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在直播間內狂刷禮物,送直播至平臺榜首,接著主播將錢再返還至集資詐騙犯罪嫌疑人的賬戶,犯罪嫌疑人通過這種方式將贓款“洗白”,主播賺流量和中介費……近日,上海市警方破獲了全國首例利用網絡直播“打賞”實施洗錢犯罪的案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搗毀一條寄生于網絡直播平臺、洗兌轉移非法集資等“黑灰資金”的新型洗錢犯罪產業鏈,涉案金額近億元。
主播與嫌疑人合謀,名為打賞實為洗錢
此案肇始于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辦理的一起集資詐騙案。警方偵查發現,在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犯罪嫌疑人先后成立了多家公司,以新能源車輛融資租賃收益權轉讓的名義,通過線下門店向社會公眾承諾高額收益,銷售各類理財產品,進而非法募集資金。犯罪嫌疑人陸續到案后,警方持續推進追贓工作,力求最大限度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
去年6月,警方在對涉案資金進行追查的過程中發現,有巨額贓款被用于在某網絡直播平臺充值打賞。盡管警方在此前的辦案過程中見到過許多犯罪嫌疑人將贓款肆意揮霍的情況,但將巨額贓款用于打賞主播實屬罕見,這引起了警方的關注。
由此入手,警方全力梳理排查涉案贓款被用于充值打賞的記錄明細。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集資詐騙犯罪嫌疑人在充值打賞網絡主播后不久,其個人賬戶中就會收到網絡主播轉賬過來的巨額錢款。
上海公安經偵部門隨即成立專案組進行偵查,并迅速鎖定了李某等4名存在事后集中批量返款等可疑行為的網絡主播。
以網絡主播為切入點,警方循線深挖發現,這些主播曾與集資詐騙犯罪嫌疑人來往密切。經過進一步調查,警方挖出一條網絡主播通過接受打賞“刷流量”為集資詐騙團伙轉移贓款的新型洗錢犯罪通道。
經查,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上述集資詐騙犯罪嫌疑人為轉移隱匿犯罪所得,結識了在某網絡直播平臺擔任主播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提出由其在李某等人的直播間內打賞禮物,為其抬高直播人氣和曝光率,幫助其賺取直播平臺榜首獎勵,同時指使李某等人事后將所收取的打賞錢款返還至集資詐騙犯罪嫌疑人的個人賬戶中。事成之后,李某等人從中收取部分傭金作為報酬。
之后,李某等人在明知打賞錢款系集資詐騙犯罪所得的情況下,仍通過在直播期間接受打賞的方式收取贓款,隨后通過提現、轉賬等方式,為集資詐騙犯罪嫌疑人清洗和轉移贓款。
不僅如此,警方還發現,自2020年10月以來,有多名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犯罪嫌疑人通過社交軟件結識了李某直播工作室員工范某等人。
為了幫助這些犯罪嫌疑人清洗和轉移犯罪贓款,范某等人充當打賞幣中介,在明知犯罪嫌疑人的資金系違法所得的情況下,以原價6折至7折不等的價格購買犯罪嫌疑人使用贓款充值有大量打賞幣的平臺賬戶,然后再以原價7折至8.5折不等的價格將平臺賬戶轉手對外銷售,從中賺取差價,為這些上游犯罪團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
嚴重破壞金融秩序,網絡主播涉嫌犯罪
今年2月8日至9日,上海警方在全國11個省市分批次展開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抓獲李某、范某等21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額近億元。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為掩飾、隱瞞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所得及其產生收益的來源和性質,提供資金賬戶的、通過轉賬或者其他支付結算方式轉移資金的,涉嫌洗錢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其他方式掩飾、隱瞞的,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涉案網絡主播通過接受打賞后提現轉賬的方式,為上游犯罪團伙清洗轉移贓款,并借助違法犯罪資金制造虛假流量,嚴重破壞了金融管理秩序。打賞幣中介在明知打賞幣系使用“黑灰資金”購買的情況下,以低買高賣的方式非法牟利,助長了違法犯罪資金的清洗和轉移行為,嚴重侵害了行業健康發展。
洗錢和“地下錢莊”犯罪為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清洗和轉移贓款,幫助上游犯罪逃避警方的查處、凍結、追繳,不僅增加了破案追贓難度,也助長了上游犯罪的氣焰。
