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厚 馮勇輝 王歡芳 鄧薪池
摘 ?要:通過構建湖南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同評價指標體系,利用耦合協調模型測度2009—2020年湖南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同發展水平。研究顯示,樣本期間湖南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耦合協調度呈波動上升趨勢,協調等級由極度失調發展為良好協調。基于此,從政府、行業協會及企業三個層面針對性提出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業;協同測度;耦合協調
中圖分類號:F259.27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9.023
Abstract: By constructing the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20 was measured by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Hun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fluctuates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develops from extremely maladjusted to good coordination. Based on thi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from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collaborative measure; coupling coordination
長期以來,湖南省將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以下簡稱“兩業”)協同發展作為產業規劃的重要方向之一,2010年出臺的現代物流業《“十三五”規劃》、2015年發布的《湖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再到2021年湖南省省委省政府發布的《湖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湖南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管理辦法》,均對促進兩業協同發展進行了部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的協同發展不僅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湖南省實體經濟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實現湖南省經濟深度融入“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1 ?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兩業”協同發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兩業”協同演進規律的研究。物理學研究領域最早發掘出協同理論。協同的定義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1]1971年提出,并闡述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廣泛存在的系統協同效應。李根[2]從產業共生角度研究了兩業協同在不同狀態的產出水平。趙胤斐等[3]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需求視角研究了兩業之間的協同機理。二是“兩業”協同發展測度的研究。董千里等[4]、趙曉敏等[5]均采用子系統有序度模型和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對兩業子系統及其間的復合系統進行分析。蘇濤永等[6]借助耦合協調模型對我國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同發展進行了測度。三是推進“兩業”協同發展政策的研究。全詩凡[7]提出建立制造業、物流業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賓厚等[8]分別從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層面提出推動兩業協同發展的具體措施。上官緒明[9]通過實證研究了物流業集聚與制造業協同發展的關聯性。
盡管“兩業”協同發展已經積累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從省域層面探索對“兩業”協同發展進行測度的成果不多。本文以此為突破口,以湖南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為研究對象,基于耦合協調模型對區域內兩業耦合協調度進行實證分析,以期在豐富相關領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引導湖南省“兩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對策建議。
2 ?湖南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分析
2.1 ?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
湖南省近年來制定了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以推動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印發了《湖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重點發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世界級產業集群,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抓好22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圍繞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各類要素資源向先進制造業領域加速涌流。
2.2 ?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
2021年,湖南省發改委印發《湖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進一步構建物流業空間新格局。目前湖南省擁有44條高速公路,內河航道的總航程為11 968公里,擁有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為中心的9個民用機場,實現了陸路通、空運快、水運暢通的一體化運輸。公路運輸作為基礎貨運方式占全省運輸總量的72%,為湖南省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在疫情期間更是為湖南省物流業務注入了強勁動力。
3 ?湖南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同發展測度
3.1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9—2020年湖南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相關數據作為樣本,相關數據均來源于《湖南統計年鑒》。
3.2 ?指標選取
