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及其歷史意義

2023-06-15 10:43:06田玲
現代語文 2023年4期

摘? 要:延安時期主要是處于戰爭的歷史背景之下,文學翻譯在抗戰大潮中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啟蒙作用。此期的翻譯活動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意識形態、詩學觀念、贊助人制度等要素都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文學翻譯活動。在此影響之下,翻譯動機與目的、譯作類型與主題、譯者身份、目標讀者與翻譯策略等,都帶有政治因素的烙印。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鼓舞了廣大軍民的士氣,激勵工農兵群眾積極抗日,充當了戰時良好的思想武器,為取得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也對當代的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播產生了重要啟示。

關鍵詞:延安時期;文學翻譯;政治;思想啟蒙;歷史意義

從廣義上來講,延安時期是指中共中央在陜北度過的十三年,即從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隨紅軍長征到達延安的吳起鎮,到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部分人員在榆林的吳堡縣東渡黃河這十三年的時間。延安時期是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特殊時期,它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政治概念。延安時期,翻譯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雖然馬列著作翻譯占比最重,但文學翻譯也在抗戰勝利中發揮了重要的精神武器的作用。本文聚焦于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旨在研究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與政治因素如何相互影響:在政治因素的推動下,文學翻譯活動各要素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文學翻譯活動所產生的歷史意義與價值。從研究的全面性出發,本文在時間范疇上取廣義的十三年這一范疇。從地域范疇上講,當時全國還存在解放區、國統區與淪陷區之分,在不同政權統治下,主流意識形態不同,文學翻譯亦呈現出不同面貌。考慮到研究目的,本文所涉地域主要是指以延安為中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

一、延安時期翻譯活動研究現狀

在中國知網上,我們以“延安時期翻譯”為主題,共檢索到27篇相關論文。概括起來說,這些研究主要圍繞五個方面來展開。第一類是從宏觀方面對延安時期的翻譯狀況做描述性研究,或探討延安時期翻譯活動的重要價值。如袁西玲以1936—1949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翻譯活動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延安時期翻譯活動的社會歷史語境、翻譯活動的整體特征、譯者群體、翻譯產品以及對社會和文化所造成的影響[1]。單文波結合特定的時代背景,分析了延安時期翻譯活動所塑造的中國共產黨形象:以馬列主義信仰為核心的先進政黨、以集聚抗日力量為目標的革命政黨、以人民利益為核心的親民愛民政黨[2]。第二類是圍繞延安時期某種文本翻譯而進行的研究,如馬列著作的翻譯或文學翻譯。其中,馬列著作翻譯研究在這些論文中占比最高。如吳文瓏分析了延安時期馬列著作翻譯出版的背景、類型與特色,以及翻譯出版的意義和作用[3]。張兵、龔海婷梳理了延安時期馬列著作編譯的成果類型、顯著特點、編譯成果的傳播途徑,并總結了延安時期馬列文獻翻譯對當代的啟示[4]。另一種研究則是圍繞文學翻譯或翻譯文學展開,如李麗的兩篇論文,一篇對延安時期的翻譯文學進行了宏觀介紹[5],另一篇則解讀了延安時期愛倫堡文學作品的翻譯價值[6]。韓曉芹分析了延安時期外國文學譯介在當時生態環境下的基本傾向、延安文藝座談會后譯介格局的調整,以及延安時期外國文學譯介中俄蘇文學的話語選擇[7]。第三類是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外宣翻譯的研究。如王文靜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考察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工作的發展歷程、特點與作用,并總結了延安時期外宣工作的經驗與啟示[8]。李艷、古曉妮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討論了延安時期外宣翻譯的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媒介與傳播效果,并總結了延安時期外宣翻譯對當代外宣翻譯的啟示[9]。第四類是對延安時期語言翻譯特點的研究。如廖華英、陳勇描述了延安時期語言翻譯的特點,再現了認知體驗對翻譯活動的影響,以及意識形態重構對中國共產黨形象的傳播作用[10]。第五類是對延安時期翻譯人才培養的研究。如孫一博探討了延安外國語學校與外事學校對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分析了延安時期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特點與成效[11]。