本案中,上海警方通過打擊查處洗錢和“地下錢莊”犯罪,及時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案件告破后,警方全面分析犯罪手法,總結行業風險并第一時間預警通報行政部門,推動源頭治理。
目前,經檢察機關批準,李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洗錢罪已被警方依法逮捕,范某等1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直播洗錢目前有形成產業鏈的趨勢,不僅有國內的詐騙團伙和直播平臺沆瀣一氣,將不法資金洗干凈,還有境外電信詐騙團伙以及炒幣團伙通過直播打賞路徑洗錢。”曾在上海公安系統任職的周楷(化名)說。
周楷表示,此次上海警方公布的案件特征是,犯罪團伙過度提升直播平臺的知名度來洗錢,且金額巨大。現實中,還有一些更隱蔽的作案方式,比如在一些完全不知名的直播平臺,主播坐著什么都不干,或者是一個空空的直播間,突然會出現幾筆高額的打賞,在完成打賞之后,直播就被關閉了。為了不被發現,主播會更換直播賬號,打賞者也會頻繁更換名頭,以螞蟻搬家的方式洗白詐騙資金。
就在去年末,南方某省警方查獲了一起利用直播帶貨刷禮物洗錢案,涉案金額超過10億元,涉及1800個賬號,每個賬號刷禮物金額超過50萬元。其中,該省一家傳媒公司接入數百個寬帶,公司經營者給主播刷禮物,1個月資金流水達上千萬元。經當地警方調查,該公司負責人毛某向孫某購買的折扣直播幣涉及境外黑灰產業。2022年7月,以孫某和毛某為首的兩個團伙共10名成員被捕。孫某交代,他構建了跑分平臺,表面上做直播平臺幣買賣,實則幫助境外不法分子洗錢,一年獲利近1000萬元。
今年以來,上海警方已累計偵破經濟犯罪案件1300余起,挽回經濟損失28億余元。下一步,警方將持續深挖上游犯罪,力求“全鏈條”打擊。
不法分子“洗錢”方式五花八門
隨著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不法分子“洗錢”的方式也變得五花八門,“洗錢”路徑也更為隱秘,大大增加了警方追查的難度。除了直播刷禮物外,比特幣也是洗錢的“重災區”。
今年5月22日,浙江諸暨市警方偵破了一起由3名花甲老人組成洗錢團伙,利用虛擬貨幣交易轉移境外涉詐資金的案件。諸暨警方調查發現,67歲的趙某持有的銀行卡此前從未出現大額流水,3月起突然每天流水達十幾萬元,往來賬戶涉及省內外詐騙受害人,初步斷定趙某涉嫌洗錢。
警方在趙某家里繳獲了銀行卡、手機等,抓獲犯罪嫌疑人趙某、潘某等。經審訊,警方發現他們為境外詐騙團伙充當“車手”(又名“職業取款人”,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專門實施取款、轉移贓款的中間人),通過買賣虛擬貨幣開展洗錢犯罪。
據介紹,潘某退休后主動下載境外加密聊天軟件,尋找金主想賺“快錢”。與境外電詐集團聯系后,她接受指令,投資虛擬幣買賣賺差價,并將朋友趙某和親戚李某拉入伙,潘某負責聯系金主,趙某負責招攬老年“卡農”(指專門為犯罪分子提供銀行卡,用于流轉涉案資金,進而非法牟利的犯罪嫌疑人)接收境外資金,李某帶老年“卡農”去銀行取款。該團伙利用境外聊天軟件串聯發展“客戶”,將涉嫌詐騙、賭博等犯罪的資金通過區塊鏈轉換為虛擬貨幣,再通過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分散出售,兌換人民幣,利用低買高賣攫取非法利益,非法獲利30萬余元。目前,潘某、趙某、李某因涉嫌詐騙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22年上半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洗錢犯罪嫌疑人2萬人,同比上升1.6倍。監管機構的“反洗錢”行動任重而道遠,如何識破不法分子的伎倆成了新時代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根據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有提供資金賬戶的;協助將財產轉換為現金、金融票據、有價證券的;通過轉賬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的;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的;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等行為的,將被沒收實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警方特別提醒,千萬不要成為“洗錢”幫兇。
(《法治日報》2023.5.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