通過梳理相關參考文獻及現有研究成果,本文參考李金華[10]的研究,對先進制造業的選取,從產業的規模、效益、結構和潛力四個維度構建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3.3 ?模型構建
本文借鑒楊麗[11]的研究方法,構建湖南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的耦合函數,研究兩業的耦合關系,耦合函數為:
E= ? ? ? ? ? ? (1)
式(1)中,耦合度E∈0,1,其值越高表明系統內要素間耦合程度越高,Cc為該行業子系統有序度,計算公式為:
Cc=∑λCc ? ? ? ? ? ? ?(2)
式中:λ為先進制造業、現代物流業中評價指標的權重,Cc為對評價指標標準化處理的結果。
根據田強[12]推導出耦合協調度函數,以此來反映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耦合發展的協調水平,計算公式如下:
D=E*T/2 ? ? ? ? ? ? ? ? ?(3)
T=αCc+βCc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式中:T為綜合協調指數,代表著系統綜合協同效應;α和β分別表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貢獻的待定系數,借鑒張沛東[13]的方法,取α=0.6,β=0.4;D為耦合協調度,其值越高,系統的耦合協調水平也越高。耦合協調水平等級如表2所示:
3.4 ?實證分析結論
依據上述公式進行計算,測算所得結果如表3所示。可知湖南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耦合協同發展的演變過程,經歷了由極度失調到良好協調的8個階段,由最初的失調到現在的協調,耦合協調度呈緩慢上升。可能原因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各行業都處于恢復期,致使“兩業”的協同程度不高,但隨著“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的頒布,國家越來越意識到“兩業”協同的重要性,為湖南省“兩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國際形勢的動蕩再一次沖擊我國經濟,湖南省“兩業”協同發展也受到一定阻礙。
在演化過程中(如圖1所示),先進制造業子系統和現代物流業子系統有序度交替上升,由此決定了兩業耦合協調度的上升。2018年之前,現代物流業子系統有序度高于先進制造業子系統有序度,表明在這一期間內先進制造業發展落后于現代物流業,兩業協同發展水平的提升受到阻礙;2017年之后,先進制造業子系統有序度上升速度較快,在2018年超越現代物流業,說明這一階段湖南省先進制造業發展迅猛,對兩業的協同發展具有較高貢獻,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同時研究結果表明,在研究期間內,湖南省“兩業”的耦合協調度有一定的波動,最大值為0.814 9,耦合協調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耦合協調模型對湖南省2009—2020年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同發展進行測度,結果表明,在研究期間內兩業耦合協調度呈波動上升趨勢,由0.037 8上升至0.814 9。其中先進制造業子系統和現代物流業子系統的有序度持續交替上升,從而共同推動了復合系統的協調度持續上升。因此,為提升先進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協調發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從政府層面來看,加強政策引導及財政支持,增強“兩業”市場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斷降低企業生產經營環節的成本,有關部門要對因疫情停工停產而陷入困境的“兩業”企業減免或緩征稅費,穩定資金鏈條;從行業協會層面來看,搭建“兩業”信息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信息整合能力,并通過運用網絡技術構建“兩業”市場服務體系,著力打造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價值鏈,提升服務質量水平;從企業層面來看,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拓展市場需求,在新發展格局下,湖南省“兩業”企業要在立足國內需求的情況下,找準自身定位,聚焦提升供給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赫爾曼·哈肯. 協同學[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7:128-129.
[2] 李根. 產業共生視角下制造業與物流業協同發展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6(22):184-187.
[3] 趙胤斐,馮暉,張冰心,等. 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物流供需協同機制及模型構建[J]. 商業經濟研究,2018(19):85-87.
[4] 董千里,張林,申亮. 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產業協調度研究——基于陜西省數據實證分析[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3):119-123.
[5] 趙曉敏,佟潔. 區域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協調度——以上海市為例[J]. 系統工程,2018,36(5):95-103.
[6] 蘇濤永,張亮亮,趙鑫. 制造業與物流業耦合對制造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基于產業共生視角[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20,25(3):42-49.
[7] 全詩凡. 京津冀區域產業分工與產業轉移分析[J]. 現代管理科學,2013(8):71-73.
[8] 賓厚,馬全成,王歡芳. 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與產業技術創新質量[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3(4):70
-79.
[9] 上官緒明. 物流業集聚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于效率提升和技術進步的門檻效應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2021,35(9):11
-21.
[10] 李金華. 中國先進制造業技術效率的測度及政策思考[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4):104-116.
[11] 楊麗,張世豪. 基于耦合協調模型的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協同度現狀與趨勢研究[J]. 物流科技,2021,44(5):18-24.
[12] 田強,劉巖,李娜,等. 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發展——基于華東地區的實證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2022(1):31-41.
[13] 張沛東. 區域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耦合協調度分析——基于中國29個省級區域的實證研究[J]. 開發研究,2010(2):46-49.