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平

進階式教學是在學練的過程中,以技術動作為載體,不斷地聯結、遞進、提升的一種探究式教學方法。在《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技術動作教學中,如何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顯性到隱性,充分利用“學、練、賽(評)”課堂教學,對《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的學、練、賽進行進階設計。
一、合理分層,精準地學
在《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教學中,面對學生拋球高度不正確、拋球位置不穩定、擊球揮臂肘下拖等問題導致的發球“下網”或“球滿天飛”等現象,“一刀切”“齊步走”學習方法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分層教學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首先,教師應在對教材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針對導致“正面上手發球”失誤的原因,對學情進行了解分析,然后按認知基礎、個性特點、素質狀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學的目標和方法,力爭做到通過精準的“學”,讓基礎層明了、讓提高層“吃飽”、讓發展層“摸高”。在學練中,還應針對不同能力的分層,設定“微觀”的教學處方,利用同質分組、異質交叉的方法進行“學”,才能更好地提升排球上手發球教學的規范性和流暢性,做到學練精準(表1)。
二、有效進階,精巧地練
在《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教學中,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拋球引臂的高度位置和協調配合,揮臂擊球時的弧線揮臂和力量速度,擊球手型的包滿推壓等重難點,“灌輸式教學”通常難以較好地解決。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緊緊抓住技術動作的要點,做到精巧地“練”。如,“手掌包球推壓”是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的關鍵,明確準備姿勢、拋球位置高度、擊球、手形的技術動作要點(即準備姿勢:面對球網,前后開立,托球體前,自然放松;拋球:垂直上拋、屈肘后引、上體右轉、重心后移;擊球:挺胸展腹,以肩為軸,上體側轉,揮臂鞭打;手形:指尖朝上,手腕后仰,全掌包球,擊后中下),才能有效避免擊球動作不正確造成發球失誤,通過多種形式反復地“練”,以把握發球手形,形成動力定型,然后再逐步提高對發球落點的精準控制。
“練”是技術動作學習的鞏固、延伸和拓展,要抓住技術動作容易產生的共性問題,如,針對手形不正確、拋球引臂不到位、擊球部位不準確等提出教學策略,制訂不同的練習處方(表2)。在內容和方式上,做到上下貫通,抓住重點,進階式學練。如,在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技術動作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揮臂擊球的鞭打動作,鞭打動作的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初速度和力量,肢體的運動形式往往表現為由近端到遠端依次加速與制動,使末端環節產生極大速度,因此,應針對學練中產生的揮臂無鞭打的情況,制訂進階式練習步驟,然后緊扣要點進行練習,做到精準進階。
三、學以致用,精妙地賽
“精妙設計”的不同形式的比賽是對技術動作的運用進行檢驗與鞏固。在組織競賽時,可以通過比賽規則的改變使比賽更有趣味性,通過比賽內容的優化使比賽更有挑戰性,通過比賽要求的更新使比賽更有綜合性,通過比賽形式的改良使比賽更貼近實戰性,通過比賽“真實情境”的設置促使技能運用向比賽遷移,達到能用、善用、會賽的學練目標,增強單一技術動作在比賽中的運用能力。如,在《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個人賽“三足鼎立”,3名學生1組,每人發3次球,記錄每人發球最遠的距離,最遠者獲勝;小組賽“齊心合力”,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隊,聽信號后,排頭向靶臺發球,擊中可得1分,依次發球,得分多的隊獲勝;挑戰賽“一往無前 ”,在排球場上劃上不同的得分區域,以發球落點計算得分,在規定的次數內,得分高者獲勝;擂臺賽“你爭我奪”,學生面對墻上的區域做發球,擊中不同區域得不同的分,固定次數內,以得多者名次列前;對抗賽“九九歸一”,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隊。在排球場上每人發2個球,要求一球發直線,另一球發斜線,完成一條線得1分,成功發出直、斜線時得2分,總分高的隊獲勝。
在形式多樣的賽的基礎上,只有將“評”和“賽”緊密結合,通過“多元化”評價基礎上的聯合發力,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技能動作的學以致用。可評可測是重要的評價原則,將項目特征和動作技術的運用相結合,做到評價目標的系統分層。針對“基礎層”(擊球部位正確,能發球過網,但動作不夠協調連貫,失誤較多),要對動作要領“由淺及深”點撥啟發;針對“提高層”(擊球部位正確,能發球過網,但動作不夠協調連貫,失誤較多),要對易犯的錯誤動作“由此及彼”,進一步提高技術動作準確性;針對“發展層”(把球揮臂正確合理,動作熟練,能準確將球發到3m×3m的指定區域內,且球速快,攻擊性較強),可以拓寬練習,“由表及里”強調發球的攻擊性,同時使之成為教師的助手。這樣系統的評,有效凸顯“評”的價值。“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是排球運動的一個重要技術動作,也是排球比賽中有效的得分手段。通過精準的學、精巧的練、精妙的賽(評)這種進階式的一體化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排球正面上手發球”的技術動作,并能夠學以致用,從而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