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

這些廣告宣傳畫的歷史使命不僅僅在于宣傳,更是對國家政策轉變、科學未來的視覺述說與期盼,廣告“不僅能揭示一個國家的現實,更能感知一個國家的理想”。
“透過一個國家的廣告,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理想。”廣告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從中可以折射出國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變遷。這里將圍繞廣告作品,試圖在廣告中尋覓中關村科技發展的變遷之路,為我們理解看待今天中國硅谷的孕育誕生、發展壯大提供另外一個有趣而且豐富的視角。從廣告作品中解讀改革開放以來以中關村為關鍵詞的中國科技發展創新脈絡以及社會變化、企業興衰,鋪陳出一幅風云激蕩的歷史畫卷。
1978年3月18日正值初春,萬物復蘇,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在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指出“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重申“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科學的春天到來了。大會不僅確立了一個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根本方針,也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全國科學大會在思想上解放了禁錮在中國科技工作者思想上的束縛,位于中關村的中國科學院不僅作為大會的籌備者,更成為了未來建設中國硅谷的主要先行者、探索者。
作為全國科學大會宣傳的主要手段,宣傳畫成為最有效、影響最廣泛的廣告形式。宣傳畫以政權政治為核心,其創作思想和藝術圖像緊隨國家意識形態。盡管在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時間難覓商業廣告身影,但是宣傳畫作為一種更具藝術感染力和政治使命感的廣告形式卻大放光彩。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商業廣告《藍天牙膏》在1979年1月4日才出現在《天津日報》上,因此,這次全國科學大會的廣告宣傳方式主要體現在宣傳畫上。在全國科技大會召開之前,作為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之一的宣傳組負責大會的宣傳報道工作。發表于1978年2月的宣傳畫《熱烈慶祝全國科學大學勝利召開》,充分顯示出國家對知識的尊重,表現了中青年知識分子滿懷信心迎接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的喜悅心情。宣傳畫中三個主要人物采用經典的四分之三側面構圖,他們在鮮花的簇擁下目視前方,體現出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和青年科技人員共同使命感,老一輩科技工作者手捧科技藍圖,與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展望未來。他們胸前佩戴大紅花,紅花彩帶上面寫著“光榮”兩個字,這對于被稱作“臭老九”的知識分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正名,體現了全國科學大會“表彰有發明創造的科技工作者和工農兵群眾”的宣傳要點。畫面的背景在藍天的映襯下,飛機與衛星同行,展現出當時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宣傳畫的作者是軍旅畫家楊克山、朱貽德和宋宏剛,在人物塑造上依然遵循工農兵宣傳畫風格,體現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眼鏡、白大褂成為最具辨識度的知識分子的視覺符號,畫面整體充滿力量,呈現出希望、歡快、繁榮的氣息,充滿對未來的期許。



在全國科學大會的開幕式上,鄧小平提出“科學的未來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長,正是我們事業必定要興旺發達的希望所在。”《科學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從小愛科學,長大攀高峰》這兩幅宣傳畫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青年一代科學研究者所給予的厚望。《科學的未來,祖國的希望》作者是上海畫家凌啟寧。畫面中一位系著紅領巾的女孩手捧一株嫩苗,在由三個橢圓形組成的科學符號映襯下象征科學的萌芽在少年手中成長,背后的陽光采用裝飾性表現手法輻射整幅畫面,孕育出無限生機。在女孩的前方,擺放著書本和科學實驗儀器,而遠處的麥穗、工廠和齒輪等體現出中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鄧小平在開幕式講話中提到:“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指出四個現代化中科學技術與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之間的關系。畫面中系著紅領巾的女孩穿著點綴碎花的白襯衫,打破以往刻板白色服裝印象,對美的豐富追求含蓄地體現在細微之中。畫中將系著紅領巾的女孩、科技符號、陽光、科學試驗設備、書本以及麥穗、工廠和齒輪等視覺符號組合在一起,充分傳遞出當時國家對于科學在思想上的種種轉變,為中國和中國科學界帶來新希望!
《從小愛科學,長大攀高峰》則是另一件以青少年為主要形象的科學主題宣傳畫。畫面中一位身穿紅色衣服的少年手里拿著航空模型,目視遠方,在前面的書桌上擺放著與學習科學相關的書本和工具,而背景則體現出面向未來的先進科學技術。該作品作者是上海畫家陳維邦和蘇民。紅色衣服與少年胸前佩戴的中國共青團徽章象征著科學未來的紅色血脈,這兩幅作品與早期科學宣傳畫中經常出現的具體科研場景不同,抽象的科學符號成為科學代言,它們都采用逆光的方式和仰視角度表現人物,讓陽光與希望充滿整個畫面,這是中國科學界經歷那段黑暗時期的重生,是中國科學的希望!
另一幅宣傳畫《從小學科學,長大攀高峰》發行于1978年10月,作者李慕白是上個世紀年畫大家,師從杭稚英、陳秋草,他的作品在色彩和造型上具有極高修養,人物塑造圓潤柔和,特別是描繪年輕女性和兒童膚色時表現出風姿秀麗的體態和明媚的光線效果。借助全國科學大會的春風,李慕白繪制了這幅題為《從小學科學,長大攀高峰》的宣傳畫。畫面中一個系著紅領巾的女孩剛剛在黑板上寫出稚嫩的幾個粉筆字“從小學科學,長大攀高峰”,展現出少先隊員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良好風尚,而這幾個字也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宣傳語,影響巨大,體現了“科學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
今天看來,這些廣告宣傳畫的歷史使命不僅僅在于宣傳,更是對國家政策轉變、科學未來的視覺述說與期盼,廣告“不僅能揭示一個國家的現實,更能感知一個國家的理想”。1978年中國科技的春天已經到來,全國科學大會的勝利召開讓中國科學界重新煥發生機,激發起中關村科技知識分子把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實踐創新。在這次全國科學大會上,中國科學院推薦了10人出席,坐在數學家陳景潤身邊的就是來自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員陳春先,他是新中國有突出貢獻的著名等離子物理學家。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他作為“中關村第一人”引領中關村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硅谷。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