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軍
在進行2人1組的投擲教學準備活動熱身時,校園外突然響起了一陣陣“呯嗙”的爆竹聲,學生們馬上四處觀望,尋找來源,并討論起來:“這是二踢腳!”“還有大紅鞭!”還有幾個學生極其興奮地模仿起了鞭炮的響聲,課堂氣氛一片混亂。看著學生們思維的翅膀隨著鞭炮遠走,我思考著怎么讓學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上,突然靈機一動,借景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二踢腳是怎樣升空的嗎?為什么有兩聲響?”學生們很好奇,瞬間被拉回課堂,他們滿臉迷惑地看著我,不知怎么回答。我平靜地用目光掃視他們,想到可以將投擲教學與此時的情境相聯系,然后輕聲說道:“二踢腳是利用火藥將氣浪噴射地面,產生反作用力,爆出第一聲響同時將爆竹推向天空;第二聲是升空后,引爆上半段的炮,產生第二聲響。咱們也來模仿放鞭炮好不好?看誰的‘二踢腳打得高!”雖然聲音很輕,但是學生們聽得很清楚,剎那間像打了雞血,一個個模仿著“二踢腳”的聲音,積極主動地向上高高地跳了起來,注意力也從“二踢腳”的聲響回歸到熱身活動之中。
剛結束準備活動熱身開始學習投擲,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班上幾名學生又開始嘟嘟著小嘴、滿腹牢騷地議論著:“我不想學習投沙包了,還是跑步有意思。”還有的學生贏不了自己的伙伴,消極地說:“我不想和劉某某一組,我想自己玩。”更有學生厭惡地說:“真沒勁,我不想玩。”而那些身高體壯的學生們則冷嘲熱諷地反駁著:“自己沒勁,比不過就不玩”,“你們就是不行,贏不了我們”,“哼,輸不起就別玩”。聽著學生們各持己見的言語,我本想把大家集中起來,把這件事情說一說,但是思考片刻,我決定調整教學組織方法,讓學生們在體育練習中去感悟自身行為。
于是我決定改變2人1組的練習方式,制止學生們的言語后說道:“那好,咱們和自己比一比,每人2個沙包,投擲完畢后,看看自己能不能實現不斷超越自己!”幾次練習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老師,我進步了。”“老師,我在原來的基礎上前進了將近一個腳的距離。”因為每名學生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抵觸的情緒好轉了很多。于是我繼續引導大家:“同學們,剛才大家練習得都很棒!下面咱們既要比誰投擲得遠,還要比誰安全快速地完成撿包返回。”
根據課上情況,學生們雖然都有了成功的體驗,但是對伙伴的評價還不成熟,我還想把事情往深挖一挖,于是臨時決定把投擲的輔教材內容由發展下肢力量的“春種秋收”改為立定跳遠,既不影響達成發展學生投擲能力和下肢力量的課時教學目標,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感悟如何評價伙伴和團隊相處。立定跳遠練習開始,還是和投擲比賽分組一樣,采用男女生前后2人1組的形式進行。練習中很多“身高體壯”的學生有些灰頭土臉,成績不理想,他們又逐漸出現了消極的情緒,而那些體態輕盈的學生臉上則綻放出自信和喜悅的光芒。看著大家的神情,我積極地引導:“立定跳遠和投擲最開始時的比賽對手是一樣的,為什么有的學生在投沙包中輸了,卻在立定跳遠中反敗為勝?”學生們搶著說:“身體高大的學生勁大,沙包投得遠。”“身高體壯”的學生也主動表示:“投沙包成績好是因為我們個子高、力量大,而立定跳遠因為我們身體太高、太沉了,沒有身體輕的學生成績好。”聽著大家的言論,我繼續挖掘:“這又說明了什么”?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搶先說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不足。”“那咱們該怎么做呢?”我再次把問題推向深入。一些投擲獲勝的學生羞澀地說道:“我們要用自己的優點幫助其他伙伴,不能嘲笑他們;自己不足的地方也要積極練習,縮小和好的同學的差距。”體育委員也積極地表達著:“我們要看到他人的長處、自己的短處,團結互助、努力向上的我們最棒!”看著全班學生融合到一起,相互加油,相互鼓勵著,我欣慰地笑了。
課后,我的腦海中還在重復著課上的畫面,也清晰地感受到,一年級的學生雖然調皮、難以集中注意力,但是好奇心強、進取意識足,雖然幼稚但明事理。面對這些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教師要善于運用教育智慧。首先站在他們的思維角度去思考事情,尋找他們產生行為、語言、情緒等問題中的本質需求,并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關注點;繼而構建起他們自身的閃光點和關注點與學習內容的關聯,促使學生的關注和熱情回到課堂;然后再借助事例剖析、實踐證明等方法,引導他們在體育活動中發現問題、感悟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完善在本階段的認知、情意表現,從而在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質量的同時,發展健全人格,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