可以看出,目前關于延安時期的翻譯研究,涉及到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就宏觀層面而言,主要是介紹了延安時期翻譯活動的大致概況;就微觀層面而言,則深入探討了不同體裁的翻譯(馬列著作翻譯與文學翻譯)、外宣翻譯、語言翻譯特點以及翻譯人才的培養等。這些論文研究視角各異,研究方法多樣,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不過,整體來看,對延安時期的翻譯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對延安時期翻譯活動研究的投入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相關研究數量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其次,這些研究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很多內容都聚焦于馬列著作翻譯,而對文學翻譯研究甚少;再次,研究視角或集中于宏觀描述,或剖析某類翻譯的特點、作用等,而對翻譯的歷史語境、翻譯目的、贊助人、翻譯活動產生的影響、政治和文化的相互作用等關注不夠。具體到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來說,僅有5篇論文涉及到這一主題,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實際上,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對廣大軍民了解外部世界、增強民族斗志,乃至于對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最終勝利,都產生了積極意義。研究這一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能夠深入了解翻譯對于當時的譯入語文化與社會的影響,了解翻譯對于延安時期歷史發展進程的推動作用,也能夠更好地詮釋翻譯與政治、翻譯與意識形態的關系。

二、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與政治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斯皮瓦克提出“翻譯的政治”這一概念,認為翻譯在文化交流過程中會以或隱或現的方式體現權力關系,其中,“主觀因素涉及譯者的能力、身份、操縱策略與組織方式,客觀因素則是含媒體、出版者、期刊等在內的贊助人制度,作為成果的譯作以及暴力與挪用等層面。”[12](P64)這一概念也與著名翻譯理論家勒菲弗爾的操縱理論相呼應,勒菲弗爾強調翻譯過程受到意識形態、詩學與贊助人三要素的影響,而這些要素均與政治和譯入語文化密切相關。

有學者指出,意識形態是指在特定社會文化語境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思想系統,即某一社群的一套思想觀念,這套思想觀念使他們所擁有的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權力合法化[13](P156)。意識形態與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總是代表某一階級的利益,同時,它也會影響這一階級或集團的行為。楊柳認為:“文學是意識形態的一種形式,以溫和的、甜蜜的方式操縱大眾,從而呼應和維護主流社會的權力和利益。”[14](前言,P9)在翻譯過程中,意識形態勢必會引導文學翻譯活動的走向,而翻譯文學在主題思想方面亦會反映出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

延安時期,國內外政治形勢動蕩不安。外有民族矛盾,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內有階級矛盾,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連續打退或制止國民黨頑固派三次反共高潮。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不久,國民黨又公開撕毀“雙十協定”,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由此爆發。由此可見,延安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都與戰爭有關,尤其是抗日戰爭。在這樣的政治局勢與歷史背景下,文學翻譯絕不可能是單純地為文學而文學,而是要受到意識形態的約束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也是抗戰時期政治對文學的必然要求。為了使廣大軍民了解世界形勢,增強反法西斯的斗志,這一時期的文學翻譯以蘇聯作品為主,通過譯介無產階級革命思想與反戰觀念,用正確的思想武裝人民的頭腦。

就詩學觀念而言,翻譯文化學派學者勒菲弗爾將詩學解釋為“文學觀念”的別稱,它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文學手法、文體、主題、原型人物、情境與象征;二是文學在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作用。”[15](P26)延安時期,文學翻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啟蒙思想,它所面對的讀者是廣大人民群眾,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文學譯作的文體以報告文學與短篇小說為主,以達到“短、平、快”的目的,使廣大工農兵群眾能夠迅速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狀況。文學主題則以蘇聯衛國戰爭為主,兼有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作品。同時,為了使文學翻譯的受眾范圍更廣,更具有普及性,這些譯作大多體現出大眾化、通俗化、平實化的翻譯策略和審美風格,對于文學手法與情境表現則不夠重視。可以說,延安時期文學譯作的審美性、藝術性相對不足,也是它們在后世流傳不夠廣泛的重要原因。

