檢查,周大平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退行性改變,尤其是雙側顳葉萎縮很明顯。醫生詢問后發現,他的記憶和語言功能,以及注意力都明顯下降,周大平被診斷為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病。醫生說,這種疾病是不可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發展成為老年癡呆,并且演變的速度非常快,目前醫學還不能對這類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醫生還說,由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人出現癡呆現象,記憶力下降,比較容易出現高處墜落、摔傷、淹溺、交通事故等各種意外情況,要預防這些意外發生,最好的方法是有人陪伴在身邊,“一定要有監護人。”
周大平除了曾經的養子周毅,沒有其他近親屬。想著醫囑,萬俊嘗試著征求周大平的意見:“我跟周毅談談吧,畢竟父子一場,你對他有養育之恩,他不會不過問的。”周大平卻表示:“我跟他老死不相往來。”
盡管周大平態度堅決,萬俊還是背著他找了周毅,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周毅卻冷漠地說,自己只不過吃了周大平十多年的飯,也不是白吃的,自己也喊了他這么多年的“爸爸”,誰也不欠誰,既然解除了收養關系,就不要再有什么瓜葛了。
接下來,周大平通過藥物進行保守治療,努力控制病情發展。萬俊夫婦白天上班,只好早晚燒好飯菜,解決周大平的一日三餐。為了防止周大平走失,王茜親手制作了牌子,寫明周大平的病情、住址以及萬俊和王茜的聯系電話。幸虧這塊牌子,周大平好幾次獨自外出迷路了,都被熱心人送了回來。
2018年9月,周大平感到自己病情加重,擔憂不已。萬俊夫婦寬慰道:“我們就是您的親人,會對您負責到底的。”于是,周大平主動提出要萬俊夫婦做自己的監護人。
同年10月17日,周大平與萬俊夫婦簽署了《意定監護協議書》,并在上海市普陀區公證處辦理了公證手續。雙方約定,如果周大平發生精神、智力障礙或其他身體障礙,不能處理自己的事務,或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時,由萬俊和王茜共同擔任其監護人。
此后3年,周大平時而清醒時而糊涂,萬俊夫婦都任勞任怨對他悉心照料。2020年12月,周大平因車禍造成右股骨骨折,不僅行動不便,還加重了病情,意識始終處于模糊狀態。
周毅不知從哪里得到了這個消息,闖到周大平家,聲稱要照顧“養父”。考慮到周毅的一貫行為,萬俊夫婦認為他別有用心,不讓其賴在周大平住處。周毅質問萬俊:“我是他的兒子,你有什么資格趕我走?”萬俊無奈之下只好請社區工作人員出面,這才將周毅請走。
2022年1月,萬俊和王茜向所在地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宣告周大平系限制行為能力人,并共同請求擔任周大平的監護人。
法院受理后,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對周大平進行精神鑒定,并根據鑒定報告,認定周大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審理中,萬俊和王茜提出,周大平無子女,父母均已死亡,無兄弟姐妹,2011年起,萬俊、王茜與周大平成為鄰居,兩家相互照顧。現因周大平思維模糊,生活無法自理,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維護周大平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其相關事宜,現要求由其擔任周大平的監護人。
萬俊和王茜為證明其主張,當庭提供了居住地所在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情況說明、2018年10月17日雙方簽署的意定監護協議和公證處出具的公證書。
法院認為,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關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監護人應當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加以侵害。被申請人周大平目前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日常生活由申請人萬俊和王茜照料,雙方形成了和諧友善的鄰里幫扶關系,且已在先通過意定監護的方式確定了監護人,故在尊重被申請人個人意愿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被申請人的實際居住生活情況,由萬俊和王茜擔任周大平的監護人為宜。
2022年3月25日,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三條等規定,通過民事特別程序作出判決,指定萬俊、王茜為周大平的監護人。
本案宣判時,法院指出,良好的鄰里關系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被監護人在行為能力健全時,根據自身意愿選擇監護人,相比立法者依據社會一般情況確定監護人,更有利于形成融洽、穩定的監護關系,其合法權益也更能得到妥善的保護。
本案中,申請人與監護人因多年相處,已經形成了和睦友善的鄰里幫扶關系,老人交付身家、委以重任,鄰居坦誠相待、鞍前馬后。這種與鄰為善的優良傳統值得我們倡導,有利于構建新時代文明和諧的幸福社區。
同時,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在遇見養老難題時,居村委、公證處、司法部門等均應積極作為,確保老人老有所依,營造友善對待老人的社會氛圍。
因民事特別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該案宣判后即刻生效。
2023年3月25日,指定監護滿一周年之際,法院委托的社會觀護員上門進行判后回訪,認為萬俊、王茜夫婦對周大平的照顧十分周到,給予好評。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點評
意定監護制度是特殊養老途徑
方曉霞 (江蘇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意定監護制度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該制度的確立起步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主要為老年人創設,創設宗旨是尊重老年人的自我決定權,讓老年人有尊嚴地度過晚年生活,提前規劃、慎重托付,為自己選擇最合適、最靠譜的監護人,對失獨、親子關系惡劣以及有其他特殊需求的老人尤為有益。
除此之外,意定監護也能滿足現代社會多元化需求,可適用于的人群較為廣泛,比如精神及遺傳病醫學需求者、丁克家庭、再婚家庭、婚姻危機家庭、單身人群、同居伴侶、多元性別群體等。 當這些人因疾病需要手術簽字,或者失智失能下的日常監護、臨終關懷監護及身后事辦理,意定監護可以作為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