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孝永
佛手瓜是一種葫蘆科佛手瓜屬草本植物,原產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19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在我國南方已栽培多年,上世紀80年代逐步發展到北方。在山東省,臨朐縣和沂源縣有較大面積栽植。
佛手瓜色澤翠綠,肉質細嫩,是一種低熱量、低鈉、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不但含有豐富的水分,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另外微量元素、核黃素以及胡蘿卜素和鹽酸,還有葉酸等物質,經常食用可以使人體的抗病能力明顯提高,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對高血壓有明顯的預防作用,是最適合三高人群食用的健康蔬菜之一,佛手瓜既可做菜,又可生食,深受消費者喜愛。
1? ?臨朐佛手瓜基本情況
1.1? ?栽培特點? ?臨朐佛手瓜種植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1988年由原嵩山鄉鎮府組織引種綠皮佛手瓜獲得成功,至今已有34年種植歷史。佛手瓜是一種多年生農作物,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冬季地下根莖不死,第2年春季萌發,可連續生長3年以上;而在臨朐由于冬季氣候較寒冷無法越冬,只能作1年生栽培。
北方栽培佛手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瓜晚,果期短,春季播種一般在8月下旬開花,11月初莖葉因霜而枯死,采摘期僅2個月。經過多年選育改良,臨朐佛手瓜目前栽植品種結瓜期由原來的8月下旬,提前至7月上旬,上市期提前1個多月,延長了收獲期,產量和效益得到較大提高。
臨朐佛手瓜均為露天栽植,栽培中以瓜育苗,一般模式為:11—12月挑選種瓜裝袋儲藏,來年2—4月在育苗棚進行催芽育苗,谷雨前后定植,畝定植40~50株,定植后搭架栽培,架頂撐網,供莖葉支撐,7月上旬開始采摘,持續采收至10月下旬,一般畝產5 000~6 000 kg,年收入6 000元以上。
佛手瓜生長過程中幾乎無病蟲害,一般不用使用農藥。
施肥管理:3月下旬,定植前整地施基肥,畝施15-15-15復合肥100 kg,有機肥2 500~? 5 000 kg。從6月上旬開始每半月追肥1次,9月中旬結束,每次挖穴追施尿素25 kg。到收獲結束一般追肥5~6次。
1.2? ?分布特點? ?目前集中分布在嵩山生態旅游區周邊垛莊、黃谷、九杰、翁節、淹子嶺等海拔300~800 m、夏季氣候涼爽的山區村莊,地勢高,環境好,晝夜溫差大,且荒山荒坡多,搭架不占土地,適宜發展佛手瓜。現種植面積5 000畝左右,總產量達2 500萬kg,畝均收入5 000元左右。
佛手瓜性喜溫暖,不耐高溫和寒冷,20~? 25 ℃時生長最適,低于15 ℃或高于30 ℃,均影響開花坐果。嵩山生態旅游區處于臨朐縣石河流域中游,海拔較高,山巒起伏,水源豐富,光照充足,且夏季氣候涼爽,空氣清新,無任何污染,特別適合佛手瓜生長。該地所產佛手瓜不僅個大、色綠、瓤白、脆嫩,而且風味尤佳,營養豐富,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
1.3? ?架下栽培? ?在佛手瓜栽培中,臨朐瓜農經多年實踐摸索,探索出適合當地的架下栽培模式,佛手瓜自4月中旬定植至7月上旬結瓜,在這近3個月時間內架下套種番茄、大白菜、甘藍等作物,充分利用了架下空間,每畝可增加收入3 000~5 000元。
1.4? ?景觀優美? ?夏秋季節,佛手瓜架布滿溝壑,像一片片綠色的帷帳,滴青翠綠,穿行架下,空氣清新,炎意頓消,是人們賞景納涼的好地方,也是嵩山生態旅游區一道人工創造的特殊景觀。
2? ?合作社及品牌發展情況
2.1? ?品牌認證情況? ?20世紀90年代初,注冊“富硒牌”商標;1994年、1997年分別榮獲濰坊風箏會農副產品博覽會銀獎和金獎;2012年,淹子嶺流域的“嵩源”牌佛手瓜被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2020年已申報有機食品,產地檢測和產品檢測正在進行中。
2.2? ?種植營銷模式? ?為促進佛手瓜產業的健康發展,在縣鄉級兩級政府的指導扶持下,當地成立了盛世果蔬、廣澤果蔬、綠洲果蔬、綠潤達等農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抱團兒發展,引領群眾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合作社主要為農戶提供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服務、統一倉儲服務、統一電商集中銷售服務。合作社會員發展到500多人,產品遠銷北京、上海、蘇州、常州等國內大中? 城市。
2.3? ?培植措施? ?縣鄉兩級政府立足當地實際,把佛手瓜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來抓,因勢利導,強化服務,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03年以來,先后對嵩山生態旅游區農村公路和一些生產道路進行了拓寬硬化,不僅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而且為佛手瓜種植、銷售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通過扶貧包村、爭取上級扶持等方式幫助村民修建蓄水池,鋪設管道,基本解決了佛手瓜的灌溉問題;積極幫助佛手瓜種植戶從金融系統獲得貸款支持;對在佛手瓜生產上貢獻較大的種植能手給予表彰獎勵,并在土地承包、連片種植等方面盡可能地提供方便;在省農技推廣總站、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以及濰坊市農科院專家、教授的指導幫助下,不斷開發新品種,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明白紙等方式,不斷提高農民的種技技能;在佛手瓜生長期內,農業技術人員巡回各村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大力推廣配方施肥,保證了佛手瓜的質量。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1)合作社數量少、規模小、數量少,帶動能力不強。目前,臨朐佛手瓜銷售大部分為外地客商來收購,合作社規模小、數量少,通過本地合作社以自身品牌銷售的數量還不多,合作社帶動能力不強。
2)產品品牌知名度不高。雖有一定的佛手瓜品牌,但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知名度相對不高,還有很大市場潛力可以挖掘。
3)產品附加值偏低。目前臨朐佛手瓜無深加工企業,市售產品基本是初級農產品,產品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4? ?發展建議
1)加快培育深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鼓勵有經濟實力的人員創辦農業實體,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種植效益。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加強對佛手瓜品質特性的研究,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加工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
2)大力發展現代營銷模式。幫助佛手瓜生產合作社設立品牌農產品網站,盡快開展網絡營銷,擴大品牌農產品知名度,提高交易效率,拓展農產品市場空間。積極推進物聯網條件下的產供銷一體化標準示范工程。依托山東沂山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佛手瓜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發展智能農業,利用現代智能農業物聯網平臺,運用基地生產、網上采購、遠程控制、社區直銷等先進生產銷售管理模式,占領科技制高點,引領佛手瓜產業快速發展。
3)做好與旅游結合文章。夏秋季節,佛手瓜架棚布滿溝壑,成為嵩山生態旅游區一道特殊景觀。立足嵩山生態旅游區生態優勢,以區域內現有的佛手瓜基地為載體,進行道路、餐飲、住宿、觀賞、娛樂于一體,集現代農業、鄉土風情、娛樂休閑、文化教育和農事體驗于一身的休閑觀光農業景區,滿足市民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生活的心理,適應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