就贊助人而言,在勒菲弗爾的操控理論中,它被視為是最重要的因素。所謂“贊助人”,是指“任何可能有助于文學作品的產生和傳播,同時又可能妨礙、禁止、毀滅文學作品的力量。”[15](P15)贊助人可以決定譯作的選材、出版,也可以主動選擇合適的譯者,并影響到譯者的意向讀者與翻譯策略。贊助人既可以是政府部門、出版機構等,也可以是在社會上較有影響力的個體。對于翻譯活動所涉主體與客體來說,翻譯文學的出版與傳播、譯者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等,贊助人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延安時期,雖然物資條件極為匱乏,但作為翻譯活動的主要贊助人,黨中央及相關部門對蘇聯文學作品、反法西斯作品的翻譯,都予以大力支持,并通過黨中央創辦的報刊,如《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媒體予以及時傳播,有時也通過舞臺劇、話劇等藝術形式,將反法西斯、抗戰等思想滲透給軍民大眾。值得注意的是,黨中央及相關部門還主動引導并積極培訓相關譯者。同時,譯者也深知這一時期翻譯文學的意向讀者是廣大群眾,所采取的翻譯策略亦盡可能的通俗易懂,以達到宣傳抗戰思想的翻譯目的。可以說,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雖然歷經艱辛磨難,但依然邁出了堅定穩健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三、政治視域觀照下的延安時期文學翻譯活動

在政治視域的觀照下,延安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詩學觀念、贊助人制度等,對翻譯活動的各個要素均產生了深遠影響。具體來說,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翻譯動機與目的、文學譯作類型與主題、譯者身份、目標讀者與翻譯策略。

(一)翻譯動機與目的

可以說,在延安時期,國內與國際時局瞬息萬變。首先,這一時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國共產黨主張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其次,1946年,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戰爭尤其是抗日戰爭、抵御外辱,成為這一時期的政治主題。有學者指出:“文學的發展受制于當時的政治文化,而每個時期的文學翻譯也與其時的文化語境、社會政治對文學的訴求息息相關。”[16](前言,P1)在國家有難、時局動蕩的特殊年代,文學翻譯的首要任務是為政治服務,通過翻譯活動來宣揚反戰、抗日的進步思想。

此時,大批知識分子與進步青年奔赴延安,意欲通過“筆桿子”為抗日戰爭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了使文學最大限度地發揮為革命服務的功用,他們通過翻譯與創作來宣傳抗日思想,將反法西斯精神傳遞給軍民大眾。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并非僅僅出于譯者的個人喜好或將其作為謀生手段,它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量。通過翻譯活動啟蒙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翻譯活動正是譯者愛國精神的一種體現。同時,中共中央也將“槍桿子”與“筆桿子”視為反法西斯同等重要的武器。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明確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正如有學者所分析的:“要求延安知識分子要先明確自己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明確自己擔負的‘文藝與‘革命的雙重使命,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能觀照地表現社會生活,還要實踐地變革社會生活。”[5](P8)反映在文學翻譯活動上,其“功利性”與目的性都非常明確,即文學翻譯要面向工農兵,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文學翻譯旨在啟發民眾,團結一致,共同反抗法西斯帝國主義,建立民主的無產階級政權。

(二)文學譯作類型與主題

延安時期,譯介最多的文體類型當屬馬列著作,而馬列著作中也有一部分是屬于馬列文藝作品的。同時,刊發翻譯文學最多的媒介則是報刊,主要是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以及黨中央在國統區重慶創辦的《新華日報》。雖然《新華日報》創辦地在國統區,但因為它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報刊,報刊內容與編排方式等都受到黨中央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本文也將其納入研究范疇,并以這兩個報刊為例,說明當時翻譯文學的主要文體形式與主題。

1.《解放日報》刊載的翻譯文學

延安時期翻譯文學的文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報告文學、小說、散文、戲劇、雜文等。當時的翻譯文學主要是外譯漢,涉及的語種有英、法、德、俄、日等。在創辦階段,《解放日報》的第一版是國際新聞,第二版是遠東新聞,第三版是國內新聞(主要是國統區新聞),第四版上半部分是陜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新聞,下半部分是副刊。1942年改版后,一版是反映各解放區情況的要聞版,二版是陜甘寧邊區版,三版是國際新聞版,四版仍是副刊,主要是刊登文學作品,報道陜甘寧邊區文藝、教育等方面的情況。據統計,《解放日報》共刊載翻譯文學204篇,其中,報告文學64篇,占31.4%;小說62篇,占30.4%;文藝理論與批評19篇,占9.3%;雜文17篇,占8.3%;詩歌11首,占5.4%;兒童文學4篇,占2%;戲劇4部,占2%;其他文體23篇,占11.3%。可以看出,報告文學與小說構成了當時翻譯文學的主體。報告文學具有紀實性和宣傳性,在戰爭時期具備極強的感染力與鼓動性,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反法西斯戰爭的情形,激發起群眾反抗帝國主義的斗志。同時,當時的報告文學語言通俗易懂,符合工農兵群眾的閱讀需求,因此,在延安時期大放異彩。此外,小說也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尤其是那些反映前線戰爭狀況、宣揚救亡圖存與反法西斯主題的短篇小說,更是受到大眾的歡迎與譯者的青睞。這顯然與當時特殊的政治歷史背景密切相關。延安時期的詩歌譯作雖然不多,但它所反映的主題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關注民族命運、謳歌英雄主義、抵御外來侵略。其中,以翻譯惠特曼的詩歌居多,這是因為惠特曼的詩歌追求民族自由與解放,熱情歌頌普通民眾,洋溢著熱烈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相對來說,戲劇翻譯的數量更少,但有些譯作卻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如1944年5月19日至26日,《解放日報》連載了蕭三翻譯的戲劇《前線》。《前線》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初期,前線總指揮戈爾洛夫將軍依仗老資格而固步自封,不接受新鮮事物,不虛心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致于在戰爭中屢犯錯誤,該劇反映了紅軍將領中的兩種軍事思想斗爭,告誡人們不要固守經驗主義。之后,毛澤東又讓人從政治高度撰寫了一篇社論,題為《我們從科爾內楚克的〈前線〉里可以學到些什么》,發表在6月1日的《解放日報》上。在延安整風運動時,《前線》還被列為總結戰斗經驗的示范性教材之一,從而風靡整個解放區。這部譯作后來還被編排為話劇,在各個抗日根據地演出,足以見出它在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意義。

總體而言,當時的各種翻譯文學,尤其是在抗戰勝利之前,其主題非常鮮明,都是表現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反映在原作選擇上,就是以反法西斯戰爭的作品為主,尤其是蘇聯衛國戰爭文學;反映在原作者的選擇上,就是以呼吁民主與和平、反對戰爭的作者為主,如愛倫堡、阿·托爾斯泰、西蒙諾夫、高爾基、惠特曼等作家,都成為譯者所青睞的對象。

2.《新華日報》刊載的翻譯文學

《新華日報》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報刊,也是黨中央在國統區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重要輿論陣地。《新華日報》的第一版是社論和廣告,第二版是國內主要新聞,第三版側重國際新聞和時評,第四版則是副刊,主要刊登文學作品。這一排版模式與《解放日報》類似,但第一版廣告更多一些。《新華日報》副刊所刊載的翻譯文學與《解放日報》也大體類似,包括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其中,翻譯詩歌62首,翻譯小說79篇,翻譯散文23篇,翻譯戲劇8部。這些譯作涉及英、美、法、德、日、丹麥、波蘭、印度等國家的文學作品,對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聯盟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翻譯文學數量最多的是來自于蘇聯/俄國的作品,主要是譯介了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等作家的作品,主要譯者有戈寶權、王春江、朱笄等。除此之外,還有英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丹麥等國家的作品,涉及的原作者主要有惠特曼、莎士比亞、拜倫、彭斯、海涅、斯坦貝克、賽珍珠等人,主要譯者有王春江、夏迪蒙、荒蕪、沈野、黎述、憶明、王秉南等。除了文學翻譯之外,《新華日報》副刊還通過其他形式來譯介外國文學,如傳記、紀念刊、周年紀等,基本都是刊發國外文學動態和紀念活動的專輯。

1938年1月,《新華日報》在《發刊詞》中闡明了其辦刊宗旨:“本報愿在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的偉大的戰斗中作一個鼓勵前進的號角。”這也體現在譯介作品上,它所譯介的文學作品大都以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為主題,主要是來自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飽受帝國主義欺凌壓迫的弱小國家文學以及日本、德國的反戰文學。這也與《解放日報》極為類似,再次印證了意識形態、詩學觀念、贊助人制度對翻譯活動的影響。

(三)譯者身份

隨著全民族抗戰的逐步形成,中國共產黨的處境有了很大改善。共產黨人堅決抗日的態度,延安充滿生機活力的氛圍,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奔赴延安。如丁玲、周揚、周立波、艾思奇、柯仲平、艾青、聶耳等人。延安時期,文學翻譯工作者大多有過游學國外的經歷,具有扎實的外語功底與廣闊的國際視野,愿意為抗戰與解放事業奉獻一切。他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外語特長,在《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外國文學譯文,為宣傳抗日思想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這些文學翻譯工作者還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兼有多重身份,如革命者、外交家、文學家等。這一時期的代表性翻譯家有蕭三、戈寶權、陳學昭、成仿吾、周揚、何錫林、王子野等。下面,就以蕭三、戈寶權、陳學昭為例,來說明當時譯者群體的大體情況。

蕭三精通俄語、法語、德語、英語等多種語言,是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曾作為主要譯者翻譯過《國際歌》。他曾經留學法國,并長期在蘇聯學習、工作,結識了許多外國著名作家,如蘇聯的高爾基、阿·托爾斯泰、馬雅可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法國的羅曼·羅蘭、阿拉貢、巴比塞等。1939年回國后,任職于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陜甘寧邊區文協等,發起并組織延安詩社,開展街頭詩、詩朗誦運動。他翻譯的作品有《什么是幸福》《人小心大》《孩子們》《前線》《馬門教授》《新木馬計》《光榮》等。其中,戲劇《前線》的翻譯在解放區引起了強烈反響。

戈寶權曾在大學期間學習過英語、法語和日語;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后,他又開始學習俄語。后來,成為活躍在國統區的一名翻譯家,并擔任過《新華日報》的編輯。他翻譯的主要是蘇聯文學作品,如愛倫堡的報告文學集《六月在頓河》和《英雄的斯大林城》等。此外,他還做過翻譯的校對工作,校訂了茅盾翻譯的蘇聯小說《人民是不朽的》;并為《世界文學叢書》和《史詩叢書》兩套叢書撰寫了序文。

陳學昭是當時著名的留法女作家,曾擔任《解放日報》的編輯,翻譯了很多短篇小說、通訊報道、散文、詩歌等,大都發表在《解放日報》副刊上。她的譯作以俄國或蘇聯文學作品居多,如屠格涅夫、托爾斯泰、愛倫堡等作家的作品。她翻譯的文學作品符合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對延安的文藝工作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四)目標讀者與翻譯策略

延安時期,文化宣傳工作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有力保證,是發動人民群眾參與抗戰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文學作品成為鼓舞士氣、團結民眾的重要思想武器。翻譯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特殊類型,也發揮了自己的獨特作用。當時文學翻譯的目標讀者是廣大工農兵群眾,這就必須要充分考慮讀者的整體文化素質。如果脫離了群眾的實際接受水平、偏離了群眾的欣賞趣味,就無法激發出廣大群眾的抗日積極性,也無法凝聚起更廣大的力量加入到抗日洪流中去。為了符合目標讀者的閱讀能力,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就要把思想性、政治性放在首要位置,而把文學性、藝術性放在次要位置,以服從黨在一定革命時期內所規定的革命任務。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翻譯文學也主動承擔起宣傳抗日救國、民族解放的政治功能,成為抗戰時期教育群眾、感召人民的思想武器。

為了使翻譯文學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譯者在翻譯時,讀者意識十分明確,他們所采用的翻譯策略也充分考慮到廣大讀者的理解水平與接受能力。因此,譯者本著通俗化、大眾化的原則,在翻譯時采取了一定的歸化策略,譯文語言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特征。有時譯者還在譯作前加以按語,通過這一形式來簡要說明故事梗概,使譯作更加通俗易懂,易于被廣大讀者所接受。由于這些文學譯作基本上符合了大眾的精神需求和審美趣味,因此,也受到了廣大軍民的喜愛。

總之,延安時期文學翻譯活動的各個要素都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性、鮮明的功利性,符合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與詩學觀念。同時,為了獲得黨中央這一贊助人的支持,譯者也往往兼具著無產階級文學家的身份。上述因素都使得文學的翻譯與翻譯的政治密切相關乃至水乳交融。文學翻譯在延安這一特定時期發揮了思想武器的作用,有力地宣傳了抗戰思想與無產階級觀念,切實推動了抗日根據地的文化建設,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貢獻。在某種意義上說,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也是延安精神的一個縮影: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四、延安時期文學翻譯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啟示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的延安,不僅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的“落腳點”,也成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出發點”。在這一特殊的歷史語境下,文學翻譯活動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文藝領域的活動,而是可以稱為“政治遵命式”的帶有濃郁政治色彩的活動。無論是翻譯動機與目的、譯作類型與主題,還是譯者身份、目標讀者與翻譯策略等,都深受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通過文學翻譯活動,工農兵大眾得以深入了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真實面貌,了解法西斯國家人民的反戰情緒,了解飽受凌辱的弱小國家人民的情感訴求。各種各樣的翻譯文學激發了人民大眾的反法西斯斗志,堅定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信念,翻譯文學遂成為抗戰的思想武器,激勵著廣大軍民團結一致、英勇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這一意義上說,延安時期的翻譯文學對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都發揮著思想啟蒙的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著重關注的是譯作的政治性與思想性,而相對忽略了其文學性與審美性。比如,為了符合廣大群眾的閱讀口味,翻譯語言過于直白、通俗,在對語言藝術要求頗高的詩歌翻譯中亦是如此。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種處理方式無可厚非且勢在必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很好的文化宣傳與團結群眾的目的。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文學創造的審美屬性無法充分彰顯出來,從而使得當時的翻譯文學未能在以后廣泛流傳。

延安時期的文學翻譯活動不僅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也為當代國際化語境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提供了重要啟示。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文化重塑的特定歷史時期,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因此,我們必須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體來說,我們在進行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播時,應以史為鑒、從原典中汲取力量,全面總結包括延安時期在內的翻譯實踐的歷史經驗,充分發揮翻譯活動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通過頂層設計謀篇布局,進行統籌規劃。正如有學者所說的那樣:“提升我國綜合文化軟實力,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翻譯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7]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傳播、文學翻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外譯中,即把外國文學引進來;一個是中譯外,即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在把外國優秀文明成果引進來時,我們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推動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依托。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開展文化典籍的外譯工作,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與影響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因此,“我們必須從中國歷史和現實出發大踏步邁進跨語際的翻譯運動中,選擇能夠正確表達中國理念和經驗的詞語、概念、范疇來進行國家翻譯實踐,力求政治等效和話語等效。”[18]總之,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弘揚延安精神,牢記歷史使命,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各種渠道的翻譯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鋪路搭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袁西玲.延安時期的翻譯活動及其影響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2]單文波.延安時期翻譯活動對中共政黨形象塑造的價值[J].中國翻譯,2021,(3).

[3]吳文瓏.延安時期馬列著作翻譯與出版的歷史考察[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2,(4).

[4]張兵,龔海婷.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關于馬列文獻的編譯[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2,(2).

[5]李麗.延安時期翻譯文學研究——以延安《解放日報》為中心[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6]李麗.延安時期愛倫堡文學作品的翻譯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7]韓曉芹.延安時期外國文學譯介策略及話語選擇[J].文藝爭鳴,2021,(6).

[8]王文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外宣傳工作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

[9]李艷,古曉妮.傳播學視角下延安時期的外宣翻譯及其啟示——以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報道為例[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

[10]廖華英,陳勇.延安時期的語言翻譯特點與中國共產黨形象的傳播[J].文史博覽(理論),2016,(2).

[11]孫一博.延安時期對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探析[J].蘭臺世界,2016,(8).

[12]費小平.翻譯的政治——翻譯研究與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13]蒙興燦.五四前后英詩漢譯的社會文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4]楊柳.翻譯詩學與意識形態[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

[15]Lefevere,A.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6]查明建,謝天振.中國20世紀外國文學翻譯史[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17]傅敬民,袁麗梅.新形勢下我國應用翻譯研究:機遇與挑戰[J].中國翻譯,2022,(2).

[18]楊楓.國家翻譯能力建構的國家意識與國家傳播[J].中國翻譯,2021,(4).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Yanan Period and Its Historic Significance

Tian 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In Yanan Period, literary translation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of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wars. Translation was politicized in that 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age deeply influenced literary translation. With that influence, politics left its imprint on such factors as translation purpose, types and themes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the identity of translators,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Yanan Period encouraged the soldiers and ordinary people to keep up high morale and take part in t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ctively, thus acting as good ideological weapons at that time. Therefor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s well as for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Yanan Period;literary translation;politics;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historic significance

基金項目: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延安時期文學翻譯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研究”(2018M26);延安市社會科學專項資金2022年度規劃重點項目“延安時期翻譯活動的政治效應及當代啟示”(22ADD02)

作者簡介:田玲,女,延安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學碩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91亚瑟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99er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国产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999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性视频网站|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成人精品18|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首页| 欧美色99| 91亚洲影院| 国产www网站| 天天综合网在线|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高清三区|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综合色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亚洲va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 黄色一及毛片|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久久九九热视频|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 在线播放91| 国产喷水视频| 在线观看av永久| 国产97色在线| 国产午夜小视频|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热|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韩麻豆小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二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